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超炫!我在三国快快乐乐当皇帝! » 第0144章 我不想回长沙为官

第0144章 我不想回长沙为官

    医圣张仲景,神医华陀尝过以后,觉得这酒真是醇厚甘鲜,回味无穷,而且这酒有澄、香、醇、柔、绵、爽兼备的综合风格,真是丰满醇厚,馥郁芳香。

    尤其,这酒看上去呈琥珀色,透明澄澈,纯净可爱,使人赏心悦目。

    “这酒是何酒,真是妙不可言啊,感觉甜、酸、苦、辛、鲜、涩六味丰富,醇厚甘鲜,回味无穷也。”

    “嗯,真是好酒啊,这色清澈透明,纯净如玉,多味杂糅,真是让人赏心悦目,妙得很啊。“

    两位神医不住地赞叹,其他人同样如此,第一次尝这种酒,香气扑鼻,口感无比,色浓味醇,真是人间美味。

    “两位伯父,这酒不是白酒,也不是啤酒,这是一种黄酒,是用糥米发酵而成的,这黄酒正是冬天御寒的好酒,喝下去大家是不是都感觉暖暖的,毛孔都舒张开来,往外冒着热气。”

    “对,我感觉胃里暖暖的,非常地舒服,还有点小小的发汗。”

    “我也是的,从心往外都有一股暖气蕴酿而起,犹如三月之春一样,暖洋洋的,好舒服的啊。”

    刘波介绍开这酒,这是他让吴毛台酿制的黄酒,吴毛台的酿酒水平真可以跟酒神比拼,将这酿酒技术发挥到了极致,酿制出来的黄酒,那就跟刘波重生前喝的黄酒一样,并还多一些醇厚之香。

    这黄酒有御寒之功效,尤其适应江南潮湿寒冷天气,烫上一壶黄酒,再打一点鸡蛋花,那效果真是绝佳,说不出的心旷神怡,美滋滋的。

    “两位伯父,这酒的名字也非常好听,我跟你们说一下,你们会觉得非常有意思,它名叫女儿红。”

    刘波说出这黄酒的名字,大家无不拍手叫绝,这酒名是真绝,既形象又生动,且极富内涵,让人浮想联翩,意境丰富。

    “协弟,这酒跟女孩子有关系吗,要不怎么叫女儿红?”

    “是啊,协弟,这酒也是真如其名,好像女儿一样红润万分,美妙无比啊,难道只能是女孩子们喝的吗?”

    尤其是貂蝉与薛灵芸更为感兴趣,觉得这女儿红黄酒一定与女孩子有关联,要不然怎么会有如此酒名,这其中应有一定的故事内涵。

    “嗯,蝉儿,芸儿,你们说的没错,这女儿红就是与女孩子有关联,这其中有一段故事,但并非只能女孩子能喝它们。”

    “同志们,其实这女儿红酒相传为旧时富家生女嫁女必备之物。当女儿下地的第一声啼哭,肯定会让每一个父亲心头一热,三亩田的糯谷就酿成三坛子女儿红,仔细装坛封口深埋在后院桂花树下。

    就像深深掩藏起来的父爱,没事的时候就到桂花树下踏几脚,踏几脚仿佛心里也踏实一些。回头望一望女儿,女儿头扎红头绳,眉眼儿像清明时节的柳叶,一天比一天明媚。”

    刘波只能编纂一个故事,不过这故事可是有记载的,女儿红酒的发明起于何时,史上没有仔细的记载,好像说是始创于晋代,那么也就在三国以后几十年间就发明了。

    女儿红是浙江省绍兴市的地方传统名酒,属于发酵酒中的黄酒,用糯米发酵而成,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江南的冬天空气潮湿寒冷人们常饮用此酒来御寒。

    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始创于晋代女儿红品牌的故事千年流传。早在公元304年,晋代上虞人稽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中就有女酒、女儿红酒为旧时富家生女嫁女必备之物的记载。

    当女儿下地的第一声啼哭,肯定会让每一个父亲心头一热,三亩田的糯谷就酿成三坛子女儿红,仔细装坛封口深埋在后院桂花树下,就像深深掩藏起来的父爱,没事的时候就到桂花树下踏几脚,踏几脚仿佛心里也踏实一些。回头望一望女儿,女儿头扎红头绳,眉眼儿像清明时节的柳叶,一天比一天明媚。

    自古浙江绍兴一带,这个习俗就这样长久沿袭着。待到女儿十八岁出嫁之时,用酒作为陪嫁的贺礼,恭送到夫家。按照绍兴老规矩,从坛中舀出的头三碗酒,要分别呈献给女儿婆家的公公、亲生父亲以及自己的丈夫,寓意祈盼人寿安康,家运昌盛。

    在绍兴一带这一生女必酿女儿酒的习俗长久流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住东关古镇时,品饮女儿红酒后写下了著名诗句“移家只欲东关住,夜夜湖中看月生”。

    听完刘波的讲述,大家觉得这女儿红酒更有味道,内涵更深厚,又多了一种情趣,使人心情舒畅,回味无穷,饺子就着女儿红酒,那真是越喝越有,大家无不酣畅淋漓。

    一夜无话,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医圣张仲景与神医华陀父子早早就找到刘波,说要跟他去看修路,刘波也没拒绝,开着拖拉机拉着一帮人就去了拒马河。

    一路之上,两位神医都被震撼到了,路上车水马龙,人山人海,人来人往,军民齐心的场面,太过于壮观了,有马车,有驴车,还有狗拉车,拉着砂子,拉着石子,还有石灰与水泥,以及沥青等等。

    “乡亲们好!”

    “陛下好!”

    “乡亲们辛苦了!”

    “为振兴涿县而努力!”

    更让两位神医震撼的是刘波跟大家打招呼,这种打招呼方式,两位神医是第一次见,一呼一应,自然流露,喊声震天,直上云霄,真是振奋人心。

    “陛下,这太震撼了,我可从来没见过这么融洽的关系,您跟百姓都处成兄弟姐妹了,都成亲人了一样,甚至比亲人还要亲,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了。”

    “是啊,临来之时,我还对陛下有成见,现在就凭这种场面,彻底改观了对陛下的看法。”

    “哈哈,两位伯父,你们言重了,这只是百姓们信任我,对我客气而已,我也是追求鱼水之情的,如果不把百姓当成亲人来处,那这个国家绝对不会长久的,没有小家就没有大家,也就是没有国家。”

    “同志们,我们始终要记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英雄的人民创造英雄的历史,我们必须尊敬人民。”

    “嗯,陛下,所言即是,我现在不想回长沙为官了,我要跟在陛下身边,一起修路建桥,我感觉这样的日子,才是真正充实的日子,也是有奋斗梦想的日子。”

    医圣张仲景是有感而发,他心里冒出一个念头来,他觉得不应该再回长沙为官,而是应该跟在刘波身边,与大家一起发光发热,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

    医圣张仲景来涿县还不到一天,这一天的时间,已经强烈地冲击着他,眼前的景象,面前的汉献帝,那真是千古一帝,一个能干的小皇帝。

    尤其,鱼水情深的军民,大家热火朝天地干活,心情彻底释放,何其自由民主,这难道不是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吗,难道不是自己所要追求的梦想乐园吗。

    “伯父,这个我可不同意,你不能离开长沙。”

    “为什么啊,陛下,您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拒绝于我,我可是把官职都辞了,就是为了与您一起共同振兴大汉啊。”

    张仲景满以为自己做出的牺牲,刘波肯定会表扬一番,没想到却被刘波当即拒绝了,张仲景心里好不郁闷,难道这汉献帝刘协没有看上自己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