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怎么还能这么玩 » 长安

长安

    冀城在凉州的汉安郡,向东不远便进入雍州的右扶风郡,也就是马氏一族的老家,同时也有马腾的封地槐里。不过这些对于马跃这个冒牌货来说都没什么牵绊。

    马跃一路东去,穿行而过,没有停留片刻。

    因为近两年曹操与马超韩遂的战争,整个右扶风地界也就比凉州好上少许,虽不至于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但也是民不聊生,田地荒芜不少。

    复行数日,马跃便抵达了长安城。不愧是昔日汉王朝的都城,城墙虽显破旧,但一片恢弘之气,不是冀城那个小城可以比拟的。马跃虽是现代人,这么完整真实的古城墙还真没有见过,不由在墙下观望了片刻。

    这时只听城门口传来一声呼喝:“前面那小子,看什么呢?过来。”

    马跃下意识朝声音源头看去,只见一个体态壮硕,高颚圆眼,满脸络腮胡的兵卒正盯着自己,两人短暂的互看了一下,确认过眼神,你就是对的人。

    马跃疑惑牵马前行数步,问道:“你在叫我么?”

    “说的就是你。盯着城墙看甚?莫不是奸细?”

    马跃满头黑线,TMD我就多看了两眼,这高帽子就甩了过来。

    无奈情势比人强,马跃只得解释道:“这位军爷,小子是乡下人,这是第一次进城。这城市跟俺们乡下就是不一样啊,俺村子里就没这么高的城墙。”

    那军汉斜眼打量了马跃一番,道:“别说我军爷冤枉好人,你这细皮嫩肉的,哪里像庄稼汉?莫不是欺我刀不利么?”

    马跃顿时对这粗糙汉子高看一眼,只得继续解释道:“军爷容秉,只因在下家中颇有财资,故此在下自小已读书为主,家父并未让在下操持农事。”

    说罢,马跃从袖袋中取出数量碎银,前行到那军汉身旁,不动声色的递了过去。然后冲着军汉眨了眨眼,意思不言自喻。

    之间那军汉一愣,嘴角微微上翘,咳嗽两声道:“原来是读书人,失敬失敬。府君有言,要我等莫要为难各地士子。哈,看来是一场误会。”

    一边说,一边不着痕迹的接过碎银收于兜中,还冲马跃也眨了眨眼。

    “军爷威武雄壮,明察秋毫。这偌大的长安城还得是军爷这样的汉子来守御,我等才能安心啊。”

    “哈哈,好说好说,速速进城吧。”说罢,那军汉便挥挥手,示意同伴此人已经通过查验,可以放行了。

    “多谢军爷,祝军爷步步高升,财源广进。”

    “速去速去”那军汉挥挥手便打发了马跃,然后对着后面的人喊到:“喂,那个戴斗笠的家伙,过来过来。”

    马跃一阵无语,摇摇头继续前行。

    穿过城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条宽敞的大街,街道的两旁是琳琅满目的各式店铺。街上人群往来穿梭不绝,马跃顿时有了一种十一黄金周到了旅游景区的感觉。数日来一直在荒野穿行,见惯了荒凉不堪的马跃心中不免心中欢喜,脚步都轻快了一些。

    马跃一边牵马前行,一边四下张望,本色出演了一把乡下人进城的剧本。沿途路过了一串珠宝店、布料店、胭脂店等等,等看到一家挂着“客来酒楼”招牌的店时,马跃顿觉饥肠辘辘,这一路走来,都是在沿途风餐露宿,吃点干粮果腹,还真没好好领略一下大汉的美食。

    马跃摸了摸肚皮,又摸了摸钱袋子,决心还是去奢侈一把。便抬步朝酒楼走去。

    门口有小厮上前接待,接过马跃手中缰绳的同时,还朝着门内喊了一嗓子“有贵客一位。”紧接着便牵着马去后院喂养不提。门内又出来一名看衣着明显比之前那个小厮地位高一点的少年来给马跃引路。

    嗯嗯,服务还不错哦,丝毫不比后世差,代客泊车的服务挺到位。马跃一边感慨一边向大堂走去。也许是饭点还没到的原因,大堂内稀稀拉拉坐着几桌客人,马跃便选了一处靠街的位置坐下,随意挑选了几道名字看上去高大上的菜让店家去准备。

    马跃随意打量了一下店内的装修,又唤来小厮,问道:“小哥,打听一下,雍州刺史府衙怎么走?”

