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一群太监救东汉 » 第二十八章 微末之际初掌司州

第二十八章 微末之际初掌司州

    未央宫。

    正殿宣室。

    西汉时汉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

    未央宫建于汉高祖200年,是由刘邦重臣萧何监造,在秦章台的基础上修建而成。

    此宫位于汉长安城地势最高的西南角龙首原上,因在长安城安门大街之西,又称西宫。

    大殿之上,八岁的刘协坐在殿中,董太后则坐在侧旁席位。

    张昊环顾一圈,除了前几日请来的韦端以外,只有零星几位官员站立在旁。

    皇甫坚寿:东汉名将皇甫嵩之子。目前尚无官职,只是听说在凉州二次平叛时与董卓交好。

    皇甫郦:东汉名将皇甫嵩之侄。有专对之才,目前官拜谒者仆射。听说深恨董卓。

    张昊心说这皇甫嵩不见人,却让两个子侄来了…

    两子侄一家子,对待董卓一喜一恨,往后该有意思了。

    袁滂:字公熙,陈郡扶乐县人,出于陈郡袁氏,曾官至司徒,袁涣之父。

    梁鹄:字孟皇,东汉末年至曹魏时期著名的书法家。

    少好书,受法于师宜官,以善八分书知名,汉灵帝时曾任选部尚书、凉州刺史等职,如今闲置在家。

    盖勋:字元固,敦煌郡广至县人。

    官拜讨虏校尉兼汉阳太守,因张昊原因未被汉灵帝任为京兆尹。这是个忠义狠人,也是对董卓深恨之。

    盖顺:盖勋之子,官拜永阳县太守。

    种邵:字申甫,河南洛阳人。东汉名臣种暠之孙、东汉太常种拂之子。年少知名,如今官拜谏议大夫。

    历史中,李傕、郭汜祸乱朝廷,征召他为少府、大鸿胪。

    种邵推辞道:“我昔日为国尽忠,遭奸臣妒忌。先父以死报国,为贼人杀害。身为臣子,若不能为国家铲除奸逆,还有何脸面去见明主呀!”三辅士人无不为之哀痛。

    阎忠:凉州汉阳人。东汉末信都县令、凉州名士。

    中平六年,第三次羌乱被韩遂、马腾胁迫为叛军首领,因为不肯助纣为虐,而愤然就死。

    刘范:益州牧刘焉长子,官拜左中郎将。

    刘诞:益州牧刘焉次子,官拜御使。

    刘璋:益州牧刘焉幼子,官拜奉车都尉。

    其父刘焉为益州牧,只带了他们兄弟刘瑁入蜀,三兄弟之前留在洛阳,随后见灵帝已亡,随之来到长安。

    而最后一位张昊不自觉的多看了几眼,此人仪表堂堂,眼神之中充满智慧,有尊贵之相。

    他在殿中一一见礼后,来到此人面前,行礼问道:“恕昊眼拙,敢问大人何名?”

    此人微微一笑道:“盼望少年天才之姿,今日终见。

    下官锺繇,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人,如今腆任尚书郎。”

    “哎呀!久闻锺先生大名!今日得见乃昊之运也!”

    张昊一听这是个大宝宝啊!无论如何得将他留下,可不能让他跑回颍川。

    这时,汪直来报,徐晃一行人有了新的消息,几人寒暄过后便不再言语。

    “禀主子,玄武司总旗上报,徐晃将军等人已经甩开追兵,到达桃林塞,士卒已只剩双百,如今正在休整。

    十常侍除大总管张让、小黄门高望、钩盾令宋典三人,其余等皆亡于逃亡中…”

    张昊听后叹了一口气说道:“好…此行不易,回来就好…”

    董太后也是叹息道:

    “如今不知洛阳情形如何,众位大臣,陛下临终之前留有两份遗诏,一份在吾之处,一份在昊儿之处。

    今天就当着几位大臣的面,将两份遗诏宣读,请各位名士做个见证。

    但如今洛阳情形不明,恐宣读后引来事端,还请诸位暂时不要外传。”

    董太后和张昊各自拿出遗诏,交给了吕强与毕岚,吕强便先宣读:

    “二皇子协,朕体不安,今将绝矣!与地合同,终不复起。

    谨视皇天之嗣,加增朕在,善遇百姓,赋敛以理,当审察朕言,终身毋失。

    存心近贤,礼待昊师,朕子昊乃王佐,加婚万年。

    苍苍之天不可得久视,堂堂之地不可得久履,道此绝矣!告后世及其子孙,忽忽锡锡,恐见故里,毋负天地,更亡更在,去如舍庐,下敦闾里。

    人固当死,慎毋敢佞……

    中平五年永乐宫。”

    殿中所有人听着灵帝遗言,全都伏地而哭,口中唤着陛下。

    张昊没想到当日刘宏说,他死后可将万年公主嫁与张昊,以为是拉拢之意,没想到写在遗诏里了…

    不过如今灵帝新丧,须得过几年才能完婚。

    这遗诏出的不是时候,但没办法。

    有了遗诏,起码殿中这些人能为张昊所用,如若没有遗诏,在忠心大汉的人也不一定留在这。

    众人悲痛万分,可看出这些人却是真心,不似假装,张昊暗叹运气还好,没有那些心怀鬼胎之人。

    就在这时几声暄嚎从殿外传来。

    “陛下!!臣不忠啊…臣愧对陛下啊…”

    “陛下慢走!!陛下魂归来兮!”

