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科幻灵异 » 暗山秘境 » 第二章 闹十三

第二章 闹十三

    “闹十三”是耿庄的一个节日,塬头十八庄只有耿庄有这个节日,过了四五百年了,谁也说不出这个节日的来由。

    耿庄是黄土高原上特别靠北边的一个村子。

    村子里本来的家谱在特殊时期毁了,除了村里上了岁数的老人还能记得一点这个村子里近100年里发生的故事,再往上数,至于什么时候有的人,什么时候成的村,已经说不上来了。

    不过能证明这村子确实有四五百年的历史的,也就只有那村口的古树,庙里的大钟,还有那个一直延续下来,过的“闹十三”。

    村子里有400来户人家,在这塬头十八庄来说也算是最大一个村庄了,所有的小村子都围绕着耿庄建村,倒不是耿庄有多大的吸引力,只因为一条呜咽河在耿庄流过,而且这河不管春夏秋冬从未断流。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天时地利人和。附近成年的姑娘嫁人,就要嫁到耿庄来。耿庄的人口是越来越多!但耿庄确不是因为人多才出的名,而是靠着那没有人解释清楚的有三大怪。

    耿庄人不姓耿,围着火把闹十三,还有个老汉死不了!

    耿庄人都不姓耿!

    耿庄有三个姓氏,分布在呜咽河附近,河北边是张家,河南边是李家,住在呜咽河最下游的孙家。

    张李两家是大姓,各占这个存在一半人数,孙家孤零零的住在村子尾部,几十年或者几百年了也就只有稀稀拉拉的那么几户。

    这村子一个姓耿的人都没有,也不知道为什么叫耿庄。谁也不知道,只有村子里上了年纪的人,才能知道一点虚虚实实的故事,好像也只是传说罢了。但这些老人,说起话来也是遮遮掩掩,很不痛快。村子里的人问也问不出来,时间一久大家都忘了。只有一件事情,大家却格外清楚。那就是大家都知道孙家的底细,就连七八岁的孩子都知道住在村尾的孙家是个外来户。

    大多数人都喜欢抱团取暖,拉帮结派。不过住在呜咽河北边的张家,和住在南边的李家,似乎上辈子或者上上辈子就有深仇大恨一般。一河之隔,却老死不相往来。张家的娃不娶李家的女,李家的汉子看不上张家的姑娘。如此几十年来一直如此,就算到了今天,张李两家也从不通婚。

    唯独有一个日子,张李两家是可以做买卖的,攀交情的。这也就是耿庄的第二怪事,那就是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三,也就是老农口里的“闹十三”。

    闹十三这可真是蝎子拉屎——独一份!远近各村各县除了耿庄没有哪个地方搞这个活动。但谁又说不出这个节日的来由。

    不过越是神秘,也就引来越多的猜测。

    有人说:闹十三就是一个庆祝丰收的节日!但这很快就被驳倒,年年闹着呢,还有那年下冰雹把麦子都打完了,闹十三也不照样闹?

    也还有人说,闹十三就是耿庄一个祭祖仪式,这就是为了祭奠祖宗,保佑耿庄。中国人一旦把祖宗搬出来,似乎论据一下子就丰满了,这下没有人说什么了。只不过,也有人反问张家和李家两姓人怎么一起祭祖?

    还有人说,张李家本来就是一家人,不然怎么住在一个村子,不然为什么闹十三要一起闹,还有……

    话还没有说完,说话人的声音越来越小,声音淹没在了大家准备闹十三的热情呼喊中。

    七月十三,在这一天里,张李两家亲热起来了,就算是在这一年或者之前有再多不愉快的事情,在这一天里也要冰释前嫌,和睦与共,不能发生任何不快,这是传了几百年的规矩。同时,还要邀请村尾的孙家来住持公道,当裁判。

    农历七月十三。

    一大早,张家的领袖张大头,李家的领袖李瘦猴都要交换礼物,握手言和,共同祈福。

    一系列祖传的礼仪过后,两个家族的人手里拿着准备好的礼物相互串门。一来这是表示友好的,二来也是让对方看看自己家的光景如何,相互炫耀、相互攀比的一个表现。

    这样的“显摆”会一直持续到中午,张李两家人把酒言欢,一起吃饭,好不热闹。中午之后,大家就各自回家。穿戴上自己家传的行头,张灯结彩,敲锣打鼓的聚集在两家公用的一个打麦场上。然后开始表演各自的绝活,各家有各家的绝技。

    张家有祖传的狮子滚绣球。一个个舞狮的后生都是张家后人里的顶梁柱,个顶个都是那么壮实,英俊。绝对是村子里最得姑娘欢心的一类人。这些后生除了有一身好皮囊之外,他们一个个都有张家祖传的武功,每个人都是身形矫健,行走如飞。在打麦场搭起来台子上自由上下,看得大家心都提在嗓子眼上。尤其是他们里边领头的狮子,绝对是高手中的高手。能在七八米的高台上一个跟斗翻下来,毫发无损。

