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胜君半子 » 第十章 邓越的修炼日常

第十章 邓越的修炼日常

    距离第一次见到张度叔已经过去了两个月的时间,在这两个月里邓越可以说无时无刻都在学习当中。

    第一天,张度就问了邓越喜欢什么武器。

    邓越选择了刀,在邓越穿越之前他将特别喜欢刀这一类的武器。

    理由也很简单,他觉得刀十分的霸气和帅,同时,邓越也问了度叔擅长什么武器。

    他清楚的记得当时度叔只是平静的开口道:“全部。”

    之后邓越就开始了艰苦的修炼生活,方法也很简单,就是不停的和张度对战,每输一次总结一次原因,不断重复。

    这听起来似乎十分简单,其实不然,度叔每次落在邓越身上的攻击都能够做到让邓越感到剧痛却又不会影响行动。

    在这样的修炼之中邓越每次都必须竭尽全力,所以往往每次修炼结束,邓越都会直接累趴在地。

    至于为什么要叫张度为叔,因为张度每次称呼邓越都是少爷,邓越对这种称呼显然还不能习惯。

    所以他询问了一下张度的年龄,好家伙,又是一个不记得自己到底多少岁的老家伙。这让邓越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张度。

    而他这种尴尬自然瞒不过刘师父,所以邓越就直接向他说明了这个问题,刘师父在听后哈哈大笑,随后就告诉邓越直接称呼为叔就行了。

    在邓越第二天见到张度的时候,他的容貌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原本二十多岁,剑眉星目、英俊不凡的脸庞竟然变成了三十多岁的样子。

    邓越当时很明显能够察觉出度叔的幽怨的表情。

    邓越后面也从茗娘那得知,刘师父为了邓越能够不别留让张度在邓越的面前就保持在三十多岁的样子,说这话的时候茗娘明显幸灾乐祸。

    不过茗娘也跟邓越说了就算邓越不跟刘师父说,张度也很快会被刘师父随便找个理由让他改变容貌的。

    原来刘师父原本的容貌和度叔一样都是保持在二十多岁的样子,只不过为了更好的满足师父的形象才会变成现在四十多岁的样子。

    刘孝仙和张度这两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是特别喜欢人前显圣的人,而且两个人经常在一起,刘师父当然不会允许张度还是保持着原本的样子。

    邓越在听到时候一时有些难以置信,他没想到师父和看起来就高冷的度叔也会有这样的一面。同时,邓越也对他们有了更多的了解。

    邓越也知道茗娘跟他说这些也是含有让他更了解他们的意思。

    茗娘是谁呢?,她就是邓越继张度之后的第三位老师。

    茗娘是一位看起来大约三十多岁的妇人,气质温柔恬静,十分的具有亲和力,很符合邓越以前看的小说中对于美丽端庄的妇人的描写,其教导的内容就是教导邓越如何与他人交流。

    简单来说,就是如何在别人的心中树立起你想树立的形象。

    至于第二位是一位杵着拐杖的老者,他人邓越唤他为‘史老’,他教导邓越的可就多了,各种各样的能力他都有涉及。

    同时也是邓越的医师,在每次邓越修炼完之后都会为他准备药浴,药浴的效果也十分显著,往往泡完之后邓越邓越都能够恢复所有的精力。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史老在所有人中是看起来最老的,但据茗娘所说他却是这些人中最年轻的。

    最后就是刘师父,刘师父虽然不教导邓越如何修炼,但他教导邓越如何思考。

    他总是在饭前和邓越进行交流,告诉邓越很多知识和故事,在说完之后他就会让邓越进行思考,并且让邓越在第二天告诉他思考的结果,最后对此进行分析,指出邓越哪里思考错误或者补充邓越没有想到的地方。

    所谓实践出真知,所以刘师父有时也会带邓越出去,亲自观察这个世界,而每一次观察基本上都有一两个月时间,在这段时间邓越也确实极大的扩大了见识。

    他们所处的的地域总共有三个国家,刘孝仙基本就是带着邓越在这三个国家中游历。

    邓越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游历之中,听到、看到的越来越多。

    比如他就亲眼见到一群逃难的人从本来的相互扶持到为了食物大打出手,最后甚至选择易子而食。

    但要说让邓越印象最深的人,是一位将军。

    这个人还是邓越自己请求师父带他去观察的,不过这个人在邓越听到他时已经过世了,所以邓越与其说是观察,其实是去了解这个人的生平事迹,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宇斑。

    邓越在了解了这个人的事迹之后,刘师父就没有再带他出去过了。

    这个人就是邓越之前见到的发生逃难的国家中的人,也是这次逃难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

    这些人所在的国家名为赵国,是周围三个国家当中实力最弱、成立时间最短的国家。

    而邓越之所以会对宇斑产生兴趣还要从一个有趣的地方说起,那就是这个世界的‘评事阁’。

    邓越听刘师父说这评事阁是茶楼的兄弟行业。

    茶楼是听楼中的说书人讲各种各样的故事,评事阁则是会把某个人或某件事写在阁中大厅的纸上,人们可以在这个阁中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讨论。

    所以常常是人茶楼上午刚刚听了某个人的故事,下午你就可以在评事阁中高谈阔论。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的话,难道那些被讨论的人或者他的家人不会有意见吗?

    其实很简单,评事阁只是对这一类行业的称呼,但它跟茶楼是一样的只要你想建就可以建。

    而且这些阁子的主人也不是傻子,自然是挑那些讲了也没事或者是事迹早已经被很多人知晓的事件来讲。

    最重要的是他们只是把这些事迹写在纸上,之所以写在纸上也只是因为他们对被写在纸上的人十分崇敬,想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事迹。

    发表看法的也不是这些评事阁的主人,而是来的顾客,他们又不能不让他人讲话。这就是这些评事阁惯用的伎俩。

    而对于那些顾客来说,高谈阔论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交流的欲望,还可以满足的虚荣心找到认同感。这在邓越看来其实就是跟前世人们刷抖音评论的原理差不多。

    而且这里也是一个不错的一举成名的地方,这个总有些人在规规矩矩的考试中表现平平甚至很烂,但在实际的表现上却又十分的出色。

    那这些人要怎么才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同,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呢?

