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唐梦记 » 第二十五章 菩提寺(三)

第二十五章 菩提寺(三)

    郭晞在菩提寺度过的这个短暂的白天,永远留在他的记忆里,好似录像了一样。虽然连带随从他们人不少,可还差不多将坐骑系在正门外的拴马桩上。菩提寺与李林甫官邸为邻,始建于隋开皇中,符合当时人舍宅立寺的传统。寺面三百步,周围数里,由十个院落组成,总共一千三百多间,庙宇规模之大可媲美皇室的制度,有多层的殿堂和宝塔。开元年间曾因部分房屋损坏而短暂关闭,后经朝廷的重金拨款修缮,如今更是焕然一新,成为长安人假日游览的胜地,也流传出许多名闻遐迩的掌故。他们把随从留在门外,三人兴致勃勃地进去,步入一个庄重的大型广场,广场上耸立着露天大香炉和佛教塑像,西面则建造了一座高大气派的钟楼,四周围绕以绿树,一道清澈的泉水出没其间。广场尽头是巍峨的大雄宝殿,其恰到好处的布局符合教典中的一切建筑规范,完美体现了特定的形式和比例可以取悦于神灵的信念。刚走几步,郭晞就疑惑地停下,原来按照天底下佛寺的制度,钟楼一概在东侧,而菩提寺却在西边,他第一回来,所以之前不知道。韦会讲明缘由,是因李林甫宅位于寺东,恐不利于风水,所以强制改建,可见其权势熏天的气焰有多嚣张。哪怕再多的人愤愤不平,也无济于事,唯有郭晞清楚,倒行逆施的李林甫将近日暮途穷了。而且他也看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使命,李林甫业已完成盛唐衰变的关键性一步,从此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扭转大唐的颓势,家国之事,一至于斯。除非能另起炉灶,敢叫日月换新天。

    菩提寺是书画爱好者眼中的圣地。周末隋初大画家郑法士曾在东廊留下几幅壁画,弥足珍贵,为无数后人观摩,东廊开元时在雨灾中遭了难,但是壁画却抢救保存下来,被移入大佛殿内槽北壁,继续供后世瞻仰。郭晞他们拈了香布施完,簇拥着又去看画,《灭度变相》尤为一绝。说经巳时在食堂开讲,他们也去了,倒不为正儿八经去听,而是观赏东壁上千古丹青圣手吴道子的《智度论色偈变》,题偈也是吴道子自写,其笔迹遒劲,如磔鬼神毛发,看得人心荡神驰、目瞪口呆。下一幅则是画的礼骨仙人,诸多人物栩栩如生,有出尘之气,似乎满壁风动,使画上衣角飞扬、旗帜漫卷,令围堵观者飘飘欲仙、与之同俱。除了上述二位,还有杨廷光、董谔、耿昌言等人的画作,虽笔力逊色一筹,亦是当世不可多得的佳作。三人徘徊良久,连韦崟也把不耐烦的嘴脸收起了,心神入画,沉浸在宗师传达的意境当中,郭晞感到心满意足,单只这一点就已不虚此行,何况他还有更大的收获。

    这天下午,是韦崟大大咧咧包揽的所谓重头戏。在西边廊下听完一段《一枝花》之后,他们进到菩提寺里面专门待客的一个院落。庙里执事传呼“将军来”,佛殿口已设下席位,摆着两行乐器,左右廊下搭设了青练帐,东廊幕中是一班乐工在等候,西廊幕下是十多个少女歌舞姬,都是花容绰约、钗钿耀眼,见郭晞等至,忙不迭地开始化妆修饰,点腮傅粉。再一会儿陪酒行令的北里花娘也到了。唐代与后世不同,凡官员宴会招妓乃是世俗常态,为世人艳羡,因为当时的士族风气,把声色丝竹,当作风流佳话,还不似后来历朝拘执。唯独长安是京官所居,尊卑法度森严,即便微服冶游,诸妓也需先行参谒,再入座被人调笑取乐,官员们习以为常,郭晞却觉得大杀风景、端的无趣,是以从不自招。

    韦崟也不知自谦,毫不客气地与其中最年少国色的倡女连榻而坐,此女自负貌美,又天真直率,向来视公卿子弟如犬豚,把他们在手掌上指点般轻易打发。但贵公子们却很吃这一套,如蝇袭膻,往往破产迎之,使她得到的赏钱很多,很富有,排场也越来越大,再想要登堂入室、共度春宵,没有上百万,不能打动她的心。韦崟自从见过任氏,认为本人的风流洒脱也不逊于郭晞,更加想寻觅一位匹敌的佳偶陪伴终生,以骋心怀,尽管在平康坊挑选过许多有名的妓女,可一直没有找到称心如意的,后来有个媒婆收了钱告诉他,靖恭坊住着的这位夜来,原先也是鸣珂曲的翘楚,被同业排斥才迁居现址。郭晞发现韦崟对夜来情甚相慕,投入很深,夜来却故意不用眼神去看,反倒像他在伺候,不由得暗自好笑。只可惜韦崟这厮出身虽贵,但家门规矩甚大,用度也不能自专,大概无法为夜来赎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