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十五的月亮十七圆 » 第三十七章 郑浩

第三十七章 郑浩

    那一年是五月二日开始孵化鱼苗的。孵化的种类有鲤鱼、白鲢鱼、花鲢鱼、草鱼。鱼苗孵化的时候,恰巧我和孵化班的另一名女职工负责抬种鱼,有幸看到了孵化的全过程。

    种鱼的体重都在二十斤至二十五斤左右。产卵前,先要给雌雄种鱼注射催产药水,然后,放入孵化池中。雌雄种鱼在孵化池中交体的同时,雌种鱼开始产卵。产卵的过程很奇特。只见雄种鱼咬住雌种鱼前下侧的翅,雌雄种鱼顺着孵化池内壁在水里游得特别快,他们后边产的鱼卵就像是烧柴做饭时,烟筒里冒出的炊烟,一圈一圈的,实在是太神奇了!

    三至四天后,开始给孵化出来的小鱼喂一点蛋黄,再过三至四天,就把它们放入静养池里去了,开始为它们豆浆。

    开始喂小鱼豆浆的时候,因为,刚孵化出来的小鱼几乎是不动的,所以,需要人工将豆浆均匀的撒在小鱼周围,它们才能吃得到。小鱼渐渐地长大,它们运动的范围也越来越大,撒豆浆的面积也随之加大,这样一个月后,才能随意地撒豆浆了。

    孵化班的技术员告诉我,鱼苗长得均匀不均匀,这一个月是关键。

    我们每个人喂五个池塘的鱼苗。虽然,撒豆浆的方法都是技术员亲手教的,但是,我干这种工作时间太短,所以,撒得比较慢,比不了在这里上了几年班的老职工,他们撒得又快又匀。

    与我隔着两排池塘的是一位二十七八岁的男同事,他撒豆浆速度比我快很多,每次他撒完了他自己的,都会过来帮我洒。

    他一米七的个子,略显一点瘦。或许,是因为他每天在外面喂鱼苗的缘故,他的面色略显黑了一点。单眼皮。长得并不出色,但看上去也并不难看。

    虽然,我去年在孵化班上了一年班,但我对他的印象却极浅,我们并不是很熟悉。

    今年我上班后,每天都能见到他。和他接触了一段时间,觉得他这个人爱说爱笑的,待人也热情,还不错。

    他开始来帮我的时候,我是拒绝的。因为,我一向做事情都喜欢自己独立完成,再加上他是个男同事,一直和男性保持一定距离的我,就更不喜欢他来帮我了。只是他一再坚持,盛情难却,我也就只好由他了。

    渐渐的,我和他越来越熟悉了,他常来帮我,我在心里对他充满感激。每一次他帮我撒完豆浆,总会坐下来主动和我聊天,或是撒完豆浆,和我一起回料房,然后,我们一边往回走着,一边说话。

    那天上午,他帮我撒完豆浆后,和我一起坐在池塘边休息。我说:“这么长时间了,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子呢?”他说:“我叫郑浩。其实,你刚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就见过面了。“我们什么时候见过面呀?我怎么不记得?”“你忘了吗?我可是记得清楚呢!是一个下午,你带着你的弟弟妹妹,在孵化班北面的小木桥那里玩儿,那时,你弟弟秦烨才这么高”

    他说着,抬起右臂比划着,弟弟比他坐着高一点。片刻后,他继续说:“那天我有点不舒服,和班长请了假在宿舍里休息。下午,我洗了几件衣服,把宿舍里的水用完了,便去机井上打水。恰好看见你们姐弟三人在小桥旁。我还记得当时我问你,你们是新来的吗?你现在可想起来了?”我轻轻摇头:“没有。”

    郑浩眼望前方似是在回忆。他说:“虽然,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你,但我对那次的记忆却特别深刻。你还问我,你家就在这儿吗?我回答说,不,这里是我的宿舍。我记得我还问过你的名字,你回答说,你叫秦琳。我说我叫郑浩,没你的名字好听。”

    听他这么一说,我有一点想起来了,那是我们来养殖场的第一天的下午,弟弟要我带他出去玩儿,我们姐弟三人来到孵化班的北面的小桥边。那时,我的确看见一个男青年提着水桶到机井那里去打水。出于好奇,我站在小桥旁看着他,只是五年过去了,我早已忘记了那个打水人的模样。

