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一群太监救东汉 » 第五十四章 胡昭出山

第五十四章 胡昭出山

    司马懿忐忑不安,因为他从张昊的眼神中看出端倪,隐约一丝寒气逼来,不由得颤栗。

    直到张昊回过神来,才恢复正常道:“吾之前于宫中时曾听闻司马氏之大名,八个兄弟都具才华,故而甚喜之。”

    他转头朝着杨修说道:“修,司马懿所言不虚,汝之眼光要放在天下,据吾所知,这天下间此时便有两位英雄。”

    胡昭、卫觊、邯郸淳面面相觑,卫觊问道:“张司州觉得目前各州郡何人可当为英雄?”

    张昊笑了笑,故弄玄虚的没有直言卫觊所问,反而指着天空的云型,道:“此景甚是奇特…先生们可前来一观。”

    众人纷纷起身来到院内,望向天边。

    卫觊言道:“此型为龙,乃龙挂也!甚妙!甚妙啊!”

    胡昭收回目光,投向张昊问道:“真如蛟龙浮腾,搅海翻江一般…张司州可知龙之变化?”

    张昊点点头,在院内缓缓渡步,慢声道:“略知…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

    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初,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张昊转身顿足,看向众人继续道:“龙之为物,可堪世之英雄!”

    胡昭的眼神越来越亮,急问:“张司州虽年少,但也游历于群臣山水之中,必知世间英雄,请试为吾等言之?”

    “呵呵呵…不如先生们先试?吾再解之?”张昊道。

    邯郸淳开怀笑道:“哈哈哈,也好,此法甚是有趣,吾便先来。

    袁绍袁本初,此人四世三公,目向河北之地,麾下勇将谋主众多,可为英雄?”

    胡昭刚刚辞弃袁绍招募,缓缓的摇着头,看向张昊。

    张昊亦是不屑的表情笑道:“袁本初,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做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卫觊接话问道:“淮南袁术袁公路,虎踞南阳,兵精粮足,家世显赫,投效者极多,可为英雄?”

    “哈哈哈,袁术见利忘义,奢靡享乐,自私自利,与冢中枯骨一般,安敢称英雄。”

    张固抢话道:“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震九州,只身过江而聚贤良,如今掌令荆襄,刘景生刘表可为英雄。”

    张昊还是摇头,并搓了搓手,笑道:“刘表虚名无实,重文轻武,得靠于女家娘族而立,非英雄也!”

    胡昭这时言道:“有一人血气方刚,勇冠三军,亦是孙武后人,麾下战将皆存忠勇,誉称江东猛虎,孙坚孙文台真是英雄也。”

    张昊拱手施了一礼,道:“孙文台栖身于袁术之下,勇则勇亦,却无大贤相助,易怒暴躁,冲动误时,可称枭雄,非英雄也。”

    司马懿上前几步问道:“那刘焉、刘虞、公孙瓒、马腾、韩遂等人如何?”

    张昊俯下身来,看着司马懿道:“皆是守门、叛主、无勇无谋之辈,此等碌碌小人,何足道哉。”

    众人无奈之下,拱手道:“舍此之外,吾等实不知,请张司州解之。”

    张昊手指天际,沉着言道:“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

    胡昭眼睛双眯,似笑非笑道:“谁能当之?”

    张昊朝着双手哈了一口气,揉了揉渐冻的双手,道:“今天下英雄,唯曹操与刘备耳!”

    曹操…刘备?

    曹操他们都听说过,这刘备却是闻所未闻。

    张昊说完便回到堂内,众人也跟随进入,只是各自都沉默不语,埋头思索。

    “曹操吾等相知,宦官之后,如今暂居校尉,虽破黄巾而闻名,但如今只是一个闲人,怎会是英雄呢?”卫觊不解的问道。

    “曹孟德,狡黠多变,谋略高超,更善于权谋;此人胆略过人,具雄才亦善用人。”张昊道。

    胡昭饮了一口水,道:“吾听说名士许劭曾言:曹操此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言语,充其量也是枭雄。”

    “不然,以吾观之,操乃英雄也…”张昊眼神平静,心中不知在想着什么。

    杨修这时也来了兴趣,询问道:“主公,还有一位刘备是何许人?”

    张昊一愣,大笑道:“刘备,刘玄德,此人为涿郡涿县人,是一个织席贩履的小贩。”

    杨修傻傻的看着张昊,“啊!?一小贩何能?怎成英雄了?”

    张昊笑道:“以后尔等便知。”

    他说完走到堂中朝着众人一礼,道:“不出一年,天下必定大乱,群雄逐鹿之势将起!虽为乱世,但亦是从龙之时;昊不才!愿伸大义于天下,辅佐少帝以续大汉,还望各位贤士助吾。”

    “吾跟州牧大人去!”司马懿一下子窜了出来,来到张昊面前喊道。

    胡昭见状无奈的摇了摇头,叹息一声,道:“吾本想此生潇洒与田野,注典研经,看尽世间万物,唉……

    如蒙大人不弃,孔明愿效犬马之劳。”

    张昊激动的无以言表,他微颤的双手一下握住胡昭的手,双眼通红,道:“先生出山…天下有救亦…”

    胡昭也是被张昊真情感动,一摆衣襟伏身下跪,开口道:“今得见明主,与愿足矣,孔明今生愿随主公,纵横环宇,扶摇而上,立续汉之伟业,永不离弃。”

    张固、卫觊、邯郸淳这时也下跪道:“愿随主公,立续汉之伟业,永不相弃!”