    李家有看家的二龙戏珠。一个个舞龙的后生各个也都是面皮白净,气宇轩昂。看他们的身形步伐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据内行人说,这步伐实际上是有一趟功夫在里边的。尤其是在舞龙的时候,舞龙的后生左右散开,一致向前。舞到最欢快的时候,大家的注意力只看龙身如何飞跃,却不会注意舞龙后生的步伐。巨龙在空中舞动,他们脚下井然有序,相隔两三米只有两只脚印,如此有序的排开。他们并不是把脚藏了起来,只是他们来回行走,数十人的脚都会落在同一处位置。如此看来,人们也自然相信这里边大有文章的。

    这算是联欢前各自的炫技。舞龙舞狮结束之后,就是耿村的压轴大戏。张李两家合起来表演一个节目“救火”。这个救火可不是把火扑灭,这是正儿八经的救火,就是为了防止火苗灭掉。

    救火的场地设在村子里的圆形坝子里。坝子的底部是圆锥形状,圆锥的中间像旗杆一样立起来一根三四米长、碗口粗细的木头杆子。木头杆子左右摇晃,固定的不是很好。木头的顶部钉着一个大木板的托盘,托盘上放着一盏油灯,油灯外边扣一个密封的大木头盒子。

    这盏油灯据说灯体是用紫金铸成,里面的灯捻是高级工匠用西海人鱼的泪珠做的,燃起来只要没有外部因素干扰,能长燃不灭。但这是不是事实,就无人知晓,因为灯捻早已丢失,只留下个响亮的名字——紫金灯。

    游戏开始,张李两家的族长会拉着手,共同点燃祖传下来的紫金灯。然后把紫金灯放在木头顶端的托板上,盖上密闭的盖子。木头盒子里的氧气有限,只要油灯燃到一定时间,不打开盖子的话,油灯自然就会灭掉。

    所以,这个“救火”是有难度的。

    难度一,时间限制,要赶在油灯盒子里的氧气耗尽之前把油灯的盖子揭开。

    难度二,立在坝子里三、四米高的木头杆子,左摇右晃不可能随便上去。

    难度三,这个游戏只能两人一组,并且一个男的一个女的,张家李家各自派出一个人。张家派出男人,李家就派出女人。反之,也是一样。

    难度四,参赛的名单是不固定的,只有到七月十三这一天,张李双方才各自选人,名单在开始比赛前的半小时里公布,在这半小时里张李两家的选手才会说话认识,然后一起完成这个祖传的游戏。

    除此之外,村里只有年满十五岁的人才能报名。年龄超了二十五岁就不能参加。所以,每人都有十年的机会参与。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么多的限制,不只是为了做个游戏,热闹一下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利益,这活动也不例外。这个游戏的诱惑就是,只要是能在这个游戏中成功的一组,每人都有奖励。当然根据实际情况,每年的奖励是不一样的。总而言之,奖品一定是当时最稀罕的物件了。除了奖励,成功的一组,每人都将获得一个推荐谁当族长的资格。只要符合参赛年龄,每年都可以参加,这个推荐资格成功一次就有一个,可以累计。

    不过,“救火”在耿村玩了几百年了,谁也不知道这个游戏是为什么兴起,也不知道创始人姓甚名谁。反正是一代一代的玩了这么久,直到今天也没有断流。这也实属不易。

    这游戏玩了这么多年,成功的人有很多,拿过奖励的人自然也很多。看着张家李家共同保存的一本记录上,成功的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不过,那个所谓的推荐当族长的资格,似乎只是一句空话。因为每年不管张李两哪个人胜出了,张家的张大头和李家的李瘦猴一直是各自的族长,掰起手指算,这也当了有二十多年了吧。

    没有人反对就是承认,张家李家在张大头和李瘦猴的带领下,年复一年的“救火”,闹十三!

    今年的闹十三闹得自然和往年一样热闹,村里村外的人都来看热闹。尤其是在玩“救火”游戏的时候。人更是多的里三层外三层把那个坝子围在里边。每年的“救火”都有新人参加,这也意味着张家李家家丁兴旺。

    今年参加“救火”的新人是村里张家族长的孙子张镇,李家的族长的孙女李珂。这两个可谓是金童玉女,一个个正是花一般的年纪,身体轻盈,正适合玩这个游戏。当然,也还有其他参赛的人选,不过也是之前玩过好几次的老人,没有什么惊喜,不值得一看。

    新人要出头,老人就要退一步了。“救火”一是要救下来,二是要速度快。今年博得头彩的,自然是这对最被大家看好的新人,张镇和李珂每人从孙老汉的手上接过一套新衣服,外加每人领走了一台电视机。

    围观的人看了,都有各自的想法。耿庄没有满十五的娃娃们,一个个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锻炼,争取有朝一日拿到奖品。二十五岁以上的大人,只能看着奖品羡慕,只怪自己十年里没有把握好机会。而外村的人却只有眼红的份,真恨自己没有生在耿庄。

    孙老汉是裁判,在村子里,唯独村尾的孙家不“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