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七国游历传 » 第十六章 山匪

第十六章 山匪

    月色如洗,地面上的景色清晰可见,宽阔的青石板路两旁延伸出两条算不得窄的沙土路,路标矗立在交汇处,有一大、两小三个箭头分别指着三个方向。

    路标旁,四个披着斗篷的人影正在低声交谈着;或许是材质特殊的缘故,他们身上的漆黑斗篷拥有着吸收光亮的能力,即便是离得很近,穿着之人也仿佛被笼罩在一层阴影般的朦胧当中。

    五匹军马离人不远,其中两匹刚刚成年,栗色鬃毛的那匹正轻轻晃着脑袋,另一匹打了个响鼻。

    “云雀阁的商队几时经过?”听声音,说话的是位老者。

    “约莫得明日六时。”回话的女子嗓音很特别。

    “是他吗?”另一位举头望月的少女听到了远处的脚步,吐出的“三个字”如同山泉叮咚脆响。

    “是他。”

    “好,出发。”

    说话间,四人翻身上马,来的那人从少女手中接过斗篷披在身上,轻踏马蹬,骑上了那匹栗色鬃毛的骏马。

    军马奔驰在沙土路上,掀起滚滚烟尘,在他们身后的路口,指路的箭头上清晰地刻着三个字:

    一线岭。

    骑马赶了一夜的路,明显已经出了滨城的范围,宫斌此时纵是有一肚子疑问,却也忍住没有开口,眼角余光偷偷瞥过不远处纵马驰骋的纤细身影,肚子里的疑问就又不知道跑去哪了。

    同行四人中,除了杨秋、赵志和韩菱三位导师以外,最后一人竟然也是位武徒,巧的是,这人宫斌认识,正是昨日将他变为落汤鸡的始作俑者——于成双。

    总之,不论是出于何种原因,一路无话。

    第二日三时,五匹军马踏过土路,穿越丛林,在一座山岗上停了下来,众人下马转为步行,直到这时,赵志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

    十五里外,有一处东西走向的狭长山脉名为“一线岭”,近两年,有一伙山匪盘踞其中,匪徒穷凶极恶,经常洗劫往来商队,杀人越货,扰得滨城中各大商铺掌柜头疼不已。

    半个月前,由三大商铺牵头,十几家商铺联名响应,绕过灵探堂,直接将山匪横行的事情告到了城主府。

    城主大人得知在他治下竟有一伙小小山匪呼啸山野,当即便发了雷霆众怒,这一下可苦了灵探堂的主事人,他一边向城主大人负荆请罪,一边还要忍痛开出赏金一千、川府贡献五百的悬赏,来缉杀山匪头目极其手下。

    其实啊,灵探堂主事人也并非玩忽职守,两年间,他几乎将城中八家分堂的精英灵探尽数派出,可无奈,即便是精英灵探,每次都只是抓到几个小喽啰回来。

    按常理说,抓到山匪喽啰就如同在匪徒这团乱麻中找到一丝头绪,揪住这个头绪大有可能将这伙匪徒一网打尽,可谁成想,被抓之人一个个皆是慷慨赴死之辈,任凭如何严刑拷打,就是不肯开口透露一丝一毫的信息,真叫人赞叹:草莽之辈多好汉呐!

    其实,对于杨秋、赵志这类人,那一千两赏金真算不得什么,倒是那五百的川府贡献度确是每位在龙川讨生活的修行者都趋之若鹜的好东西。

    于是,杨秋、赵志等四位导师几经商量后决定:留张天化在营地看家,其他三位导师出马来争取这五百的川府贡献的悬赏。

    当然,为了保险起见,他们又找来耳力超凡的听觉源点拥有者“于成双”和自称目力卓绝的“宫斌”,为的是能在远距离跟踪山匪,找到老巢,一举将其剿灭。

    了解了来龙去脉,宫斌心中稍安,想来山匪狡诈,离近了自然容易被发现,所以他们离那传说中匪徒经常出没的地方足够远。

    一行五人潜伏在山间一处小小的洼地之中,洼地边缘,宫斌蹲伏在树灌里,透过枝叶的缝隙监视着山下的一片区域。

    于成双倒是不用像宫斌那样如山猫或是猎豹般潜伏,她找了一块干净的石头,垫了张手帕坐了下来,手里正在摆弄着一把精致的木梳,小巧的耳朵微微地动着。

    赵志不知道是第几次从怀中掏出光能表,打开表盘,上面的“五”渐渐暗淡下去,旋即“六”亮了起来,同一时间,宫斌和于成双两人也向他传来信号,示意云雀阁的商队正走在官路上。

    “消息真准呐!”赵志斗篷下裹着一张精铁打造的半身甲,护心的位置镶嵌着一颗宝石,散发着淡淡的白光,一柄血刃大斧随意丢在脚旁。

    “走了门路,又肯花钱,杨老的消息想不准都难。”韩菱倒还是原来那身打扮,只是在腰间多了一条缠绕着的长鞭,声音不冷不热。

    “不过是鱼饵而已,准不准时没什么用,能不能上钩才是关键,那要看鱼肯不能肯来。”杨秋谈笑风生,眼中有些自得,可心里却是七上八下。

    “西北十一里。”

    少年、少女几乎在同时轻声自语,声音虽如蚊鸣,但如何能逃得了三位精工境界修行者的耳朵。

    赵志闻言为之一振,面露狂喜之色,不禁对着杨秋竖起了拇指。

    杨秋捻着胡须,面色如沫春风,冲赵志摇了摇头,心头安定,嘴里说着:“运气,不过是你我三人好运而已。”

    韩菱依旧是立在原地,虽然看上去好像是不为所动,实则右手食指轻轻敲打着掌心,心神已被当下的情况所牵引——

    平地上刮着不大不小的西南风,官路上,商队的旗帜随风而动,发出咧咧的声响。

    行在最前面的是一位老者和一位中年,二人披挂着铠甲,骑着两匹看上去最为健壮的枣红马。

    在二人身后,十一辆马车一字排开,清一色双马拉车,每辆平板车上都挤着四个几乎一模一样的大木箱,看车辙痕迹,木箱里的东西应该并没有多重。

    商队一行约莫有三四十人,除了马夫,护卫们也都骑着马,行在队伍两侧,末尾也有三人殿后。

    按着如此行进,这支商队最多再有半日的光景就能进入滨城区域,只要进了城,迎接他们中绝大多数的差不多都是老婆、孩子和热炕头,这时,根本没人意识到,危险正在靠近,有些人注定无法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