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网游竞技 » 全球领主:我的骷髅在修仙 » 第六十八章 分道扬镳

第六十八章 分道扬镳

    见王安的属下不仅没停止攻击,进攻的势头甚至比刚才还猛,赤炎道人只好道:“师兄、师弟们,看来咱们今日是栽了,为今之计,只能拼死一搏,送一位师兄出去了。”

    众人互相看了一眼,然后齐齐点头道:“好!”

    四名筑基期弟子化作箭头,在前方开路,赤炎道人带着剩下的炼气期弟子在后方压阵,守住众人的后背。这是赤炎道人提议的阵型,大家觉得没什么问题就同意了,实际上,赤炎道人考虑到,在前方开路的工作必然最危险,为了留住他们,王安必然派出了最精锐的部队进行阻拦。而垫后的任务虽然同样危险,但有这么多师弟挡刀,想要活下来还是问题不大的。

    正如赤炎道人预料的那样,为了防止这些凌云剑宗的弟子离开,王安将手中的黄金异形全都派了出来,几千个黄金异形牢牢堵住了筑基弟子们的去路,就算是四名筑基期弟子同时进攻,也无法迅速打开出路。

    赤炎道人不由得暗暗窃喜,庆幸自己选对了位置,可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开路的四名筑基期弟子固然无法快速打开通道,可炼气期弟子也很难挡住来自四面八方的敌人,随着他们体内灵气的枯竭,这些炼气期弟子们就像是被拔去了牙齿的老虎,一个接一个地死在了黑铁妖兽们的围攻下。

    一转眼的时间,赤炎道人发现,负责垫后的居然只剩下他一个了,本来靠炼气期师弟们的牺牲,他节省了不少灵力,结果现在四面八方的敌人全要靠他一个人来抵挡,他灵力的消耗速度,一下变成了最快的。

    此时,死亡的妖兽已经填满了整个领主府,想要杀进去的黑铁妖兽们一边清理碎裂的骨骸,一边拼命朝里面挤,里面筑基期弟子们为了逃离这个领主府,同样需要清理府内的碎骨,为离开的方向清理出道路来。

    这一幕从远处看去,就像是一个漏了水的水管,不断有白色的“水”从领主府流出来,场面阴森又恐怖。

    这些黑铁妖兽们的牺牲是值得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五名筑基期高手的灵力终于也被耗尽,在赤炎道人不甘的怒吼声中,全部丧命了。

    当这十五具尸体被抬出来的时候,王安知道,他和赤霄仙子的友谊应该是彻底结束了,这可是杀死她的师兄和师弟的凶手。

    大致检查了以下,王安发现这些尸体生前都有不错的境界和修为,十个炼气期都是白银境界,一共有三个炼气期6层、五个炼气期8层和两个炼气期9层;五个筑基期则是黄金境界,两个筑基期1层和三个筑基期3层。

    对他们使用技能后,王安惊讶地发现,这些修仙者复活后的境界居然维持了原状,反而是修为全都倒退严重,炼气期的倒退成了炼气期3层、炼气期4层和炼气期5层,筑基期则成了炼气期6层和炼气期7层,简单来说,就是修为只剩下了生前的一半。

    虽然和生前相比,这些骷髅兵的境界下降了很多,但也比领地内那群练气期一层骷髅兵强了许多,比如“化土为石”这个法术,有了他们十五个的帮助,内城的重建速度必然大大加快了。

    这一战,王安损失了十万只黑铁妖兽、五万只黑铁异形、一万只白银异形和一千五百只黄金异形,从这巨大的代价上不难看出,修行者的破坏力确实非常强大。

    领地的居民被重新召回,因为战斗基本都在领主府内进行,周围的民居没受到太多的损害,只有一些器皿被战斗的余波震碎了,损失最多的反而是匆忙撤离时,居民们自己弄坏的。

    警报解除,各行各业各司其职,白骨领迅速恢复到了忙碌的状态。

    相比起白骨领的进展,没有受到丝毫影响的凤阳县才是发展最好的,李县令即将高升,趁他离开前不愿多管的时候,王安又往县城派了六万名骷髅兵,一座三十万人的小县城,算上之前的四万,王安派遣的骷髅兵已经达到了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大街小巷,到处都能看到这些顶着黑盔黑甲看不出容貌的骷髅兵。

    随着领地内织布机数量的增加、织布工人的对织布机的不断熟悉,领地每天生产生产的布匹达到了惊人的两百匹,棉布的售价是每匹400铜币。而王安从燕公子那里进货,棉线的成本是每单位二十铜币,每匹布需要两单位棉线,虽然每匹布售价350铜币,王安依旧能赚到310枚铜币。

    棉布售价这么高,是因为许多自己织布的农户,一个月的时间也只能织出一匹布,就算是专门从事织布行业的织布工人,在专业的布行劳作,经过明确的分工后,劳作效率也最多提升到半个月一匹布,而王安这种无限接近于一天一匹布的织布效率,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降维打击。