    小厮躬身答道:“客官是第一次来咱们长安城吧,刺史府挺好找的,沿着这条大街往前走到头就可以看得到了。”

    马跃谢过,便把小厮打发走。不过马跃的问话,倒是吸引了邻桌一名食客的注意,只见他打量了马跃几眼,便清清嗓子,对马跃一拱手到:“这位兄台有礼了。”

    马跃闻声转头看去,只见此人一身崭新孺衫,头戴一顶青色方巾,手旁桌上放着一柄长剑。大约二十来岁光景,神情俊朗,双眼有神,面白无须。

    马跃也朝那人一拱手,道:“兄台何事?”

    “听闻兄台打听雍州刺史府所在,又操一口凉州口音,莫不是自西北而来?”

    “正是。”

    “所为何事?”

    “此乃在下私事,兄台似乎无权过问。”

    感受到了马跃的抵触之意,那人一愣,随即苦笑一声,自桌案前起身,对着马跃就是一礼,道:“适才是在下无礼了,在下向兄台赔罪。实在是事出有因,在下不免关心则乱,望兄台勿怪。”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马跃也不好再安坐不起,只得起身回礼道:“好说好说。”

    “在下也是外地来的士子,今日刚到长安,既然与兄台有缘,可否与兄台同案而坐?”

    马跃见此人谈吐不凡,态度谦和,应该是出生名门的士子,当下便有了结交之意。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既然大家同是外乡人,在这长安之地,自然该亲近亲近,兄台请坐。”

    那人闻言眼神一亮:“好句好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真是好句啊,兄台大才。”

    额,一不小心就剽窃了。马跃有点不好意思,待彼此都坐定后便转移话题问道:“在下姓李名跃,表字子墨。还未请教兄台如何称呼?”

    “原来是李兄,失敬失敬。在下乃颍川人士,姓荀名缉,子正和。”

    颍川人,莫不是那荀彧荀攸的子侄?

    “原来是荀兄,只不知这颍川八龙可是族中长辈?”马跃试探道。

    这荀缉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丝毫不奇怪马跃有此一问,当下便答道:“家父目前任朝中尚书令,在下愚笨,如今虽有心报国,但一事无成,实在是有辱家门。”

    尚书令?那必然是荀彧或者荀攸其中之一了,至于到底是谁,以马跃半吊子的历史水平自然是无法确认的。当下也就含糊安慰道:“荀兄切勿妄自菲薄,如今天下三分,正是我辈建功立业之时。”

    荀缉闻言一愣,疑惑到:“请恕在下愚钝,李兄之言我确有不明之处,如今虽然曹丞相与江东确有分江而治之势,但西北、荆州、蜀中均未平定,马超,张鲁,刘备,刘璋等诸侯依然在相互攻杀。这三分天下从而说起?”

    马跃恨不得抽自己一个嘴巴,马跃知道历史走势,明白天下肯定是三足鼎立,但现在远远还没到那个时候,世人自然不明白。

    即便有智谋高深,眼光长远的人可以推演出来,但毕竟只是少数几人,而且肯定也不能百分百确认。似马跃这样能够理所当然脱口而出的,估计也就他自己一人。

    但是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此时若自承口误,必然会被人看低一份。于是马跃不得不组织了一下语言,以一种高深莫测的语气道:“如今虽形势不明,但以我观之,不出数年,天下必然是三分鼎足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