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希止传说 » 第三十四章 乡试

第三十四章 乡试

    夏末秋初,8月举行了院试,9月底举行乡试。

    虽说乡试比院试高一级,但对于逻叶城的人来说,院试更受瞩目。因为杨巨源考过此次院试就可以去京城的国子学了,他是宋老先生举荐的,没人敢为难。不管是逻叶城还是青州府的府学,对杨巨源甚是优待,逻叶城乡绅集资修缮了杨家小院,甚至给李希言的学堂捐了些笔墨纸砚,而府学专门给杨巨源分了单人学舍,增加了课业,生怕他考不过院试浪费了推荐名额。

    大卫的科考非常严格,没有敢在这上面徇私舞弊,所以杨巨源的院试考很是顺利,结果毋庸置疑是过了。

    相比于杨巨源,罗一就低调得多,没有人知道他此次下场参加乡试,毕竟刚得生员之名两年,一般为了稳妥,大部分秀才再习学3—5年才会下场。为了参加此次乡试,罗一除了过年,没有再回过逻叶城,但他时常写信给李希言请教问题,还告诉她自己今年想要下场试一试,问她有何意见。那当然没意见了,高考嘛,一次不过再来第二次就好。当然这话可不能直接说与他听,可这毕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即便他再有天赋,也免不了对不上考官的胃口而名落孙山。

    为了他能安心且顺利应试,李希言重新翻看了近些年的抵报,回信与他分析了一些朝政时事,以及礼部每次选派乡试考官的规律,今年会选派哪些考官,每位考官的偏好,会出什么样的考题等等,同时提醒他在考前交友需慎重,掩藏锋芒,检查随行进场之物,莫被人钻了空子,罗列了一堆注意事项,也不知他能否领略到其中深意。

    罗一左等右等终于盼到了回信,原以为只是与日常一样的几句话就打发了自己,没想到厚厚的几十页,顿时受宠若惊,回到藏书室找了个没人的角落细细研读起来。

    今年的乡试选在西北路6府中最繁华的越州府城,那里是关将军的祖籍之地。由于山高路远,其他州府的学子有的提前月余赶到越州府城。城内的客栈、酒楼和商铺,挤挤攘攘,到处都能看到备考的秀才,或独自苦读,或三五成群讨论学问、交流心得。小贩们也抓住这个机会,叫卖着各种备考学子需要的物品,从笔墨纸砚到各种参考书籍,应有尽有。大街小巷、酒楼饭馆、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罗一背着书篓正与几位同窗话别,“罗一,你当真不与我们一起住吗?”“是啊,这个时候城内的客栈基本住满了……”

    “罗秀才,罗秀才,罗小子”刘跑腿伸头左右前后地张望,见到罗一远远地呼唤起来,生怕听不见最后使劲吼了一嗓子罗小子,打断了几人的对话。

    罗一挥手应了一声,转头对几位同窗道:“多谢几位学兄的好意,实不相瞒,家兄月余前就差人订好了客栈,现下实不便于学兄们一起了”。

    刘跑腿近前,罗一便问:“刘叔,哪家客栈?”“望乡客栈”。

    林杰道“那罗一,待我们安顿好后就去找你”,众人道别,

    刘跑腿在前,左拐右拐,不一会就欢喜地拉着罗一进了一家客栈。拿出对牌,与掌柜核对信息后,店伙计热情地招呼上楼。

    门口走出去的两个学子又转回指着上楼的罗一询问为何他来得晚还有客房?掌柜耐心解释是提前一个月就预订了,望秀才们理解云云,又给推荐了其他可能有空房的客栈,客气地送出门去。

    这边刘跑腿正感叹房间真大啊,罗一对他说:“刘叔,要不您就跟我一起住在这儿吧……”

    “哎哟,那哪成,俺睡觉打呼噜呦,影响你休息再影响考试就不好喽,你放心,李先生给的银钱足足的,俺就在旁边的脚店,你好好休息,俺白日再过来,你要是有事就教我去办,千万莫耽误读书考试。再说咧,旁边脚店里住的都是那些小厮家仆,俺住过去也好打听打听都是哪些秀才嘛,放心哦”,刘跑腿北地口音浓重,皮噼里啪啦一顿说。这是刘跑腿接得最远的一次跑腿活儿,银钱挣得最多的一次,也是最开心骄傲的一次,这是未来的举人老爷哦,这辈子的谈资哦。

