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一群太监救东汉 » 第二章 如愿以偿,帝前现身

第二章 如愿以偿,帝前现身

    这是张昊打死都没想到的,难道说这座迷宫不单单是逃脱之用,每一扇对的门中都有历史著名人物的魂灵。

    他越想越兴奋,这要是有了一群历史名声响亮的文士将领辅佐与他,也未尝不是件好事,起码也可以成为一方诸侯。

    “呼....要冷静…冷静下来,一般这种赌运气的圆盘,念想越大越失望。”

    来到第二扇石门处,张昊停下了脚步,深呼一口气,强压下内心的激动,转头朝身后嘱咐道:“承恩,你先去洞口外面守着,有什么情况,拽绳索尽快通知。”

    “公子,你真的不去毕大人那吗?我看他的面色像似有什么大事。”王承恩一脸担忧地说道。

    张昊的眼角一抽一抽的怒斥道:“催什么催,这可是咱们的向生之门,你不懂!到时候皇宫情况大变,再想走就来不及了!”

    “哦哦,是是!小奴明白了,公子您放心的去吧,承恩誓死守在洞口。”

    “什么放心的去吧,你个乌鸦嘴吐了!”

    王承恩的话音刚落,张昊差点儿没把腰闪了,气的回头敲了一下王承恩的大脑袋。

    “哎呦,公子见谅,您放心察看,放心察看。”

    张昊看着诚惶诚恐的王承恩,这才露出满意的笑容,微微点头,旋即摆了摆手,转身来到石门门槛前。

    他开始小心翼翼的一点点转动石门上的圆盘,之前是他歪打正着打开的,不知道什么原理,如今只能是慢慢瞎碰。

    昏暗的光线和嗖嗖的凉风在洞内响彻不停,地道的顶端因为光线也看不太清楚到底有多高,犹如身处在幽暗之中,可想而知建立迷宫时挖了多深。

    在张昊的腰间,有一根长长的绳索捆绑着,腰部一圈隔一小节就系有一个铜铃。

    这是张昊和王承恩设计好的遇险装置,如果有人靠近迷宫洞口,王承恩便会猛拉绳索,腰间的铃铛铜铃便会被拉响。

    渐渐时间慢慢的流逝,此时已经过去一个时辰,满头大汗的张昊换着手一遍遍的乱转。

    “不对啊…之前那扇石门只不到一刻钟就蒙开了,这次怎么回事…”

    正当张昊快要放弃之时,石门上的刻痕突然活了过来,如一条条小蛇一般集中向着中心圆盘涌进。

    这时的圆盘自动旋转了起来,发出微微光芒,张昊一屁股坐在地上,抬着头傻笑着。

    “哈哈哈哈哈,打开了打开了!不知道是哪位大英雄!英雄中的英雄!”

    只见圆盘中渐渐形成一团光源,悬浮在空中,正当张昊起身幸福的伸手触碰的时候,光源“嗖!”的一下冲出迷宫。

    “哎!哎!别走啊!”张昊连滚带爬的从洞内向外跑,边跑边喊:“承恩!承恩!快拦住它!”

    “咦?”王承恩一转头,一个光源在他面前飞快而过,消失不见。

    “公子,刚刚有个萤火虫飞的老快了!”王承恩看着气喘吁吁的张昊,指着光源飞走的方向欣喜的说道。

    张昊凶狠的目光看着王承恩,牙齿咬的咯吱咯吱直响:“我..不..是..要..你..拦..住..吗!”

    “你个蠢货!历史上的王承恩哪有你这么笨!”

    “公子~什么历史?我没有反应过来~”

    张昊没有办法,皇宫这么大去哪找一个光源呢,只能气呼呼的跟着王承恩赶去掖庭一部去见毕岚。

    掖庭令,属官名,现如今毕岚为令丞主管,属与皇宫少府管辖。

    期间另设有永巷令,典官婢,也是由宦者任职。

    掖庭令专掌后宫贵人采女事,属员有左右丞、暴室丞。

    在之后袁绍大杀宦官后,掖庭和永巷便一度启用士人了。

    掖庭丞部,檐屋内。

    毕岚挥了挥手示意捏腿的两名小宦官起身,他揉了一下已形成沟壑的眉中,轻声问道:“昊儿还没有找到吗?”

    “禀告老祖宗…王承恩已经去叫了,估摸着在稍片刻便能到来。”刚刚捏腿的宦官清晰冷静的回答道。

    另一名小宦官谄媚讨好的接茬儿道:“这昊公子也是,平时懒散随性,竟然让老祖宗每次都等他许久,真真儿是越发没规矩了~”

    小宦官没注意的是当他说到一半时,毕岚冰冷的目光已经看向他,当他说完的时候,那目光已然变得毫无生气。

    “小六子…言语无状、搬弄是非、扰乱宫闱,赐笞刑。”

    “啊!老祖宗饶命啊!六子错了~六子再也不敢了!老祖宗饶命~老祖宗……!”

