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月弯弯照汉室 » 第十三章 马邑之围 铩羽而归

第十三章 马邑之围 铩羽而归

    公元前133年,雁门马邑郡有个豪强叫聂翁一,向王恢献计说:“匈奴刚跟我们和亲,心理上不会有防备。我可以用利益为诱饵,给匈奴下套,引他们进入马邑郡,我们大军提前埋伏好,一举将匈奴歼灭!”

    王恢感觉这个计策很好,就上奏给武帝。

    武帝又把大臣们召集到殿堂上,商议对匈奴开战的事,但这次武帝先给会议定个调说:“匈奴人欺我太甚,几十年了贪婪无度,大行令王恢的计策很好,今天不讨论打与不打的事,而是商议怎么能打胜的问题”

    大臣们看皇帝都表明态度了,再进言不能开战,就是不知趣了,都举手赞成!

    武帝先把大臣们的思想统一了,然后就分配工作,该干什么的就干好什么,一切为马邑这场战争。

    武帝调动了30万大军,派人现场考察地形,精心设计埋伏地点,令李广为骁骑将军,公孙贺为轻车将军,李息为材官将军,王恢为将屯将军,韩安国为护军将军。

    除王恢带领3万骑兵迂回包抄匈奴后路外,其余兵马都埋伏在马邑旁边的山谷中。

    同时派聂翁一带着货物出长城外与匈奴交易,让聂翁一诈降引匈奴军队进入伏击圈。

    聂翁一到匈奴领地,交易完货物后,拜见军臣单于说:“我可以斩杀马邑郡令,然后迎接大王进城,城中人员财物全部奉献给大王,我只想今后出入大王领地不受限制。”

    军臣单于利欲熏心,感觉聂翁一的话可信。便让聂翁一回马邑依计行事,自己带10万大军前去接应。

    聂翁一回到马邑,把一个死囚犯人的头割下来,悬挂城门上。然后跟匈奴探马说:“我杀了马邑郡令,请单于快速进城!”

    匈奴探马飞驰向军臣单于报告。军臣单于带10骑兵就奔向马邑。

    军臣单于身经百战计谋多端,看到一路上没有受到汉军的任何阻拦,而且田野上牛羊成群,在安然地吃草,却不见一个放牧人。军臣单于感觉不对。

    军臣单于让大军停止前进,派出一队骑兵前去侦查。这队骑兵在汉军的一个瞭望哨所抓住了一名亭尉。

    骑兵把亭尉带到军臣单于面前。军臣单于把军刀架在亭尉脖子上说道:“你老实讲真话,我重赏你!你要是敢说谎,我便砍你的脑袋!”

    这个亭尉贪生怕死,就把汉军埋伏的事全部告诉了军臣单于。

    军臣单于听后,全身冒出了冷汗!急令大军立即返回,并赏赐了汉军亭尉,封亭尉为天王。

    战役开始时,武帝就命令王恢带三万骑兵迂回到匈奴后面,堵死匈奴逃跑的退路。

    匈奴识破了汉军的计谋,没有进入包围圈,安全的返回了。王恢带骑兵跟匈奴路途相遇,但王恢看到匈奴军队有条不紊的撤回,没有溃败的样子,就没敢堵截匈奴军队,放匈奴人过去了。

    埋伏在马邑山谷里的汉军,一直没有等到匈奴军队,派人打探才知道匈奴军队撤退回去了。

    韩安国率大军开始追击,追到边境也没看到匈奴军队的影子。正好看到了王恢带军队回来,得知匈奴军队已经安全回到大漠里了。

    汉军多部人马,只好垂头丧气的回到长安。

    第一次对匈奴用兵,就以失败告终。武帝很上火也非常生气!因王恢临阵畏敌,没敢拦截匈奴退军,武帝下令把王恢押入监狱,等待时机斩首。

    王恢入狱后,让家人拿出重金送给丞相田蚡求情。田蚡是王娡太后异父弟弟,就是武帝的舅舅。但田蚡没敢直接找武帝说情,而是找到姐姐王娡,求王娡帮忙说情。

    王娡太后跟武帝说了王恢的事。武帝说:“我第一次对匈奴用兵,举国瞩目,而王恢是这个计划的策划者,竟然在遇到匈奴逃跑军队,畏敌不敢阻拦,实属该死!如果王恢带兵挡住匈奴几个时辰,我大军追赶到,必将其歼灭!不杀掉王恢,我难以向天下和众臣交待!”

    王娡太后把武帝的话转告了田蚡。田蚡没有办法了,告诉王恢,无人能救他了。王恢又怒又悔,在狱中自杀。

    其实王恢的死一点也不冤枉,武帝顶着万众的压力,耗费巨大开资,第一仗就弄得灰头土脸,实在无法向天下交待,必须有人承担责任,做替罪羊。

    马邑之围失败后,匈奴军臣单于很是恼火:好你个小崽子,表明上跟我客客气气的,背后下死手!老子不跟你玩了。

    军臣单于撕毁了和亲的合同,派出大批军队,不断骚扰掠夺汉朝边境地区。抢完就跑,弄得武帝闹心上火又没有办法,如癣在背!

    从此武帝再不提与匈奴开战之事。潜下心来,花大气力整顿军队,治理国家内部体系。攘外必先安内,应该是武帝最先提出来的。

    直到4年后,龙城之战,才真正揭开对匈奴全面的围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