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南疆的小白杏 » 第十一章 说给你听

第十一章 说给你听

    6月9日

    周末,她身体不大舒服,一早爬不起来,临近中午勉强起床后看到先生儿子安安静静坐在沙发里看电影。

    先生问她是吃早餐还是马上出去吃午餐。

    她说:“你们呢?”

    先生说:“我们早就吃过早饭了,我看你睡熟了就没喊你,锅里有鸡蛋玉米,热的,要不你吃好后给儿子削个水果吧,等我们看完电影再出去。”

    她说:“好。”

    她拿了芒果、猕猴桃,苹果,一个人站在厨房里慢慢地清洗、去皮、切块,然后,她端出两个大玻璃水果盘,里面放着相同的水果,每个盘子里放着一个叉子。

    先生把自己盘子里的猕猴桃拨到一边,说:“这个你喜欢你先吃掉,再给我。”

    她吃了猕猴桃,然后又回到厨房把芒果核、苹果核又简单啃了两口再处理掉。

    然后,她吃了一个水煮鸡蛋。

    父子俩看电影的时间里,她到阳台,看到先生已晾晒好衣服,于是她安安静静地收拾了卧室、书房、拖了地。

    她似乎在等待什么,但又似乎什么也没有等待。

    中午她跟先生儿子一起去吃鱼,那家餐厅的特色菜是鱼汤泡饭,吃完回家儿子就开始头晕呕吐。

    她的儿子对杂七杂八的饮食很是敏感,可能是鱼汤里加了很多菜又泡饭吃得他反胃。

    她的先生对复杂的生活也容易反胃,自从结婚生子后就断绝了一切社交,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给了家庭,一直过着最简单的两点一线生活,

    父子俩一个社交上洁癖、一个在饮食上洁癖。

    她可能原本也是这样寡淡的女人,也可能是婚后十多年养成的习惯,她的饮食作息是随儿子的,她的社交爱好是随先生的,她的生活也简单到极致。

    下午,他给她发来自己骑行的照片,黑色的上衣上满是白色的汗渍轮廓,短袖卷到肩膀露出满是汗毛的胳膊,黑色的帽子下是黑色的墨镜,嘴周是深黑的胡茬,饱满的下巴中间有一簇胡须,他的嘴巴小小的,嘴角上翘,他自拍的手臂粗壮紧实,隔着屏也能嗅到他一身的汗味。

    而她的先生身材瘦削、脸上永远干干净净、衣着永远整整齐齐,跟手机里的男人完全是不同类型。

    他像一本新书在自动翻页,每一页都写着“荷尔蒙”三个字。

    她说把他当作14岁的少年,真是掩耳盗铃。

    她突然感到一阵脸热心跳。

    就是此刻,她的孩子突然呕吐。

    她自己总结的经验,每当她对先生、对家庭生活怀疑动摇之时,她的孩子就会出状况,孩子一次次用自己身体的痛苦将母亲的心拉回家中,她不知道这是孩子的自保还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母亲一生的安稳。

    她删除了他的照片,专心照料儿子。

    6月10日

    她带着儿子一起去上班,孩子在教室的一角安安静静地看大学生的书,她不确定小学生的孩子是否看得懂,但他的确在认真阅读,于是她退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她做完手头的工作,发消息问他:“今天忙吗?”

    他回:“不忙,在休息,昨天有点中暑。”

    她说:“好吧,运动过量了,现在怎么样?”

    他说:“没事,现在你怎么有空和我聊天的?”

    她说:“刚好有空,就有空了。”

    他说:“我担心你不方便,明天上班吗?”

    她说:“嗯,后天休息。”

    他说:“没事别去了,周末还上班看着我心疼。”

    她说:“工作比较杂,人随事走。”

    他说:“我以前管生产、行政、人事,政府协调等,一头乌黑的发都累掉了,你在工作上不要太操心,工作只是工作而已。”

    她说:“自己开公司压力大,上班忙但压力小,还好吧。”

    他感慨:“一年年老的就快了,人到中年快40岁了。”

    她反驳:“还早了好不好,我看新来的大学生觉得大家都差不多大。”

    他说:“你这个心态还蛮好的,说明过得还可以。”

    她说:“是的,很安稳。”

    想了想,她又说:“因为之前我一直在家带孩子没上班,我对先生比较依赖,他经常用我的手机帮我交话费改套餐做任务什么的,如果那天有什么奇怪的消息你不要惊慌,就说是我老家的同学,他知道我没有朋友。”

    他说:“我就照实说,心里有你,但希望你幸福,现在你很幸福,所以我不争也不抢,就这样不也挺好,他别小气,我们是老同学是初恋,我也没要把你抢走,他要是吃醋就说明在乎你,就该好好的待你。”

    她说:“还是不要刺激他了,勤勤恳恳顾家的好男人要的就是一个安稳,我们有约在先说好不打扰的。”

    他问:“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同学?”

