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后宫独娇 » 第二十三章 过府,母女

第二十三章 过府,母女

    不多时,池姌和宋氏吃完了饭,身后几个丫头上前撤了碗筷。

    宋氏转过头对池姌道,“姌姐儿,昨个儿温家的大姑娘邀你去城东的莲花亭吃茶,待会儿你回个帖子出府一趟吧。”

    池姌颔首,“省得了,娘。”

    “去吧。”

    待瞧见杏花跟着池姌出了偏厅,刘娘子方才扶宋氏起身,绕过廊下,又经过了青砖小径,来到了东院儿。

    只见侧席上坐着一个不惑夫人,那妇人长得富态圆润,发髻梳得也是极为立整,头上簪了几支珠钗,别着金篦子,耳上挂了一对玉碧耳环,身上穿着墨绿色长袄,裙上绣了几朵牡丹,手中捻着琵琶扇,大娘子的气度拿捏得分毫不差。

    宋氏拎起衣摆跨过门槛,而后走上前,脸上带着微笑,“吴大夫人,怎的今儿想起来我这儿坐坐了?”

    那吴大夫人是工部钱尚书家的嫡长女,又嫁给了当朝太子太傅,自是身份高贵,如今来府上...

    吴大夫人摇了摇团扇,神色自若的说道:“池二夫人,我今日前来,是为了我儿的终身大事。算是来替他相看相看,让池二夫人见笑了。”

    宋氏坐在主位上,目光中有些迟疑,“敢问,吴大夫人是来相看哪位姐儿的?”

    吴大夫人笑了笑,说:“既是来也来了,我也就不卖关子了。听闻贵府上的二姑娘秀外慧中,温婉贤淑,我家琰哥儿倾慕已久,就是有些拉不下面子,这不,教我这当娘的来府上走一趟。”

    宋氏面上没说什么,可心中却暗暗考量着:吴家的嫡长子吴琰年方二十,凭自己的本事谋了个左中侍郎的职位,才情不错,身子瘦弱了些,长得有些平庸,也不知脾性如何。

    “池二夫人?”吴大夫人叫了一声,宋氏这才回过神来,笑道:“你瞧瞧我也是。”

    吴大夫人笑道:“池二夫人怎的还不把二姑娘叫过来呀?也好让我瞧瞧。”

    宋氏微微眯了眯丹凤眼,点了点头,“那是自然的。刘娘子,”只见刘娘子凑上前,“你去命人将二姑娘唤过来。”

    “老奴这就去。”刘娘子躬身退了下去。

    另一头,杏花刚从柜子里取出一件厚厚的小衫,便道:“姑娘,今儿个比前些日子冷了不少,穿这件吧。”

    池姌看了几眼,点了点头。

    刚换上,刘娘子就神色匆匆地走进来,“二姑娘,您快些去东院儿吧,吴家大夫人来了,像是要相看您嘞。”

    池姌心里“咯噔”一下,随后道:“我知道了。”

    吴大夫人虽是来相看,可同宋氏说话不多,就连桌上的好茶看也不看,点心瞧也不瞧,一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门外,手里的琵琶扇不缓不慢地扇着,宋氏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过会儿,只见一及笄少女双手交叠于腹缓缓走了进来,那少女身穿鹅黄小袄,象牙白罗裙,扎着分俏髻,肤白如玉,又眉眼柔和,一双眼睛澄澈明亮教人心生爱怜,圆圆的脸儿衬得格外大方,长得实在是十分讨喜。

    吴大夫人脸上的喜意是怎么也遮不住的了,只见她起身走到池姌身前,围着她转了一圈,上下打量着,池姌福了福身子,颔首道:“请吴大夫人安。”

    “果真是上好的小娘子,”吴大夫人激动地拉住了她的手,池姌微蹙了蹙眉,却也没说什么。

    吴大夫人又坐下身来,一边摇着手中的琵琶扇,一边冲身后的丫鬟招了招手,众人这才注意到那丫鬟手中拿了个小小的匣子,丫鬟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将匣子打开,只见里面躺了一只玉镯子。

    池姌顿了顿,宋氏也是诧异。

    只听那吴大夫人笑道:“这只镯子呢,是我家老爷当年从海外远商的手上高价所求,又请高僧开了光。池二姑娘若是不嫌弃,就请收下吧。”

    池姌不敢收,微微扭头看了一眼宋氏,却是宋氏开了口:“吴大夫人可不敢这么说。这镯子水头极好,雕工也是一绝,要我家姌姐儿收了这镯子,实在是高看我们了。”

