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崇祯今天就不上吊了 » 第七十八章 主动来投

第七十八章 主动来投

    “万岁爷……”

    朱由检才刚睡下不久,就又听见了王承恩的呼唤声。

    “什么事?”朱由检用力揉着干涩的眼睛,强打起精神,看向外面。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冯永固和卫时春二人看见皇帝醒了,立刻跪在地上山呼万岁。

    “平身吧!”

    朱由检起身,背靠着墙,坐在地面上。

    罗虎身体动了动,却没有起身,仍在装睡。

    “谢陛下!”冯永固和卫时春两人站起来,由冯永固开口说道:“陛下,前来应征的百姓太多,军营都被堵上了,怎么办?”

    城内的百姓,听见给皇帝当兵不仅有肉吃,更有饷银拿,只要稍微有把子力气的人,都跑去应征。

    看到总兵府外排队的人太多了后,直接转头就去把军营堵了,嚷嚷着要给皇帝当兵。

    这两人以前都是混吃等死的勋贵,哪见过这等事,顿时就手足无措,前来问计。

    朱由检却不清楚真实情况,还以为是天津城内的百姓觉悟高,所以才争先前来应征,于是大笑道:“哈哈哈,百姓们既然心存报国之意,只要符合要求的人都可以收下啊!”

    卫时春解释道:“主要是百姓们听见伤兵说咱们待遇好,所以才来应征。”

    王承恩看着榆木脑袋的二人,都想骂人了。

    朱由检闻言,神色顿时一窒,顿时就想把两人的脑袋撬开,看看脑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

    不过这样也好,带兵之人,老实一点也行,总比奸猾要好些。

    “你们只管招满两万人就行,然后就按照朕之前教你们的练兵方法训练吧!”

    从玉田县赶到天津的这一路上,朱由检就已经为了扩军提前做了准备。

    把后世新兵训练的那套办法,教给了麾下的几个勋贵武将。

    至于古代具体的作战战术,朱由检也不是很懂,就只能等新兵训练结束,交给老兵言传身教。

    “末将领命!”

    卫时春和冯永固互相望了一眼,躬身告退。

    在回去的路上,卫时春抱怨道:“也不知道陛下是从哪里学的这种强调队列的办法,从没有听说哪个领兵大将是这样训练的。”

    冯永固深深地点头,叹道:“陛下吩咐的事情,咱们照办不就行了,咱们两人都是庸才,陛下正是因为看着咱们的忠心,才提拔的啊。”

    “希望有用吧!”卫时春也跟着叹道。

    朱由检刚打发走这二人,却又看见范景文领了几个文士模样的人走过来。

    “陛下,这几人是来自山海关的儒生,他们有紧急军情禀报!”范景文行礼之后,立刻介绍了几人的身份。

    “学生李友松、刘泰临、刘台山、黄镇庵拜见陛下!”四个年约三十左右,身着长袍的儒生同时跪在地上行礼,在紧张之下,四人的动作完全变形,看起来极为滑稽。

    嗯?

    朱由检看着四人,觉得这几个名字有点耳熟,但却想不起来出现在史书哪处地方。

    想来应该没有做出一番大事业,被史书一笔带过了。

    “朕这一生,最敬佩的就是读书人,诸位不必多礼!”

    朱由检没有把四人的拘谨放在心上,摆了摆手,待众人起身后笑道:“是什么紧急军情,难道是多尔衮到了山海关了?”

    四人互相望了一眼,脸上都是震惊之色。

    在犹豫片刻后,由李友松出言道:“陛下果然明鉴万里,鞑子先锋已于前日抵达山海关,吴三桂多半已经和鞑子暗中勾连了,已经紧闭关门,不让任何人进出,陆路已经不通,吾等是乘坐海船才抵达天津。”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朱由检脸上没有意外之色,反而笑着问道:“诸位是怎么知道朕在天津?”

    刘泰临躬身行礼后说道:“我二叔在总兵府当差打听到的消息。”

    此时,朱由检已经起身,踱步来到众人面前,“诸位不必紧张,朕一向不喜欢这些虚礼,以后有什么话就直说。”

    “学生遵旨!”四人同时回答道。

    朱由检点了点头,又问道:“你们可有功名?”

    “学生都是举人!”

    举人也很不错了。

    至少能做出一篇通顺的文章。

    朱由检现在正是用人之时,也不管他们是不是吴三桂或者多尔衮派来的奸细,对着范景文吩咐道:“六部不是还缺人吗?朕看这几人就合适,就封他们为正八品的迪功郎吧,先让他们六部去做吧!”

    四人闻言顿时大喜。

    他们长途跋涉,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此地就是为了当官发财。

    在听到皇帝的安排后,顿时觉得这一番努力没有白费。

    虽然现在仅仅是个文书,但他们早就打听清楚了,整个京城的官员都投降闯贼,现在的六部就是一个空架子。

    只要办事得力,说不定几个月时间就能升为六部侍郎,或者是尚书也说不定。

    他们四人心中,都在感谢着李自成。

    要不是京城被攻破,他们这四个连进士都考不上的人,哪能有当大官的机会?

    “陛下,这样安排不行啊!”

    范景文的反对让四人全都哭丧着脸了,以为到手的官职泡汤了。

    朱由检一脸疑惑地看着范景文,静等他的解释。

    “陛下,臣已经派人去通知南京六部官员前来觐见了,相信要不了一个月就能赶到,也就能补充六部的空缺的人员。”

    范景文其实是不想打破朝廷的升官制度。

    这几人除了报信之功外,没有任何能拿得出手的经历,怎么能一下子就封为正八品的文散官。

    “不是还有一个月时间吗?”朱由检有点不高兴了,随便封一个小官都被人反对。

    范景文强自镇定地说道:“臣的内阁中还缺不少文书,要不然让他们来帮内阁帮忙吧!”

    朱由检目光一转,顿时知道了范景文打的什么鬼主意了。

    内阁的文书就是吏员,只能做一下端茶递水,收纳档案,通报传递这些小事情,按照大明制度,完全没有升迁机会。

    朱由检虽然有心改变这种官吏互不相通的制度,但现在也不是时候。

    而且让四人去打杂,会寒了他们一片拳拳报国之心。

    “这样吧,军中也需要文书办事,你们四人都到御林军先当个参军吧!”

    朱由检现在也不想处理文官阶层那一摊烂事情,只能把四人安排在军中。

    乱世之中,枪杆子出政权。

    李友松四人没有听过这六字真言,却也明白这个道理。

    在听到能在御林军中随时见到皇帝之后,顿时喜笑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