    评事阁就是一个不错的地方,比如评事阁今天写了一个人的事迹,那么你在这个人的事迹中可以看到他对各种事情的处理方法,你就可以说如果是你在当时会怎么做,如果得到很多人的认可,那名声自然也就有了。

    其实也就跟古代才子在某个场合写诗出名一样的道理,就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在一次宴会之中所著,王勃也因为这篇文章让其名声彻底的响彻全国,一鸣惊人。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王勃早在写出《滕王阁序》之前就已经名声在外了。

    这个地方在邓越看来还是很有用处的,不仅为国家多提供了一个寻找天才的方法,而且邓越个人认为这个办法相对来说也比较靠谱。

    就比如邓越以前的世界,当时所谓的才子总在不得重用的时候写些怀才不遇的诗篇,甚至有的人的诗更是流传了千年,让当时的人们都为他的怀才不遇感到惋惜,大骂皇帝昏庸无道。

    但如果仔细去了解这些人,你会发现其中大部分的人甚至一生都没有当过官,只有少部分人当过,而且也只是一个没有多重要的小官,在这些人中有多少人是真正的怀才不遇呢。

    前世的邓越就是这样的看法,你可以说他写诗这方面很有能力毕竟能够传千年的时间,但他终其一生,从来没有做出过一些成绩,只凭他写的诗凭什么就能够认为他有做官的能力呢?

    所以自然而然的,邓越在初次听说评事阁的存在之后就对这个地方产生了好奇,也正是在这里邓越第一次听说了宇斑的事迹。

    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无论在哪个世界都是通用的,赵国身为最弱的国家自然就受到了另外两个国家的针对。

    尤其是正如前面所说赵国是建立最晚的,这片地域原本只有两个国家,分别是林国和明国。

    早些年间两国经常爆发战争,人民过的苦不堪言,久而久之,自然就有人反抗。

    赵国就是当时反抗的成果,赵国的领地一半来自林国,一半来自明国。

    这无疑增加了两国对赵国的敌视,更何况赵国的基本方针自从开国皇帝开始一直是以温和为主的。

    这开国皇帝也是一个奇人,原本只是一个村落的普通人,但却从村落开始一步一步的建立了赵国。

    但这个人的目标一直是和平,所以在建立了赵国之后就立马向两方寻求了停战,即使当时的赵国是三国实力最强的。

    甚至为了另外两国能够同意还主动放弃了许多利益,并且在死之前制定了一切以保持和平为主的治国方针。

    本来这也没有什么,但他却完全没有想到,当时的赵国真正让另外两个国家忌惮的原因不是赵国的国力,而是因为他的强大实力。

    所以在他死后,赵国就直接从实力最强变成了最弱,很快就被两国夺回了大部分领地,最终才形成了现在的赵国。

    这种情况直到宇斑的横空出世才有所改善。

    令人意外的是宇斑出生地恰好就是开国皇帝的故乡,让人不得不想那个地方是不是有什么奇异之处。

    宇斑出生之后就随着父母来到赵国的边境发展,但赵国的边境不仅是两国还有其他的势力都经常来犯,所以宇斑从小就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

    在宇斑大约十多岁时,父母全都死在了一场山贼袭击之中。

    之会宇斑就加入军队,最终成为了赵国的元帅。

    不过他与赵国大部分官员的看法不同,他认为要想真正的和平必须要打败另外两个国家,否则人民根本无法真正享受和平的生活。

    很幸运,当时的皇帝也不是一个昏庸的人,他也是同样的看法,所以宇斑在他的支持下一路高歌猛进,夺下许多土地。

    另外两国自然也不希望再出一个赵国开国皇帝那样的人物,所以就连续了当时赵国的反战党。

    他们先是不断的在民间传播宇斑各种各样的谣言,然后又在朝廷之中不断的弹劾。

    最后的结果就是宇斑将军因为错误的消息落入敌人的陷阱而身死道消,皇帝也因为与宇斑将军感情深厚,在听闻宇斑将军去世的消息之后心疾发作去世。

    这些都是邓越在没有师父的帮助下打探到的消息,其中皇帝心疾去世的消息存疑。

    邓越到评事阁的时候,刚好那天的话题就是宇斑将军,当时刚好有人在说:“宇斑将军可能更在乎追求梦想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邓越一听到这句话,甚至还不知道宇斑的事迹,他就对这句话嗤之以鼻。

    因为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邓越都认为一个人为了一个目标竭尽全力,不惜一切。那么就说明他很在乎这个目标。

    但你却说这个人相比于目标更在乎追求目标的过程,这在邓越看来是不可理喻的,邓越认为追求实现目标的过程之所以会被人们欣赏,是因为这个过程是人们为了实现目标付出的努力的证明。

    你可以说这个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就算失败了也不后悔,说这个人珍惜过程中遇到的事物,但如果是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话,这在邓越看来这就是对这个人为了目标付出的一切的一种玷污。

    当然,邓越前世经历的、听过的一切都已经告诉了邓越一个道理,那就是一定不要没有了解的情况下就直接做定论和评价。

    所以邓越就请求刘师父带他去了解宇斑的生平,刘师父说刚好可以让邓越去验证自己所学的一切,让邓越自己去调查,以此当作了解世界这个课程的结束。

    此时的邓越不会想到,自己以后要做和宇斑将军一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