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十五的月亮十七圆 » 第六章去往目的地

第六章去往目的地

    大舅黄昏的时候才下班回来。他果然开回来了一辆卡车,还给弟弟买回一把玩具手枪。

    第二天早晨我们起来的时候,舅妈就已经把早饭做好了。早饭后,大舅和父亲把我们带来的行李都装上卡车后,大舅又把他家衣柜、方凳、吃饭用的小方桌,都要装上卡车。父亲坚决不要,怎奈,大舅和大舅妈一再坚持,最后,还是都装上了卡车。后来,又是大米、面粉、蔬菜的,都是大舅和大舅妈,硬装上卡车的。

    我们临上车前,舅妈又从南屋里拿出一个闹钟给我,说我上学看时间方便。我欲接过,又不由自主的看父亲,父亲向我点头说:“舅妈给你就拿上吧!”

    我们上到卡车上。卡车驾驶室里共有两排座位。大舅开车坐在前排驾驶的位置,父亲坐在副驾的位置。我们姐弟三人坐在第二排座位上。

    大舅开着卡车,刚出海湾总场市区,弟弟就闹着要和父亲坐在一起去。父亲将他抱过去搂在怀里。

    父亲掏出香烟盒,从里面抽出两支香烟,一支给了大舅,一只叼在他自己的嘴上,和大舅两个人吸着香烟。大舅一只手握着方向盘开着车,给我们介绍起海湾农场来……

    “这海湾农场共有九分场,和一个畜牧场。九分场都以种水稻为主,以养鱼为辅。畜牧场养鸡、养鸭、养猪、养羊。农场的副食品供应都是自给的。这每年国庆节呀,是这里最忙,也是最热闹的时候。水田里的水稻开始收割了,水库里的鱼也开始拉网卖了。天津、BJ,以及周边县市的人们都到这里来买鱼。要说这个农场的养殖单位,就属你们将要去的那个二农场养殖厂最大。那里不仅有两个很大的成鱼库,而且,还有一个孵化班。这个班是专职搞孵化的。他们孵化出来的鱼苗,除了供各分场水库里放养以外,外地搞养殖的单位也到他们那里购买鱼苗。他们每年五一前后孵化,第二年春天出售。”

    父亲一直微笑着听大舅说话,不时地点一下头。我和妹妹都认真地听着大舅说的每一句话。

    或许是弟弟从来没有过玩具,对大舅买给他那把玩具手枪有些爱不释手了,一直玩着。他眯起一只眼睛做着射击的动作,那样子十分可爱。

    只见大舅连吸了两口香烟,却一口烟也没有吸出来。原来,大舅光顾着说话,指尖夹着香烟已经灭了。他将剩下的半只香烟夹在耳朵上,眼睛望着前方。

    父亲像是自言自语:“嗯!这样说来,这里是个鱼米之乡呢!”“是的,这里的确是鱼米之乡。”大舅接话说。

    “鱼米之乡”这个名词,我以前只是听说过,没想到,我今天竟来到了这里,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欣喜。这倒让觉得,自己在来时火车上的那一番迷茫落寞,有些庸人自扰了。片刻后,我又有些不屑的在心里冷哼。哼!这里虽是鱼米之乡,却比不上我的家乡美!

    我正这样想着,妹妹说了话:“大舅,听您这么说,我们要去的那个地方,是不是每天都能有鱼吃啊?”

    没等大舅回答,父亲转过头来说:“瞧你这丫头!还没到那里呢,竟想着天天吃鱼了。”

    大舅笑着接话说:“没错,一年里啊,除了冬天,其他三个季节里,只要你想吃,每天都能吃到鱼。”

    我有点不太相信地问大舅:“大舅,您说的是真的?”“那当然是真的了。”大舅说。

    弟弟趴在父亲怀里,双手摆弄着玩具手枪说:“我要吃鱼!爸,我想吃鱼。”“你想吃鱼呀?没问题,到了那里让你吃个够!”大舅看了一眼弟弟说。

    大舅双手握着方向盘,继续为我们介绍说:“那里野生鱼很多,像排水沟里,浅水滩里,河叉里,只要是有水的地方就有鱼。那里有的人家里有网,闲了就到河叉里撒上一网,打上一些鱼来吃。要么,就是去排水沟里或浅水滩里去摸鱼。那里有的人并不爱吃鱼,无论是撒网打鱼,还是到排水沟里摸鱼,是他们的一种兴趣爱好。”

    父亲听着大舅说话,一个劲的点头。

    我听大舅说的这些,心里觉得这里的确很好,和农村比起来,就像“人间天堂”一样。我在心里想,家乡虽有迷人的地方,但这里也很不错。我甚至有些向往了,我们即将到达的那个地方——“人间天堂”!

