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第十七位国王 » 第五十一章 格朗维尔编辑

第五十一章 格朗维尔编辑

    第二纪元1138年新星月15日,玫瑰港

    “早安,格朗维尔先生。”玫瑰港政论家日报的同事们在像这位叫格朗维尔的先生问好。

    一些记者在整个玫瑰王国的领土里像赏金猎人一般发掘新闻,而玫瑰港报社的编辑们负责在蛛丝马迹中寻找政治意义。当然,没有政治意义可以编造政治意义,就像实在无人供稿的时候可以写匿名消息来源的采访。

    格朗维尔先生是发掘新闻的个中行家,也是编造新闻的一把好手。当然他的稿子并不完全是空穴来风。这就体现出了和社交界保持良好关系的必要性,至少如果什么贵族真的做了些事情的话,社交界不会一点风声的都没有。

    新星月15日是玫瑰港里既平常又无聊的一天,就像格朗维尔的名声一样平凡。没人否定他的才略,只是现实中另外有些阻碍。

    格朗维尔和报社的同事们一一打过招呼,敲响了位于二楼的主编办公室的木门。

    “请进。”

    “早上好,奥特赛尔先生。”

    “早上好,格朗维尔先生。很高兴看见您往常一样有活力,我应该可以大胆预测,到今天下午交稿前,还有一篇令人惊叹的文章吧。”戴着金丝单片眼镜的主编奥特赛尔是玫瑰港政论家日报的创办人,是他一手缔造了今天玫瑰王国的最大的传媒帝国。

    “我正是为此事而来。今天的社论与什么主题有关?”

    奥特赛尔动手纠正了镜片的位置,将一份晓月港晨报塞给了他。报纸是跟着定期通航的船只一块儿来的,在玫瑰港大大小小的俱乐部里造成了一定影响。

    这份报纸正是新星月13日的那份。那篇社论现在是聚会的最大话题,不论一个人现在在经营什么营生,只要他从前是一名玫瑰王国的军人,他就不可能接受王国政府的现行政策。

    “这篇社论把我们亲爱的主顾,索罗斯兰·克里特公爵搞得焦头烂额。格朗维尔,你清楚,政治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谈论的事务。您得承认现任摄政王是富有远见卓识的,对吗。”

    就看在自己的那点稿费的面子上,格朗维尔点头称是。

    “作为报纸的编辑,我们一直以来担负着这样的重任。我们应该向普罗大众宣传那些合理的,追寻长期利益的,迎合多数人的结论,而且要批判片面的,逻辑混乱的,别有用心的发言。”

    格朗维尔继续点头。

    “您瞧瞧晓月港晨报这些屁话。作为一种每天以男女情爱故事愉悦大众的,着力培养低级情操的报纸,他们也有脸谈政治这样高尚的事物。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有着相当多的受众,这让摄政王和首相很不愉快。我们应当肩负起这样的责任,不是吗?”

    “您要我写一篇社论逐条批驳他们吗?”

    “很好。确实是这样的,这并不是什么金钱或者利益驱动的,作为社会层面上的精英,是我们肩上的责任感驱使我们这样做的,不是吗?”

    “是的,阁下。那么晚上克里特公爵的府邸举行的晚宴…”

    “你不必陪同我了。你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这篇稿子忙好,不至于让克里特大人的良苦用心被普罗大众所曲解。”

    格朗维尔退出了主编办公室的门,奥特赛尔则开始在桌子上摆弄一枚崭新的徽章。

    也许是现在的气氛还不足以衬托自己内心的兴奋,他打开了办公室一角的留声机。

    报社仿佛置身于博格丹指挥的交响乐团之间,就连一楼清洁纸张和油墨的工人都能听得出奥特赛尔的兴奋劲。谁能拒绝一枚闪闪发亮的徽章呢?

    格朗维尔只能感到一阵恶寒。在他从业的起步时,格朗维尔是桃色文学专栏作家的一份子。报社的编辑有的时候看得上他的稿子,有的时候看不上;兴许是忘在了哪个废纸堆里的概率还不低。这让格朗维尔的人生过得饥一顿饱一顿,给自己大学女同学送朵花恐怕还只能送纸做的。

    如果有人对寒酸这个词不了解是什么含义,找当年的格朗维尔的生活研究就是了。格朗维尔当然不认为自己应该止步于此,且不说他根本就没碰过女性的手,对桃色和恋爱情节只能靠自己想象,难道一个男人只能在这种地方发挥自己的文采吗?

    事情的转机在于奥特赛尔的征稿。他一眼就发掘了格朗维尔的才华,让他执笔在玫瑰港政论家日报的头版挥洒自己的汗水,肆意在这份全王国最多人订阅的报纸上针砭时弊。

    但馈赠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奥特赛尔主编和格朗维尔先生并不是什么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一般来说,玫瑰王国报纸头版的文章往往是主编亲自动笔,至少那些极重要的话题上是这样。如今格朗维尔先生的笔墨在头版印刷,玫瑰港政论家日报却不给他署名的机会,哪怕笔名也不行。

    各位社交界人士于是按惯例将这些文章的诞生归功于奥特赛尔。他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这一切,并利用这一切给自己捞到了大把荣誉和金钱。

    有些读者可能对第二纪元的把戏不甚了解,尽管第三纪元在按照同样的逻辑运转着。报纸要换金钱有一个很直白的手段——恐吓。

    工厂的机器有时不长眼,矿洞的巷道没有同情心,种植园死几个农奴在情理之中。可这些对于社交界和大学生就是不折不扣的丑闻。奥特赛尔发现了这样的商机,只要交钱,几家报纸组成的同盟能保证这件事人间蒸发。

    不交钱就只能等来格朗维尔的时事评论了。安上一个草菅人命的名声总归面子上不好听。

    格朗维尔是个有野心的青年人,如果他没有,他本可以在桃色文学上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向上爬的野心现在有一个直接阻碍,也就是奥特赛尔窃夺了属于他的名声和荣誉。

    尽管在金钱的浪潮里每个人都身不由己,但格朗维尔身上还保留了一点可贵的良心。他渴望改变现状,能有一份报纸真正地发挥自己的本事,而不是被迫写一些自己都不信的东西。

    他攥紧了手里那份晓月港晨报。今天的社论依旧是要写的,无非是等一个机会,等一个能够彻底摊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