    “孔明快快请起!诸位不嫌吾年少才薄,委身于吾,此生绝不负诸位大贤。”张昊的眼泪到底是流了下来。

    众人皆大欢喜,张固连忙请张昊主位落座。

    张昊自己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陆浑县,却藏龙卧虎,他让司马懿与杨修同座,示意未将他看作孩童。

    此举也让胡昭心安,司马懿感动。

    酒寻饭饱后,众人皆扶正衣襟,卫觊问道:“不知主公明日是何打算?”

    张昊便将他的计划说了出来:“如今朱儁将军和徐晃已将牛辅战胜,牛辅虽然重塑军伍,但败局已定。只是那段煨却有些棘手,此人颇为稳重,亦懂兵法谋略。”

    卫觊言道:“观主公此行,可否意在陆浑关?”

    “正是此意。”张昊回道。

    卫觊笑道:“此乃天意相助主公,吾愿只身前往陆浑关,说服守将开关纳降。”

    张昊闻言连忙急道:“伯觎不可说笑,如今吾与那董卓已势同水火,两军战事已久,此举太过冒险,不可不可。”

    哈哈哈哈!

    众人听到张昊的话后,都不禁失笑。

    正当张昊疑惑时,卫觊拱手说道:“谢过主公关心,那陆浑关守将乃吾同胞之弟,吾去定然成功。”

    张昊几人闻言大喜,便让卫觊收拾一番尽快出发,毕竟兵贵神速。

    而张固仍为县令,邯郸淳则是主簿,待战事过后另行委派。

    郝昭与赵累便去规整降卒,安排事宜,准备兵发陆浑关。

    此间事毕,县府中内堂,张昊与胡昭正在针对今后的发展方向,促膝长谈着。

    “孔明,吾之方略可否?请先生尽言之。”张昊期待着看着胡昭。

    胡昭言道:“将军所患不在外敌,而在西北也;如今西北虽有两位名将镇守,但叛军如蝇趋蚁附,清除不净;除却改革吏治,应当以雷霆武略极速除之。”

    “而主公此番东进战略,虽为自保,但昭觉得,此战略大为不妥。”

    “哦?先生请说。”张昊不解,连忙问道。

    胡昭开口道:“此役若胜,长安皇室必将迫切希望主公能够还于睢阳帝都,到那时主公打是不打?”

    “如若打,必定两败俱伤,以董卓之勇,李儒之谋,就算不敌也只是退守河东而不能全灭;

    此时吾军以疲,赢弱之时还于帝都,便成了群雄眼中之疾,到那时群起而攻的就不是董卓,而是主公了…”

    胡昭几句话说的张昊大汗淋漓,惊恐失色,是啊…此战若胜,那到时候挨群殴的就是自己了…

    胡昭接着说道:“此役胜后,若不攻睢阳,还帝于都…那长安皇室如何想?朝中老臣如何想?主公在天下眼中续汉之大志,将成谎言亦…”

    扑通…

    张昊目光呆滞,额头上布满虚汗,跪坐的屁股一下子坐在地上,久久不言。

    他摸了一把头上的汗水,慌忙起身朝着胡昭便跪了下去,眼中含泪道:“昊,智短亦!还望先生救吾。”

    胡昭站起身,看着伏地而泣的张昊,心中暗自赞赏,此子真情实感,不虚伪不做作,勇于认错,又如此礼贤下士。

    他赶忙扶起张昊,劝慰道:“主公莫急,吾已有策,定保主公无恙。”

    “好,好,不知先生何策?”张昊连连点头,用衣袖擦了擦眼泪迫切的问道。

    胡昭抿了一口茶,微笑道:“主公拿下陆浑关,需以雷霆之势攻下宜阳县城,以宜阳与陆浑关为屏障,不可在下函谷关;

    急令朱儁将军攻下弘农之后,亦不可在攻峡县,需要留此退往河东官道给董卓。”

    张昊眨了眨眼睛,不明所以的开口道:“这是为何?”

    胡昭道:“如此一来,董卓便有了退却之路,以李儒此人之智,便能猜到主公并不想与之相争;况且并州丁原时常有意攻略河东,董卓且能将老巢丢弃,故而便会念及主公之意而退兵。”

    “先示敌以弱,将董卓的目光转移到并州,而吾等则可以朱儁将军总督弘农,眼盯睢阳;主公便可秘密前往凉州,将叛军收缴,在改革吏治,以待时变;

    若时机已到,以凉州之兵东出洛川占领河东之地;弘农之兵直击睢阳;

    其后,携天下志士续汉!奉天子以令不臣!如此则大业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