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牛二蛋修仙 » 第41章 厨王才露尖尖角

第41章 厨王才露尖尖角

    锅开好了,下一步就是基本功的锻炼了,一个好的厨师,拥有了最好的武器,那怎样才能做出最好的菜肴呢?

    这里面,火候自然是最大的学问,火候不仅是锅灶下面熊熊燃烧的火焰,还包括锅里的油温和水温。

    比如炒一道猪肝,或者腰花,很多人要么做的又老又柴,要么就是根本没炒熟,血花四溢,结果就是,吃最嫩的腰花,打最远的标枪。

    这里面火候才是关键,油温才是核心,速度才是最大的密码,在控火的同时,快速翻转你手里的锅,让里面的食物均匀受热,就显得尤为重要。

    于是厨师学习的下一步,老王教导二蛋如何翻锅

    但见一口近一米直径的大铁锅里,放了满满大半锅食材,老王用一块湿毛巾,包在双耳锅的其中一个耳朵上,防止手被铁锅的高温烫伤。

    他左手轻提双耳的一边,硕大的锅底沿着灶台边缘轻轻摩擦,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但见半锅食材,好几十斤重,在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很轻巧的,底部的食材全部翻转到上面,而上面的食材,趁机翻转到底部。

    老王速度加快,食材很轻巧的,在硕大的铁锅里,跳起热烈的舞蹈,在舞蹈的同时,老王的大铁勺也恰到时机的加入进来。

    铁勺就像一个指挥官,引领着所有食材,围绕铁勺的边缘,在硕大的铁锅里有规律地翩翩起舞。

    而灶台边缘,依然是干干净净的,翻转铁锅的过程中,所有的食材,规规矩矩地上下跳动,没有一丝一毫横向脱离这口大锅的掌控范围。

    掌握了翻锅,这厨师活也就入了门,二蛋看着老王饭锅如此轻巧,尝试着自己再来一遍。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着别人做起来很简单,仗着自己有几分蛮力,但这玩意力度很难把控,在翻锅的同时,有规律的搅动铁勺,就更难把控。

    就如自己掌握了炼气的飞龙九转心法,也掌握了凌波微步的步法,但用灵力来驱动凌波微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他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得要领。

    二蛋也不急,知道自己还是没能掌握诀窍,而且手生,需要慢慢锻炼。

    只有熟了,才能生巧,他根据老王的指示,去外面找了半包黄沙颗粒过来,一股脑全部倒在一口废弃的大铁锅里。

    厨师的第一堂训练课,就从炒沙子开始。

    就这样炒啊,炒啊,连续炒了一个月,不知道浪费了多少沙子,反正地上每天都是堆成山的沙子,连空中的吸油烟机里,都落满了沙子。

    但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半个月后,二蛋终于能够把一锅沙子,很熟练,很均匀的翻转起来,且连续翻转10分钟,基本做到不落一粒沙子。

    这就表明,对锅的平衡能力,稳定能力,以及翻炒过程中的控制能力,已经初步达到厨师的要求了。

    炒菜的第一步,既然已经基本达到要求了,下一步就是控火控油温,老王还是亲自示范,如何炒好一盘色香味俱全,嫩滑爽口还不打标枪的青椒猪肝。

    只见老王先取来一份猪肝,让二蛋切成大小均匀的薄片,切配对如今的二蛋来说,已经是闭着眼睛,都能干的分毫不差的小活了。

    用盆子装好猪肝,清水冲洗三遍,将猪肝的血水清理干净,沥干水分,老王开始给猪肝码个底味,放了点生抽,老抽,盐,糖,搅拌均匀,又打入一个蛋清,加入水淀粉,再次搅拌均匀上浆。

    一切基础工作准备完毕,老王倒入半锅油,在油温8成热的时候,快速的一片一片放入猪肝,在高温的作用下,10秒钟左右,薄薄的猪肝就已经被炸熟了,沥油捞出备用,又把辅助的食材,在油锅里轻炸,捞出备用。

    锅里放一点底油,加入秘制的酱料,中火将秘制酱料充分炒熟炒香,再倒入辅助配菜,轻轻翻炒几下,再加入盐和鸡粉调味,然后迅速加入备用的熟猪肝,以及芡汁,大火翻炒123456下,快速出锅。

    就这样,一份晶莹透亮,色香味俱全的酱爆猪肝,就炒好了。

    二蛋依葫芦画瓢,也是照着炒了一份猪肝,结果火候没控好,炒的猪肝还是又老又柴,他不信邪,再炒一份,这次只图快,结果猪肝起锅,还挂着淡淡的血水。

    于是未来的一个月,二蛋啥事也没干,就是每天不停的练炒猪肝,这个月学院的外门弟子都遭殃了,要么吃的猪肝又老又柴,要么就是没炒熟,肠胃不好的吃了拉肚子打标枪,还被投诉到学院总务处了,结果都被范主管想尽一切办法偷偷压下了。