    在那一刻,我忘记了失母之痛,忘记了家乡。但是,那只是一时的忘记。这里虽好,故乡却永远在我心中,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啊!那里有我的朋友、家人,那里地下埋着我挚爱的亲人,即使这里再好,也不能取代家乡在我心中的位置,就像母亲一样无可替代!

    “你们看!前面就是二农场养殖厂了”大舅把车速减慢了说。

    我凭窗向车前面望去,前面不远的地方是一望无际的绿色。眼看着那片无际的绿色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就像是用绿色编织的梦。

    不多时,大舅开着卡车载着我们,便到了那无际的绿色跟前了。原来,那是绿色的芦苇。

    那无际的芦苇,在我们走的路的右侧。芦苇一米多高,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绿莹莹的光,一阵微风吹过,如绿色的海荡漾着绿色的波浪,这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

    这时,大舅的说话声又在我的耳畔萦绕:“这里便是二农场养殖场的成鱼北库,你们再往南看!那边的一片绿色,便是成为南库了。”

    我向南望去,越过一大片池塘,远远地望见南面是一片绿色。

    听大舅又说:“我要说出这两个鱼库的总占地面积,你们一定会吃一惊。”

    “这两个鱼库的总占地面积是多少?”父亲问道。“一万六千亩。”大舅回答说。

    父亲笑了说:“一万六千亩?在家乡几个村子的土地加在一起,也不过这么多。”

    这养殖场只两个成鱼库的占地面积就是一万六千亩,我听了的确是吃了一惊。不过,我不光是吃惊,还有一点不明白,我不明白大舅为何对这个养殖场的情况了解得如此清楚。

    于是,我问道:“舅,您怎么对这养殖厂这么了解呀?您是做过这里的领导吗?”大舅一笑:“这里领导麻!我没有做过。之所以我对这个地方这样了解,是因为我的一个老战友是这里的厂长。他名叫李明胜,山东人。我和他的关系很好。我们每年都会聚上一两次,一起品茶,聊天,有时也会喝点小酒,这里的事情啊,都是他告诉我的。”

    我终于明白了。笑着说:“原来是这样啊!”“可不是嘛!要不然,这里的情况我怎么会知道得如此清楚呢?”

    片刻后,大舅又说:“昨天下午我已经和老李通过电话了,告诉他我今天上午送你们过来。”

    大舅开着卡车左拐右拐,拐了两个弯,又向前走了一段路,来到了一片家属住宅区前。

    我坐在卡车里向外望着,住宅区前是一个大广场。广场上除了北面留下一条五六米宽东西向的路之外,其他的地方,放满了割下来的芦苇,捆得整整齐齐的,一团一团的放着,也有一些矮小的芦苇散乱的堆在地上。

    大舅把卡车停在路边。他说:“你们在这里等我,我去找一下老李,看他把你们安排在哪里住了?”大舅说着,抬起左臂看了看手表:“现在是七点一刻,老李这个时候应该还在他的家里,我去他家里找他去。”

    大舅说着,打开了车门,下了卡车。父亲我们随后也从卡车上下来。我站在路边看着,广场东西两面各有两栋房子,尤其是东面的那两栋,东西两边都用砖垒起了两米高的围墙,把前后两栋房子围成一座院落。中间西面大门口的上方,有一个弓形刷着白色油漆的铁板,上面写着“二农场养殖场党支部”九个红色大字。广场西面的两栋房子是独立的,没有院墙,别的再没有什么了。

    我转过身来看广场北面,大舅已经走在家属区中间的路上了。

    那是一条煤屑路,约有三四米宽。我粗略地数了一下路两边的房子,两边各四排房,家属区后面,煤屑路的尽头,是一片绿色的芦苇,站在广场上看,与北成鱼库相连接。家属区东西两面皆是荒地,里面稀疏地长着些矮小的芦苇,和一些盐碱滩上独有的野生植物。

    我看着这里的房子,每户人家的院子都是用芦苇把子围成的,我按院门数了一下,每排房子有八户人家。我心想,一个养殖场就这么多住户吗?

    我正看着,目光流转间,看见从煤屑路的那头走过来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