    她说:“不是,偶然认识的。”

    然后,她给他讲了《一个男人和一只猫》的故事,她说她就是那个小暖,她因为照顾生病的男主人然后得到对方千万倍的回馈,然后就永远留在了他的身边。

    他很惋惜:“那不是爱。”

    她说:“我早就知道,是权衡利弊后的选择,他是我也是。”

    他说:“你就这样成了人家媳妇了,这让我好郁闷。”

    她说:“他说他会一辈子对我好,就这样------有时候,人的要求真不高。”

    他问:“嗯,那他对你好吗?心疼你吗?”

    她回答:“行为上无可挑剔,一直对我都非常好。”

    然而,她总觉得跟他有距离感,那份距离怎么也消除不了。他对她应该没有那种达到那种爱屋及乌的热烈的爱,因为他在她的家人面前始终保持着彬彬有礼的态度,从未表现出要成为她大家庭成员的意愿。他需要她仅仅是需要她做她孩子的妈妈做自己的妻子,他不曾考虑过她其他的身份和责任,例如是女儿是姐妹。

    现在,她终于也一样了,她切断了那些不必要的链接,先生只是孩子的爸爸是他的先生,她也不再去考虑他其他的身份和对应的责任,两不相欠。

    他说:“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事情,你这么说肯定是有所粉饰。”

    她说:“只要是我的,都是最好的,即使不好我也得让他好。”

    他说:“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一直念念不忘的女孩呀,你怎么变成了这样,很想抱抱你。”

    她说:“不要抱抱,不要同情。”

    他说:“我想哭,什么话,何来同情?”

    她说:“不要让你的妻子知道我的存在,现在联系上也不要说,不然她也难免伤心,感情上没有公平可言,能让别人做个幸福的傻瓜就是最大的慈悲。”

    他说:“嗯,20年前恋上你到现在我就没放下过。”

    她说:“我已知足。”

    她说:“想说说你的故事吗?”

    他说:“以后再说。”

    6月11日

    他发初中毕业照给她看。

    她回:“呵呵。”

    他说:“不许发‘呵呵’。”

    她说:“同列隔两个人,现在依旧。”

    他回:“现在在做报价,人约黄昏后。”

    她问:“中午吃早饭,你这么不乖,黄昏后还约得动吗?”

    他答:“此黄昏是今天下午,不是人老珠黄的黄昏,你下午跟我说说初中毕业以后去了哪里。”

    她笑:“好,容我想想,下午给你编个精彩的故事。”

    他说:“行,但我要听真实的。”

    她认真回想了一下初中毕业以后的经历。

    初中毕业,她收到高中录取通知书也收到初中某位男同学的信,那男同学曾割破自己的手指头给她写过血书证明自己对她的真心,她带着恐惧和厌恶把信撕了扔在了粪坑里。

    高中时代,她每天埋头读书不跟任何男生女生交朋友,深刻体会到孤独的滋味,其实孤独的感觉还不错,不喜不悲很平静,毕业后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和几位男同学的信,她把信夹在书本里无一回复。

    大学时代,她认真学习的同时忙着写文章、组织学生会的活动,勤工俭学、还顺利入了党,那个时候的她是我行我素的,她昂着头对任何人都不感兴趣也自然避开所有人的眼光,她按着自己的心意独自行走、独自奔跑,那时候的她是勇敢的、孤傲的。

    那么独特的她吸引了不少男生,但有的在表白之前就被她拒绝了,有的被限制住只能穿着友情的外衣与她保持相对不远的距离,有的似乎不那么反感却也在口是心非反复试探里毫无进展。总之,走出大学校园时她带出来的只有毕业证、自己写在杂志上的文章、学籍档案、党关系档案、已经用完的奖学金和勤工俭学补助。

    如果还有其他,那就是有个优秀到留校任职的男同学给她发了一封邮件:说自己一直想跟她说句心里话,但现在不想说了,因为后来知道很多男生都对她仰慕不已追而不得念念不忘,他夸她是撩人的高手。

    她看完邮件,冷笑一声,可怜的男人因为爱而不得就同别人一起诋毁她,她没有回复邮件,去他的!