    经过一个月时间的练习,他对火候,已经有个大致的了解,什么时候该小火,什么时候中火,什么时候大火,如何控温,已经摸索得八九不离十了。

    他很熟练地码味,腌制,起锅烧油,快速得走油,翻炒调味勾芡出锅,和王大厨比起来,已经有8分形似,2分神似。

    接下来,王大厨教导二蛋如何腌制,如何浆肉浆鱼。

    为什么很多人炒肉炒鱼,又老又柴呢,秘诀就是一个浆字,给食材上浆,锁住里面的水分,这样吃起来,自然就口感滑腻,外焦里嫩了。

    眼见为实,手把手的给二蛋指导,如何给一份酸菜鱼上浆。

    切一份大小厚薄均匀的鱼片,用清水清洗干净,鱼片里面的血水,直至晶莹透亮为止,再沥干里面的水分,加入底味,搅拌均匀。

    鱼片爽滑的秘密,就是在已经码味的鱼片里加入一颗鸡蛋清,蛋黄不要,再加上适量的水淀粉,用鸡蛋清作为粘合剂,使鱼片和生粉之间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在鱼片表面,形成一层粉面薄衣,进而彻底锁住里面的水分。

    这样的鱼片吃起来,滑溜溜,粉嫩粉嫩的。

    二蛋按照王大厨的步骤,一丝不苟的尝试了一遍,刚开始还是很难熟练掌握要领,要么就是粉重,浆太厚,吃到的都是淀粉,要么就是粉太稀,容易脱浆挂流。

    经过反复的尝试,终于能很老练地浆鱼浆肉了,王大厨又开始教导二蛋一些油炸食品的腌制技巧。

    又经过前前后后一个月,基本上各类食材的腌制,二蛋都能手到擒来,熟练的掌握了。

    接下来,王大厨开始教导二蛋常用菜系的烧法,因地处帝国的南方,天平学院的日常菜系,以淮扬菜系为主,味道清淡,颜色明亮,搭配丰富,口感有层次

    其中比较经典的菜系有六大系列,

    淮菜经典、“春尝头鲜”、“夏吃清淡”、“秋品风味”、“冬讲滋补”及“江南面点”等。

    淮菜经典系列,比较著名的几道菜有蟹黄狮子头,文思豆腐,大煮干丝,白袍虾仁,开洋浦菜,水晶肴肉,三套鸭等

    王大厨不厌其烦的,每道菜都先给二蛋示范做一遍,二蛋再跟着后面学做一遍,然后就是自己摸索,试着做,直至做到满意为止。

    就这样持续练习了一个月,正当二蛋满怀信心,准备在灶台上大干一场的时候,还是被范主管暂时泼了盆冷水,无情地压下了他那颗蠢蠢欲动的春心。

    在正式上锅之前,为了避免二蛋再次出现严重的厨房事故,再次被师生们集体投诉。

    全体厨房工作人员一致决定,这一个月厨房员工的工作餐,全部交给二蛋来做,做的大家满意了,挑不出毛病了,再上灶不迟。

    三十来人的工作餐,可不是小数目,光荤菜就得准备4道,素食也得4道,每道菜都是一锅。

    二蛋根据采购的食材,精心准备了每天的菜谱,比如今天的荤菜,就有红烧肉,酸菜鱼,农家小炒肉,酱香排骨。

    素菜有酸辣土豆丝,大煮干丝,手撕包菜,香菇青菜。

    第一天的工作餐炒出来后,所有厨房人员一起点评,结果有两道菜口味太咸了,还有一道菜太淡了,寡然无味。

    二蛋认真汲取意见,第二天做菜的时候,盐的放量格外小心,好厨师,一把盐,为了更加科学的放盐,二蛋不再大勺挖盐,而是改用小勺。

    每次出菜之前,他先用筷子尝一小口,自己满意了才出菜,不满意了就回锅里,微调一下口味。

    就这样不断的尝试,精益求精,终于,一个月后的二蛋,做的工作餐,基本被厨房所有人员接受和认可。

    唯一欠缺的就是火候和经验了,初步具备独自上灶台的条件。

    从今之后,二蛋同学,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厨师,他每天和其他厨师一起炒菜,学生们几乎分辨不出来,这是大厨炒的,还是他这个三脚猫厨师炒的。

    反正,再也没被投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