    池姌也欠身道:“多谢吴大夫人好意。只不过这镯子太贵重了,小女当不起,还是请吴大夫人收回去吧。”

    不等二人再说,那丫鬟便已然放到了刘娘子手中,而后退了回去,这下是怎么也退不了了的。

    宋氏只好承下这份礼物,道了几句谢,又同吴大夫人随意寒暄了几句,那吴大夫人便打道回府了。

    宋氏叹了口气,道:“姌姐儿,你同为娘过来。”

    刘娘子带着杏花下去,池姌跟了上去。

    屋内燃着炭火,案上的蜡烛被风吹的一晃一晃的,花瓶里的兰草有些蔫蔫儿的,窗户半掩,臊进了树上的红梅,生机缺了不少。

    母女二人一同坐在罗汉床上,池姌默不作声,宋氏叹了口气,拉起了她的手,低低蹙眉,道:“姌姐儿,你对自己的婚事可有什么想法?不妨同为娘说说?”

    池姌只是淡淡地说:“娘说什么,便是什么罢。女儿家长大总是要嫁人的,没什么愿不愿意的道理。”

    宋氏心头一酸,只觉心疼愧疚。

    旁人只道池家大姑娘从小如同野猫漂泊在外,命途坎坷。焉知,池家二姑娘就如笼子里豢养的麻雀。

    池家是武将世家,池二老爷却走了文官的路子,池老太爷对此很不满,父子二人的关系闹得很僵。池鹤常年在关外征战,但他也没反对,只提醒池二老爷行事谨慎,要公正清廉。

    但在官场,池家树大招风,一些个官员明里暗里地挑唆绍文帝不要重用池二老爷,以致他后来抑郁寡欢,得了肺痨,宋氏肚子里的孩子还未出生便撒手人寰了。

    后来同其他贵妇人参加宴席,只听别人暗地里说着一些。

    “池二夫人可真可怜啊,年纪轻轻就守了寡。”

    “可不是嘛,这才嫁进来没多少年,池二老爷就郁郁而终了,真是天不遂人愿啊。”

    “要我说啊,那宋氏就是克夫的命,不就是一个商贾之女,还是个庶女,也不知池二老爷看上她哪儿了。”

    “不就是长了一张狐媚脸,要不怎么能上了池二老爷的榻,真是晦气!”

    当时宋氏刚为池州守了三年的孝,因此不敢到人前,只是暗暗躲在长廊拐角,听到了这些话,宋氏脸色煞白,眼中的泪水却是怎么也忍不住了,一脸憔悴的模样使她看上去一瞬间老了几岁。

    宋氏捂住嘴迅速逃离了此处。

    再后来,池姌越来越大,宋氏的精神也越来越好,她没有足够的脸面去请宫里的嬷嬷教养,索性就手把手地教池姌刺绣,煮茶,礼仪以及琴棋书画诸如此类的闺阁女儿应有的技能。

    一开始池姌也是活泼欢快的性子,老想跑出去玩儿,却常常被宋氏派的小厮抓回来关在院儿中,她手笨,拿不了绣花针,宋氏便日日让她拿;走路好动,便教她在日头下顶着碗晒着;插不好花,便日日将她关在屋里挑那些有刺的荆草,挑完后才能出来。

    久而久之,池姌变得规矩了许多,话也比以前少了许多,除了在池烟面前会鲜少地多说些话,对她这个亲娘毕恭毕敬,恍若普通的长辈,更是鲜少像其他女儿家露出撒娇的姿态。

    当时宋氏想着女儿家稳重些也好,毕竟池姌知书达理在京中也甚有名气,那些贵妇人也常常来府上与她攀谈讨教。

    可渐渐地,宋氏发现池姌对她越来越生分,连一个笑容也是端着的,宋氏心痛之余开始后悔起来。

    只要是和池姌有关的事,她不再过问许多,常常会询问她的意见,若是不同意,她也不再强求。

    宋氏心里这样想着,就见池姌起身福了福,道:“娘,女儿还有些事情要做,就先下去了,娘好生歇息罢,女儿告退。”

    宋氏侧过头,挥了挥手,语气有些发颤:“姌姐儿去吧。”

    池姌颔首,走出了屋外,杏花跟了上去,刘娘子轻轻走进了屋里。

    只见宋氏用手扶额,身子几不可见的抖动,二夫人...好些年没有这么哭过了。

    刘娘子上前安抚道:“二夫人,您...您这是怎么了?”

    宋氏挥了挥袖子,强道:“我无事,你下去吧。”

    刘娘子不好多留,只得退到屋外守着,暗自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