    殿内众人连忙回头看去,一见来人悲痛更足。

    来者是两个老头,琅琅跄跄的哭喊进来…

    张昊连忙上前扶住两位老人,询问道:“可是皇甫老将军?”

    皇甫嵩看着张昊,悲痛的点了点头:“大人心胸宽广,嵩羞愧难当,竟心陷权欲,不顾大汉…”

    “老将军千万不要这样说,吾等有了老将军,如获擎天之柱也!”张昊诚恳的说道。

    “唉…大人谬赞,老朽不敢当啊…我与你介绍,旁边这位乃前太尉:

    张温,张伯慎。”

    这时,盖勋眼中含泪跑来抓住张温的手“老大人!您如今可好!?”

    张温老泪纵横缓缓点头道:“好…只是不能为国尽忠…心有抑郁…”

    张温之前为大司农,受封为司空,张温举荐过讨虏校尉盖勋。

    张昊微笑着施礼说道:“老大人能来,说明忠汉之心未减,吾等之大幸!”

    皇甫嵩和张温见过董太后,众人又是一顿见礼寒暄,哭泣声也渐渐减弱。

    毕岚这才拿出另一份遗诏继续宣读。

    这份遗诏,大概意思便是灵帝如何与张昊相识,认作义子,张昊忠君之心,张昊多智如妖等内容。

    最重要的是,临死前只有张昊陪着他,还担负着托孤之重,续汉大任。

    再结合着灵帝死后种种表现,殿内几位全都朝着张昊施礼,大声道:“吾等深谢张大人。”

    张昊也郑重回礼。

    董太后这才再次说道:“既然先帝遗诏明确,今将所处三辅地域军政大权交与张昊,治司隶校尉部,统领司州。

    盼望昊儿早日夺回另一半地域,重整汉家河山。”

    谨遵皇太后懿旨…

    张昊领着众人行礼领命。

    张昊在施一礼道:“如今四周寰敌,董侯登临绝顶时机未到。

    诸位臣工,如今首须谨小慎微,治理州郡,还望各位不以位优,不辞辛劳,共同将三辅牢牢把握住。”

    “吾等谨遵州牧大人之命。”

    接下来张昊便依据州府官制予以任命,之前这帮老臣身上的爵位不会变,只是官职和实权却是小了很多。

    毕竟原来这都是京官,还掌一方大权,不过一个个要么被贬,要么被一撸到底,现在能不闲赋在家就不错了。

    司隶校尉部

    司州州牧刺史:张昊

    司州别驾:韦端

    司州治中:锺繇

    从事祭酒:皇甫坚寿

    薄曹从事:皇甫郦

    功曹从事:阎忠

    议曹从事:贾诩

    兵曹从事:张辽

    典学从事:梁鹄

    右扶风:张温

    左冯翎:皇甫嵩

    京兆尹:盖勋

    汉阳郡:袁滂

    上雒董侯国相:种邵

    桃林塞太守:徐晃

    武关太守:秦翰

    萧关太守:张猛

    散关太守:周慎

    锦衣卫指挥使:汪直

    目前这是除了不可掌控的凉州人才之外,三辅地区的要地任命也只能以这些重臣为主,一些年轻的官员只能由各地郡守指派。

    张昊宣布后心里特别不是滋味,穷啊…

    就这几个人才,大部份还都是老头,说句不中听的,没准儿哪一天嘎嘣了,那一郡之地就无人治理了。

    董太后点点头便开口说道:“州牧大人安排妥当,哀家与董侯就不过问了,尔等详细步骤可自定。”

    说完便拉着刘协由吕强和宋典离去。

    “吾等恭送皇太后!”

    众大臣虽是接受灵帝遗诏,但看到刘协如今身份,心里多少有点难过…

    如果张昊确实是忠君,等刘协登基,能按照承诺归还摄政也罢。

    如若变心了呢?权利有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之后,难免不会凌驾于帝皇之上。

    张昊早已感受到众大臣的怪异气氛,无奈言道:

    “众位臣工,吾意从今日起,除侯国相种邵大人与内侍在宫中外,吾等议会不可放置未央宫。

    一切办公移至州牧府,只每周朝会在来未央宫上述,不知诸位臣工以为然否?”

    皇甫嵩面色渐喜道:“州牧大人虽年少,但稳重细心,本分守规,真乃续汉之福。”

    张温也是点头称赞道:“如此很是稳妥,这样可尊皇室之颜。”

    “吾等尊命…”皇甫嵩和张温说完,其他老家伙也面露微笑同意。

    张昊表面开心,心里却惆怅,不想第一日朝会便应验贾诩之前所说。

    这帮人呐,被罢免后无所无事之时,便整日唉声叹气,觉得报国无门。

    但一旦有人用你之时,又会觉得自己的能力很大,想法都是正确的,什么事都得按照自己方式去做。

    张昊想到此,心里唉叹道:真乃自掘坟墓矣……

    “既然如此,众位臣工先行休息,午后移步州牧府,吾等细议。”张昊便请出众人,朝着自己府邸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