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古代不当太子 » 第33章 历史课

第33章 历史课

    “我们接着说,首先,古时候生存条件差,因为这个纬度的人类更适合生存,所以在这个纬度上才会产生四大文明古国。”

    皇帝举起了手。

    “爹,你讲。”

    “另外三个古国,如今发展的如何?”

    “很遗憾,都被灭亡了,如今生活在那些地方的人,都不是原来的那批人了。这些知识,以后世界历史课我们再讲。”

    刘温珏继续说道:“各位,请问我们建造城池的时候,会考虑什么方面呢?”

    刘德第一个举手,刘温珏示意他回答。

    “大哥,建造城池,不外乎水源,耕地,树木等。”

    刘温珏点头道:“没错,这四大文明古国,也是因为他们发迹的地方有丰富的水资源以及耕地。就比如我们身边的天竺,他们继承了古印度的地盘,在恒河流域建立起了他们的文明。

    这个半岛上,除了中间这一块是个高原,其他地方全是平原,都是大面积的耕地,相比起我们大汉,耕地面积相差无几。”

    关明说道:“大哥,发兵吧!”

    “以后再谈!”

    刘温珏敲着黑板,示意所有人安静,他继续介绍:“这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都是一个道理。”

    刘温瑜举起了手,不解地问道:“大哥,这个尼罗河流域不是沙漠吗?”

    “因为有水,所以河流两岸的土地很肥沃。能诞生文明,就说明那个地方是适合种植的。因为吃和繁衍才是古人最大的欲望。”

    孔颖达还是问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秦王殿下,为什么这个和王朝的兴衰有关系?”

    这点刘文举和皇帝提过了,所以皇帝才没有问。刘温珏回答道:“因为耕地面积是有限的,当我们的百姓人口越来越多的时候,产出的粮食就不够所有人吃饱。

    之后不用我多说了,吃不饱饭的百姓,最终会起义,改天换地。”

    他一拍讲台:“所以,我们要为以后做打算,除了去东青洲取高产粮种,还要向外扩张,将周围适合生存的地方都打下来!”

    刘温珏的话让几个皇子都发出了欢呼,就连关麟张鹏等人,也都是双目赤红。这有战争就有军功,就能封爵。

    孔颖达连忙劝说道:“秦王殿下,国虽大,好战必亡!难道你想恢复秦国的耕战法令,穷兵黩武?”

    孔颖达十分敢说,刘温珏说道:“我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大汉能够延续。任何阻挡我脚步的人,都会被我撇进垃圾堆里。

    如果你儒家可以解决人地矛盾,让我季汉不踏上前几朝的老路,那就说出来。如果不行,那就站旁边看着。

    要是敢阻挡,我不介意灭了你们。”

    三位大儒面如土色,孔颖达更是看到了刘温珏眼中的决绝。他颤抖着指着刘温珏,但是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忽然,他看向皇帝,却见皇帝不闻不问,已然是默许状态。

    他发问道:“陛下,难道您也是这样想的吗?”

    皇帝幽幽地说道:“汉朝已历四世,前三世如何而亡三位大儒应该是知道的吧?秦王的意思就是朕的意思,朕要让大汉万世永昌!

    儒家可以做到,朕就继续独尊儒术,做不到,那就把位置让出来。”

    刘温珏说道:“三位大儒,你们可以说是第一批接触这神仙学问的外人,你们占尽了优势。如果我是你们,就马上把所有知识都传给后辈,这样一来,以后你们儒家依然是遥遥领先。

    可别等我教出了其他的学生,把你们给顶下去了,那你们的脸面可就难看了。”

    孔慧元立马起身行礼道:“秦王殿下,吾等必将全力以赴,将仙人学问掌握。”

    “嗯,这就对嘛。你们本身就是有学识的,而且头脑也是好用的,学这些知识肯定比别人更快。以后我自然要仰仗你们,你们的地位不就可以保住了?

    所以想别的没有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刘温珏教育了他们一番,趁着儒教还没有完全成立,再次将他们拉到自己想要的道路上。

    皇帝说道:“珏儿,还是直接讲讲如何去取高产粮种吧。”

    刘温珏说道:“好,接下来我要讲两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第一就是洋流,第二是季风。”

    刘温珏在东海上画了几个箭头,又写上几个字。

    “各位,我们想要去往东青洲,只能通过海船。而我给爹的设计图,那福船非常巨大,靠人力是无法行驶的。

    所以,我们需要靠这天地之伟力!”

    刘兴惊呼道:“难道是神仙的呼风唤雨?”

    “别捣乱!”

    刘温珏说道:“看黑板。这东海并不是风平浪静的,而是如此回转的。这洋流的力量尚可,我们要借助的其实是风向。

    这夏天的时候,陆地温度高,海洋温度低,因此东南沿海就会刮东南风。我们夏天出发,一路沿着海岸线向西北前进,过了日本直接转东,靠着洋流慢慢到达东青洲。

    但是此去有三万里,差不多要半年才能到。因此我们要做的准备还很多。”

    皇帝说道:“刚好,这福船打造起来也要一年半载,这段时间你就好好地把准备工作做好。”

    “没问题,以后的实践课,我会专门做的。现在先下课休息吧,下节课我们上历史课。”

    课间很快过去,历史课开始了。

    刘温珏站在讲台上,黑板已经擦干净了。他在黑板上开始写历朝历代的国号,然后开始上课。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秦皇统天下,西东炎德季。”

    刘温珏说道:“我中华民族已经有千百年的历史,但历朝历代的纪年法都不一样,用的都是年号,干支,非常混乱又不容易记。

    我将高祖老人家的出生那年作为华夏元年,往前就是华夏前多少年,往后就是华夏多少年。比如今年,就正好是华夏1000年。

    这样往后编写史书也变得方便,否则很多人一看先帝的年号几年,保不齐得愣一下,但是用了这个华夏纪年法,则一目了然。”

    皇帝吩咐道:“王德,回去就下道指令,让史官按照这个华夏纪年法,重新编纂史书。刚好,让他们也全部改成新式排版,以后方便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