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从辅佐刘备入主江东开始 » 62:教育下沉计划!张昭来投(求追读!)

62:教育下沉计划!张昭来投(求追读!)

    太湖边上,还不如后世繁华,仅有些许码头,渔民,人烟稀少,自是没有繁华烟柳楼中楼。

    陈舒和刘备挑了一处视野姣好的古亭,可以眺望湖面,水光粼粼,映照出别样的虹光韵彩。

    刘备挑来一块鱼肉,放入嘴中,端的是享受舌尖上的快感,美滋滋的饮了一杯酒,神色满足。

    “明德厨艺竟然如此精湛,备生平少见也!”

    刘备少时家贫,自黄巾以后,也曾入得世家宴席,吃过许多精美食物,也在徐州当过州牧。

    可从未吃过如此口齿留香之物,满眼欢喜。

    陈舒呵呵一笑,并不答话。

    “最近时日,玄德公以为如何?”

    陈舒离开曲阿,近一个月时间不在刘备身边,孙乾,简雍亦是不在江东,身边再无能人能帮。

    刘备自觉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苦笑一声。

    “备初来乍到,未有根基,正礼公麾下虽留有不少官吏,可并非诚心相投,备花了半月才收其心。”

    “仅是曲阿,丹徒,毗陵如此,何况还有吴郡十数县,以及偌大的江东六郡呼?”

    陈舒闻言,微微点头。

    想要治理好一县,一郡之地,谈何容易。

    单是官吏,世家,百姓等之间关系的平衡,收拢人心这一点,都足以难倒许多雄才大略之主。

    不观那曹操,也需借助颍川世家,才能在中原站稳脚跟。

    攻占徐州,借助陈家之手,维稳郡县。

    刘备初来乍到,并无大义,想要短时间内维稳地方,通行政令,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

    如此,陈舒才希望收拢吴郡三姓,以他们为枢纽,连通吴郡各县官吏,百姓,商贾等等,稳住吴郡!

    别的不说。

    单是吴郡官吏,自然是以吴郡四姓马首是瞻,别说是刘备了,就连正宗的扬州刺史有时候也有不管用的时候。

    “玄德公目前,也仅有拉拢吴郡世家,以其相助,许以官职,利益,让其归心,收拢吴郡。”

    刘备答应一声,自是认可。

    他虽然对世家的感观不佳,尤其是在徐州被曹家背刺,但面对大势,实情,刘备还是会低头。

    知识掌握在世家手中,想要治世,就必须借助世家之力,这一点,是刘备这些年逐渐领悟。

    “玄德公也无需太过担心,等江东承平,吸纳北地流民,士子,无论是以北地士子还是培育年轻寒门士子均可制衡江东世家。”

    听得陈舒之言,刘备心中稍安,好受了些,旋即,他似乎想到了什么,眼神逐渐明亮起来。

    “明德此前希望备收集各种古文,书册,以及修建一座学宫,目的应该在此吧?”

    陈舒笑着,撑开纸扇,说道。

    “玄德公明鉴。”

    既然世家掌握着知识,掌握着治世之才,那陈舒便打破这个格局,将文化再度下沉,直到最基层!

    虽然难度与“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一般无二,但陈舒亦会全力推动教育下沉,在汉末发展!

    “古文,典籍既然有了,那传播这些知识的工具也少不得。”

    刘备闻言,神色一暗。

    “正如明德所言,这些古文均以竹简形式存在,仅能一人观看,想要抄录,还需要借助才子之手。”

    “费时费力,还需要工钱,耗资巨大!”

    陈舒闻言,笑而不语。

    刘备见此,心中惊讶,不由追问。

    “明德既然有心教化天下百姓,寒门士子,怕不是已经想好了万全之策?”

    陈舒稍有惊讶,问道。

    “玄德公此言何意?”

    刘备见陈舒没有反对,心中也明白了大概,笑道。

    “明德行事,章法有度,若非胸有成竹,岂会轻动?”

    “明德切莫藏着掖着,快快道来,如何能将这些古文典籍快速,大量的抄录?”

    陈舒闻言,莞尔一笑。

    “玄德公倒是信得过舒!”

    刘备笑道。

    “自然信得!”

    陈舒哈哈一笑,欣慰极了,回答道。

    “如今时机未到,还望玄德公见谅,一旦时机成熟,舒自会告知玄德公!”

    到了宋朝,由于书籍的需求量,以及印刷术的呆板,才催生出了更具传奇性质的活字印刷术。

    这个年代没有巨大的需求,也不曾出现抄录工作量的压迫,自然不会有人开动脑筋去思考如何提升效率,不会有活字印刷术的出现。

    可陈舒不一样,并非有了需求才去研发,而是以研发推动发展!

    除了活字印刷术之外,改良造纸术也迫在眉睫。

    两者结合,才能让文化下沉到基层!

    刘备叹息一声,有些不甘,但也并未多问。

    “好!备便不再多问。”

    陈舒很感激刘备对自己的信任,笑道。

    “舒此去吴县等地,见识到了许多世家,他们家中藏书众多,分类极广,天文地理,人文技法,应有尽有,玄德公可遣人前往,言明来意,希望世家可抄录一份,赠与未来的学宫之中。”

    刘备闻言一喜,拍手笑道。

    “明德所言极是!这些世家之中藏书极多,便是曲阿城中的这些世家豪族之中,藏书也不少。”

    “不过这些世家对家中书籍视若珍宝,不会轻易拿出,这可如何是好?”

    陈舒呵呵一笑。

    “舒有一计,可让这些世家亲手奉上家中藏书!”

    刘备眉头一挑,放声笑道。

    “明德之计,神鬼莫测,备倒是想要听听!”

    陈舒并不遮掩,直言道。

    “这些世家,要的便是一个名声,等到玄德公兴建完成学宫,于学宫前立起一块石碑,刻上捐书之人姓名,来历。”

    “此事近可名传大江南北,远可名垂青史,岂不妙哉?”

    刘备听此,拍手大笑,兴奋之下,连饮三杯酒。

    “明德之计,明德之才,古今少有也!”

    以名换书,于世家而言百利而无一害。

    这些人精岂能错过这次机会?

    陈舒乐呵呵一笑,说道。

    “此事还需玄德公亲自去做,同时招揽这些世家,安排其族中俊才入郡县,可收世家之心也!”

    刘备当即答应下来。

    “此外,明德此前交代的宣扬子将之言,招募名士之事,也有不少眉目,不少名士前来投效,其中便有一徐州名士!”

    陈舒摇摇手中折扇,笑问道。

    “此人莫非是张昭张子布?”

    刘备诧异看着陈舒,惊问道。

    “明德莫非是鬼神?如何能猜出此人身份。”

    听得刘备此言,陈舒也料定此人便是张昭,历史上张昭便是在此前后投入到孙策麾下效力。

    此前陈舒听闻孙策账下有张纮,并未得见张昭,只觉得前后时间有差,如今张昭来投恰逢其时!

    与孙策相比,目前来看刘备更适宜投效!

    后世更称张昭为东吴之诸葛亮,虽然其在军事上差了些,但在政治上,倒也够得上诸葛丞相的背影。

    治天下兴许差了些,但治江东之地绰绰有余!

    “张昭为人刚直,学识惊人,玄德公可引为臂膀!”

    刘备闻言,欣慰大笑。

    “备此前与那张子布打赌,如今是那张子布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