    一个人可以被别人误解到什么地步?根本毫无底线!

    特别是当很多人一起按照自己的想象给同一个人贴相同标签的时候,那个人可能会被压垮被毁掉,但是谁管呢。

    还好,她又毕业了。

    每次毕业,换一座城市换一个环境对于她来说都是新生。

    毕业以后,她带着500元及在农村、学校里积累的处世之道来到陌生的城市找工作,很快便一个跟头接着一个跟头跌倒,若不是自己的姐姐出手相救,她可能会淹死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

    那种在城市溺水的体验她无处诉说,下班之余就在街巷间步行,她见过小桥流水也见过大桥大河,她深切体会了一个人的渺小。

    孤独感是最公平的,它从不抛弃任何一位身处困境的孤单的人。

    在最艰难的那段时间里,她遇到了原本跟她无论在哪个方面都距离很远但刚好也跌入人生低谷中的先生,无意间,他们成了彼此的救命稻草,也成了对方冬日里的暖阳,两个人在困境中相互依靠,那份患难中的温情在她后来脱离困境后仍余温未了。

    先生说他们在一起就是命中注定,纯属偶然却又水到渠成,唯一的解释就是命中注定。

    而她知道世上的一切都有因有果,原因是她无意间把果汁倒在了他的笔记本电脑键盘上,那时候一台笔记本的价格是她承受不起的,她用自己的办法去补救但于事无补,她从不亏欠别人的秉性一直在折磨她,虽然他并未要求她赔偿,但她自己觉得亏欠他,她能偿还的方式就是给他刚好需要的温暖。

    她把一条墨绿色的围巾看似随意地往他脖子上一挂,说:“送你的。”

    他愣在原处,可能从来没有哪个女孩子这么自然而温馨地对待过他,在那一刻,他动心了。

    她不知道他们之间算不算爱情但她绝对信赖他,而他知道他们之间不是爱情但他需要她,他们分不开,至少在那段时间里找不到必须分开的理由,于是就在一起。

    然后他们就有了孩子,为了保证孩子在一个温暖有爱的家庭中长大,她能克服一切,幸运的是先生跟她的观点一致,他们都是责任心很强的人,而且他们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

    婚后,她觉得这命中注定的姻缘也还不错,先生负责工作,她负责带孩子,先生温柔善良对她和孩子都体贴入微。

    但等到她渐渐熟识先生的家人,见识其父母对先生的态度后,她才发现先生并不如她所见的那般沉稳强大,他在父母面前软弱自卑,原生家庭给予他的否定、打压、指责给了他很多性格上的缺陷,他是个好人但他脾气暴躁。

    不被待见的先生连同她和孩子也一起受到其父母的轻视和排斥,他的父母无底线地干涉他们的一切,甚至全盘否定他们对孩子的爱。

    先生只要面对父母、甚至只要听到父母开口就会心情烦躁,虽然偶尔在言语上进行抗争但最后总是以更激烈的争吵告终,然后是更深一层的对抗和相互嫌弃。

    她并没有因为结婚生子而得到更多的亲人和温情,反而因为结婚见识了自私虚伪偏执的父母和把父母当作第一仇敌的子女,她变得更加不信任外人也不愿意与外人交往。

    而先生,就算他跟自己的父母有100个矛盾,有99%的时间与父母针锋相对,但仍有1%的时间因为血缘关系而歇战言和。

    而她则成了那个在他们母子战斗时被无辜伤及的、又在他们握手言和时被孤立的“家里的外人”,她冷冷地看着他们刀光剑影、再冷冷地看着他们一团和气。

    学生时代,她看到“我行我素”四个字觉得很酷,进入社会后,见识了人世险恶后她发现最酷的事情仍然是“我行我素”,但前提是你得有底气对周围指手画脚的人说“关你屁事”。

    她现在经济独立、思想独立,她的目标是对别人不中听的话连一个“哼”字都懒得给。

    所以,走出初中大门后的她这么多年到底过得怎么样呢?

    她也不知道。

    下午,等他忙完了工作,问她:“故事编好了吗?说给我听听。”

    她说:“总结下来,就是‘他人即地狱’这句话,可能我更适合一个人漂泊四方居无定所,我更喜欢独处而不是群居。”

    他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