    六子小宦官被冲进来的几人硬生生的拖走,手指甲扒在地面上,隐约扯拽摩擦出血痕。

    “汪直啊…时刻提醒自己,咱都是无根之人,爬到这位置上不容易,不要因为嚼舌根子而把小命丢了…”毕岚玩着手指上的碧翠玉戒眯着眼随意的说道。

    “老祖宗的话汪直铭记,必然忠心护主!”汪直连忙双腿跪地,俯身叩首诚恳的说道。

    “还有…将这个人皮面具戴上…你这张脸容易惹事端。”毕岚从怀中掏出一张人皮面具丢给了汪直。

    “汪直遵命。”他连忙第一时间戴在了脸上。

    毕岚这才将视线转移到汪直身上,他忽然发现这个以前笨手笨脚的小宦官,竟然变得沉稳睿智了。

    他就动了培养他的心思,时不时的提点一番,在皇宫之中处处都是地狱般的磨练。

    “阿母!唤昊儿何事啊!?”正当毕岚沉浸在思绪当中时,张昊火急火燎的冲进屋内。

    “你呀~在这掖庭也就你敢这样大呼小叫的。”毕岚的目光中透露出明显的慈爱神色。

    “嘿嘿,我阿母可是大名鼎鼎的十常侍,天下何人不知。”张昊连忙来到毕岚身后,按起肩膀来。

    “哼,你当这皇宫阿母最大吗,跟你说了多少遍,要谨小慎微,低调不明,要懂得隐藏自己,你今天站那花岗石上扯嗓子喊,连我这都听见了。”

    毕岚说着刚要转头训斥,却被张昊又将头摆正,继续揉着肩膀。

    “唉…你阿父吕强传来两个消息,其一是今儿圣上又询问起石经之事,最近越发的急切了。

    其二,阿母可能要离开皇宫一段时间,张让举荐阿母去往南北郊外布置翻车。”

    张昊听着手上一顿,又慢慢的按摩下去。

    “昊儿,你阿父在御前,我在后宫,多年来可保你无恙,但如今你阿父被弹劾诬告的紧,我此时又被调外出宫…你…”毕岚握住张昊的手摇头叹息。

    “阿母安心,昊儿长大了,可以自己保护自己,反倒是阿父那边…”张昊胸腔内呼吸沉重,因为他知晓历史上自己这位阿父的悲惨下场。

    吕强是古代历史中为数不多,最忧国忧民的宦官,就在张让、赵忠等宦官忙着专恣蠹政、贪污献媚的时候,吕强却发现了汉帝国隐藏的巨大危机而忧心忡忡。

    他多次上书汉灵帝要广开言路,罢斥奸佞,任用忠臣良将,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

    但不曾想,如今也已经到了就快结束的地步了。

    “唉,你从小无法无天,刚刚就敢得罪宋典,这之后……”毕岚还没等说完,却传来一道响亮的声音。

    “奉圣上口谕:掖庭令毕岚携属石匠张昊,德阳殿觐见!”

    “老奴毕岚接旨,谢圣上。”毕岚连忙拽着张昊跪地领旨谢恩。

    汪直也连忙伏地叩首,不敢抬头。

    领了口谕之后,毕岚半分不敢耽搁,连忙让汪直给张昊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匆忙的朝着德阳殿赶去。

    德阳殿内,御书房。

    汉灵帝刘宏含了一块冰块,心满意足的晃着腿,他略微撑起了一点肥胖的身子,呼唤道:“让父,这地上这位我该如何处置啊…”

    此时地面上跪地叩首的身影,听闻刘宏这一声身体忍不住的颤抖,不知是激动还是惧怕。

    在旁扇风的张让,撇了一眼前方地上跪着的身影,连忙弓着腰回道:“圣上在此,您吩咐就是,老奴不敢妄言。”

    刘宏这声爹,直接叫的东汉宦官的权势,比晚明牛一百倍,他曾经公开在大殿之上,当着众臣面前认宦官为“爹妈”:“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

    张让与赵忠,二人都是十常侍之乱的祸首,大将军何进就死于他们之手。

    天之子自称是俩宦官的儿子,不知道他死去的爹,和活着的妈作何感想?

    “圣上怜悯…天下的财富,由阴阳之气所生,都归陛下所有,岂会区分公私之分?

    可中常侍一方收取各地的宝物,中御府积蓄全天下的绸缎,西园收集农民的贡品,中厩收藏太仆的马匹。

    包括输送到官府的财物,却总有一部分被官员私自侵占。

    府衙调遣广大民众的财物,开支很大,缴纳的财物很少,奸吏们就因此得以谋取私利,百姓因此受到损失。”

    吕强瞥了一眼灵帝旁的张让,继续说道:

    “还有那些阿谀奉承的官员,喜欢献上自己的私物,得到容忍和纵容,以此下去大好河山将一发不可收拾。”

    吕强一口气说完便再次伏地而拜。

    “大胆吕强!!你污蔑咱家无畏,还竟敢映射当今圣上!你要被夷族吗!”张让指着吕强将言语上升到皇帝身上。

    “老奴不敢,老奴言之凿凿,情之切切!望圣上明断。”

    “哼!你的意思是圣上一直昏庸无察,只有你一人明察决断了!”张让不给吕强一丝喘息。

    而旁边的汉灵帝刘宏要几次开口说话,都没有插上嘴,急的肥脸上直颤颤。

    这时,刘宏仿佛听见一个微弱的声音传来:

    “这特么到底谁是皇帝啊…以后是不是得称他是太上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