    “那行,刘叔,这我自己收拾吧,您去吧”……

    在府城的西南角,庄严肃穆的贡院门前,考生着长队,依次进入考场,过两道检查。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紧张和期待,有自信满满,有则忐忑不安。考场外,一些富家子弟则由家人或仆人陪伴,或骑马或坐轿。贫寒的秀才则只能徒步,但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芒却丝毫不输于富家子弟。

    越州府知州和官员们高度重视此次乡试,他们早早地布置好了一切,确保考试顺利进行。考场周围,巡逻的士兵们严阵以待,维护秩序,防止任何突发情况的发生。

    待罗一跟随人流进入了贡院大门接受第一道关卡的检查通过后,伸长脖子张望的刘跑腿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场考试共9天,每3天一场,一场结束后考生可以出贡院回住处休整一晚,第二日继续排队一一检查进场。

    第三日,给客栈提前约好了晚上的热水热饭,刘跑腿早早地就在贡院门口等着了,今日接考生的人多,去晚了占不着地方。午时未到,贡院大门就打开了两次,抬出来两个年纪较大的秀才公,最后出来的这个头发发白,值班的衙役见着衣着朴素在外等待的家人过来搀扶,好心提醒道:“秀才公还是好好在家含饴弄孙的好,好好教养孙子,说不定将来就能出个举人老爷”。这话一出老秀才更是羞愤气恼,干咳气喘,你你你的被家人抬上架子车渐渐远去。

    秀才到举人是一个门槛,无数人在这上面蹉跎一生,执迷不悟。

    午时一过,贡院门口最里面已经围的水泄不通了,幸好有衙役维持持续,但大都很是安静,生怕影响了里面的自家公子老爷考试。外围也是车马攘攘,富家公子老爷都有家仆赶着舒适宽敞的马车来接,也有手推架子车、驴车、牛车的。

    刘跑腿也想租一辆车,但车马太抢手,租不到,连独轮手推车都没有。没法,只能拎着一包点心和一壶水,等罗一出来能垫垫肚子,也好有力气慢慢走回客栈。

    酉时三刻,一声悠扬的钟声,在贡院上空回荡。这预示着第一场为期三天的考试结束了,学子们可以回住处休整一晚,第二日卯时一刻就要赶到贡院门口继续排队检查进场。

    门口铜锣敲响,贡院的大门缓缓打开,门内的学子们纷纷涌出,他们的脸上带着疲惫,但也有着解脱和期待。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奋斗与梦想。

    学子们互相交流着考试的心得,分享着彼此的感悟。有人兴奋地谈论着考试的内容,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有人沉默地思索着自己的表现,眉头紧皱,若有所思。在这场知识的角逐中,每个人都是赢家,他们用汗水和智慧书写自己的传奇。

    人群中一片喧嚣,家人和朋友在门外焦急地等待,一些喜悦的呼喊声和悲叹声交织在一起。门口的古树下,几位考生情绪消磨了许久,在大门外慢慢地行走,有的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考题难易,有的则默默地望向远方,神情凝重又充满期盼。紧张、期待和不安、欣喜环绕。

    越过重重的人群,刘跑腿终于见到了拎着烤篮慢悠悠走着的罗一,罗一也看到了他,还有两个回头张望的同窗,几人互相点头示意,大家都没有交谈的心情,憋屈在一个小隔间里三天啊,确认下彼此的神态都还好,就各自离去。

    罗一回到客栈,吃饱喝足,洗漱后早早睡下,决不能误了第二日的时辰。

    第二日,在贡院大门关上的那一瞬间,还有两个形容狼狈的学子刚刚赶到。任其如何哀求都没有用,值守的差役驱赶着两人。送考的人围观着这两个倒霉蛋,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两人抱头痛哭,抱怨着谁谁为何不叫醒他们,可是有什么用?

    日上中天,还有一个满脸沮丧的学子,似梦游般越过三三两两的送考人,一直走到贡院的台阶下,被差役喝止后,抱头蹲地,呜呜咽咽。他没有大声喧哗跨越禁止线,差役也没有再驱赶呵斥。

    人们都投去同情的目光,学子终于不再呜咽,慢慢地起身,抚了抚衣袖,抬头问身边的差役:“你说人心为何能坏到如此?把我拉下来,他就能考上了吗?……”差役当然不会回答他,见多识广的差役知道这是被同伴黑了,只是放缓了口吻再次驱赶。

    学子走远了,人们只听见“哈哈哈哈”几声狂笑。

    刘跑腿这几天跟一群小厮混,也知道了许多肮脏内幕,更是小心谨慎万分。

    在这样紧张小心的等待中终于熬到了这场大考结束。这期间考场外诸多变故,考场内平静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