    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王安可怕的出货量和出货价格,就打破了凤阳县男耕女织的格局,虽然棉布的价格只下降了五十铜币,但依照大家对王安的印象,他的动作绝对不会这么小。就像城内如今数量庞大的黑甲兵一样,如今城内的体力活几乎被他们包了,而用工价格更是不断下降,已经逼得木工、瓦工、樵夫等行业纷纷转行。

    曾经想要和王安打价格战的布商们更是纷纷进行产业升级,转而去做丝绸行业了,好多人还旁敲侧击地问王安是否有意进军丝绸业,得知王安暂时没有这方面想法后,才放心了一些。

    凤阳县被抽走了六万人,王安又给补了十万黑甲战士,所以城内的人口总数其实变化不大,但王安抽走了很多技术工种,补上的十万黑甲战士却只做苦力活,还是低价做苦力的那种,城内做苦力的竞争不过,只好去做其他行业,这恰好弥补了凤阳县的技术工种的空缺。

    对于民众来说,这些技术工种的工作难度虽然更高,但能够获得的工钱自然也更多,失去了熟练工种的补充,各行各业便只能容忍这些外行人的加入,并竭尽所能地帮他们适应新的环境和工作。

    其中受益最多的就是农民,他们在荒年将土地卖给地主后,只能忍受连年上涨的高昂地租,艰难地维持生计,结果现在大批农民离开,地主家中的农民不够用了,于是只能降低地租来留住农民,甚至还有一些主动免去往年的欠款。

    整个凤阳县,在王安抽调了一部分人离开后,似乎一下子活了过来,大家好像都有了工作岗位,对未来一下就充满了希望。

    当然,有人高兴就有人不高兴,虽然王安降低了苦力的平均价格,为富商豪绅们节省了大量的钱财,但各类技术工种的突然缺失,又让他们不得不高薪聘请还并不熟练的百姓来做,成本上升的同时,效率还下降了,最后富商们一算,他们发现自己从体力活上省得钱,全都在技术活上花出去了,虽然没赔,但是也没赚。

    更主要的是,这些体力活虽然上不了台面,却都是和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如今这些活全都交给了王安,也就等于王安士兵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如果谁惹怒了王安,他一声令下,那位家中的水和柴就会无人供应,甚至,如果王安想,他能一夜之间将所有的富豪杀掉,而无人察觉。

    这种情况当然有人注意到了,但为时已晚,如今这些砍柴、挑水、修路之类的活全都是黑甲战士在做,已经没有百姓愿意干这些活了,除非这些富商愿意自己动手挑水,否则就只能把这些工作交给王安的手下。

    更何况,这些富得流油的老爷们全都鼠目寸光,甚至宁愿当把脑袋埋进沙子里的鸵鸟,只要王安不动手,他们就当这些隐患不存在。

    李县令其实很早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些隐患,可一方面,当时王安派来的士兵并不多,只有几千人;另一方面,当时的李县令也需要借着王安的战功升官,二人是利益共同体,当然不会互相拆台了。

    不知不觉,王安就彻底掌控了整个凤阳县,掐着所有人的小命的他,在凤阳县内真正做到了一言九鼎,也就是从王安走到这一步开始,他终于露出了嘴角的獠牙:卖粮。

    以前的几次降价卖粮,那只是小试牛刀,给这些富商打个预防针罢了,如今整个凤阳县都成了他的地盘,他终于不用担心被那些富商联合抵制了。

    这一次,王安再次放出了四枚铜钱一单位的粮食,并提前放出消息:粮食充足,不必抢购。

    百姓们受到了王安的恩惠,生活越过越好,自然非常相信王安的话,他们只购买了大约一个星期的粮食,可那些富商却不这么觉得,为了让粮价回到五铜币一单位,他们大量购进粮食,短短两天的时间,王安居然就卖出了六百多万单位的粮食,获得了两万两白银。

    不过这个数额显然已经是这些富商的极限了,他们见王安的粮铺依旧在照常营业,终于放弃了收购粮食、抬升粮价的想法,转而打算以九铜币两单位的价格出售粮食,这样一来,他们至少还能赚一点。

    结果他们的想法又一次失败了,以前百姓们不了解王安,所以宁愿去熟悉的店里购买价钱稍高的粮食,可如今王安在百姓心中和救世主无异,又怎么会去这些富商的商铺中购买高价粮呢?愿望落空,这些富商只好将价格降到四铜币一单位,这才有百姓上门买粮了。

    可这些富商们还没来得及高兴,刚刚稳定的粮价又被王安给降到了三铜币一单位,众多富商都不由得心中暗骂,但小命捏在人家手里,有气也只能受着,不过这一次,虽然有王安的信誉担保,百姓们还是忍不住跑来抢购,热潮一起,看似被榨干的富商们居然也跟风抢购了一波,这次卖出的粮食比上次还多,足足有八百多万单位,又是两万多两白银入账。

    又过了几天,粮价再次趋于平稳,不过这一次王安终于安静了下来,几百万的粮食虽多,对于一座足有二十多万人的县城来说,其实很快就消耗一空了,想要吃饱,平均每人每天需要消耗大约三单位粮食,几百万单位的粮食,十几天就消耗一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