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生石头记 » 第八章 血荐轩辕07

第八章 血荐轩辕07

    李寻欢道:“玉在椟中求善价,有待价而沽之意,玉,指黛玉;求善价,求善嫁之意,待嫁之意。黛玉有字,非待字闺中,实乃待嫁之身也。既是待嫁,必已嫁配,虽至死仍是完璧之身,但她却确实已是宝二奶奶了,只可惜她在还未到大婚之日,还来不及行合卺之礼便殉家香消玉殒了。”

    李寻欢道:“谢道韫的咏絮之才绝不仅限于咏出“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偶拾名句,她的林下风致更是令人肃然起敬。她长于诗文,善于思辩,更有持节守家一事。谢道韫在王家平淡地过了数十年,此时东晋王朝气数已尽,孙恩、卢循起义爆发了。当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已迷恋上道教,面对强敌进犯,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涂炭。谢道韫劝谏了丈夫几次,王凝之一概不理,谢道韫只好亲自招募了数百家丁天天加以训练。孙恩大军长驱直入冲进会稽城,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她对孙恩厉声喊道:“这事出在王家,与其他家族的人有什么关系?一定要这么做的话,就先杀了我。”孙恩此前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如此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还派人将她们送回会稽。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足不出户只是打理本府内务,闲暇时写诗著文,过着平静的隐士生活。孙恩之乱平定不久,新任会稽郡守的刘柳前来拜访过谢道韫。谢道韫究竟跟他说了些什么,不得而知。事后,刘柳逢人就夸奖谢道韫说:“内史夫人风致高远,词理无滞,诚挚感人,一席谈论,受惠无穷。”这个才是完整的柳絮之才,这个才是不让班姑蔡女的出自王谢大族的大才女。”

    李寻欢道:“第七十八回《痴公子杜撰芙蓉诔,老学究闲征姽婳诗》一回书中,凭空的插入一段贾政就恒王夫人率女眷抗敌一事征姽婳诗,感觉文势多有突兀之处。作者何至于此?书只能传八十回,作者不得不如此耳!当年作《推背图》时,袁天罡推演未来写得忘了情,李淳风轻推其背曰:天机不可再泄。二人相视一笑,是以就此绝笔不传,“不如推背且归休”。情知《红楼梦》写至此,文势难收,倘往下传,前文隐喻尽皆泄矣,作者不得已于八十回时一把绾住,不再传世。而又恐读者不解为闺阁昭传之深意,便以杜撰的《芙蓉女儿诔》以及林四娘的故事让读者去自行领悟也。”

    李寻欢道:“宝二奶奶林黛玉持节守家,血泪报恩必是八十回后的重头戏。至第八十回,贾府没落,已无悬念,宝黛婚姻,几成定局。甘受末世之苦,殉家之难,毁败之名,正是绛珠仙子血泪报恩的求仁得仁。”

    曹公道:“八十回后宝黛婚姻可有枝蔓曲折?持节守家又有何内容?李公可试解之否?”

    李寻欢道:“未传之书,可揣其意却难描其实。可彰其主旨却难全其细节。但文势已至,埋伏已足,却总能探其大略矣。宝玉的婚事,可竞争者有宝钗、湘云、宝琴、妙玉、黛玉五人。然而金玉良缘早已被否,湘云亦已许婚,宝琴虽好,亦已许婚,唯有妙玉和黛玉可选。宝玉与妙玉本已相互敬重,然而既有宝黛情深在前,以妙玉的人品必不会去与黛玉竞争,就算有插曲,亦是添些各展人物性情,各抒二卿怀抱的笔墨,落点必在宝黛。汉婚之例,大婚之前有一段时间,男女应故意回避不见。而就在这个时候,贾府内忧外患一齐涌来,在熙凤病倒,探春远嫁之时,理家的重任便落到了这宝二奶奶的身上。当此之时,贾府已经没钱了,而祸不单行,以前诸多不法之事纷纷败露,贾府男丁女眷便有多人因事获罪,贾家部分被抄,所余家资更少,败相已生。家败人亡之际,树倒猢狲散,各奔前程,逃亡离散。落井下石者,趁火打劫者,伙盗内窃者,便四下涌来。家自内乱,尚有外患。贾母王夫人等年高,自是无法支撑危局,不幸去世亦属难免。贾政宝玉等男丁在这困厄凶险前首当其冲,或保家殒命或存身受困,皆不得施展。府中所剩,除了少数不肯逃亡的女眷,不过些丫鬟婆子,以及管家买办等忠仆而已。贾环赵姨娘马道婆,本不同贾府一条心,不为守反为盗,正好趁机敛财发难。贾蓉、贾蔷辈,纨绔习气已惯,此时变身为盗,反为家患。真正是应了那句“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薛蟠宝钗薛姨妈,抄捡大观园时便悄然搬出,此时岂可同赴家难?他们便于紫檀堡作壁上观,秣马厉兵,相时而动。

    李寻欢道:“全书以马、冯二姓喻闯王势力,贾环赵姨娘马道婆便是李闯一伙。而蓉、蔷二人便是戎羌之意,戎羌在西方,正是喻后来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的张献忠之流。二伙家贼轮番为患,黛玉独撑苦局,指挥丫鬟婆子,官家忠仆拼死作战。家贼外鬼,四下涌来,既有红紫乱朱之患,又有清风扰月之忧。因为府库空虚,钱粮短缺,自然恩威不固,赏罚难明,再加收买离间,黛玉又困又疑,更是人心难收。小红虽有大才,却终和黛玉互生猜忌,含恨而死。小红死后,家中再无栋梁,眼见守家无望,又不知宝玉今在何方,黛玉血泪已尽,感念“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在树上悬一围玉带,自挂而死。便应了判词判画,玉带林中挂,魂归离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