    我看着他的脸,心想,这张脸,怎么和我做的承宇从桃树上掉下来的那个梦里,后来出现的那个陌生男人的脸这样像呢?后来,我又想,也许,是因为我以前和他见过面的缘故吧!所以,我的梦境里才有了他。

    我有刹那地失神。然后,我说道:“你这样一说,我记起来了,原来,那年到机井边打水的那个人就是你呀!”“是啊,那个人就是我。我现在还记得非常清楚,我当时问了你什么,你又是怎么回答的。”郑浩有一点得意地说。

    “你的记忆力还挺好的。”“我的记忆力并不好,只是,第一次见到你,对你的印象就非常深了。我现在甚至还记得你当时脸上的表情。那时,你和现在一样,梳着两条到肩长的辫子,虽然,脸上有淡淡的忧伤,却遮不住你的美,还有那与生俱来的傲气与自信。”郑浩目视着前方,像是一边回忆着,一边说。

    他从他坐的地方拿了一个土块,扔进了池塘里,水面立刻激起了层层的涟漪。他望着池塘说:“我在那一次见过你之后,就很少再见到你了。直到你上班后,经常从孵化班北面的小路上经过,我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你。人们有时谈到你,我才知道你和朱副厂长的女儿是同学,你们两个是一起参加工作的,我还听说你们两个干事情都非常出色,人们称你是穆桂英,称朱副厂长的女儿是花木兰。”

    我笑着说:“那不过是玩笑而已,不能当真。”“那不只是玩笑,整个孵化班,甚至整个养殖场的人都知道,你们两个无论干什么都是最好的。”

    我微笑着不说话,但内心听郑浩这样说还是很自豪的。

    听他继续说道:“去年你调到孵化班上班时,我家里那时正盖房子,我一直在我的老家,直到秋天的时候我才回孵化班上班。你那时不太爱说话。虽然,我们在一起上班,但却没有说过话。”

    就这样,郑浩时常来帮我撒豆浆,休息时,他有时会和我说起他家里的事,慢慢地我知道,郑浩的老家在HEN省大别山腹地,宜阳县许家夼村。那是一个离县城三十里半山半平原的小村庄。

    他的父母共生了三个孩子,郑浩是最小的那一个,他上面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他哥三年前因患癌症去世了。他嫂子和他哥两个人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孩子,他哥去世一年后,他嫂子便改了嫁;郑浩的姐姐比他哥小两岁,早已结婚了,婆家就是许家夼的。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在乡中学读初中,小女儿在村里读小学。

    郑浩家里原来是贫农成分,因他家的成分好,一九七二年春,郑浩高中刚毕业,就被保送上了大学。一九七六年春郑浩大学毕业。因为,当时大学生的分配政策是“社来社去”,也就是从哪里来,大学毕业后还回到哪里去。所以,郑浩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他们村里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当时,他的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上了大学,回来还在村里劳动,有点太可惜了。正好,郑浩有个本家叔叔在海湾农场这边工作,而且,还是个干部。

    郑浩的这个本家叔叔,和郑浩的父亲,两个人从小就在一起玩儿,两家的关系一直都很好。郑浩的本家叔叔每逢春节回来,都要找郑浩的父亲,和他一起喝喝酒,聊聊家常。

    一九七七年春节,郑浩的这个本家叔叔回家乡过春节,和郑浩的父亲一起喝酒的时候,郑浩的父亲和他说起了郑浩的事,问他叔叔能不能把郑浩的户口办到农场去?让郑浩去那里上班。郑浩的叔叔竟然很痛快的答应了。

    就这样,一九七七年夏天,郑浩在他的本家叔叔的帮助下,把户口迁到了海湾农场。

    郑浩刚到农场的时候,被安排在了二农场三队稻田里干活。

    虽然,郑浩是在农村长大的,但他上有父母,下有哥哥姐姐,他以前除了上学以外,基本上没有干过多少庄稼地里的活。在稻田地里干活,他觉得特别累。于是,他去找了他的本家叔叔。和他叔叔说,这里的活我干不了,您还是让我回河南老家去吧!

    他叔叔听了,觉得要是这样让郑浩回去了,有一点对不住郑浩的父亲。于是,他对郑浩说:“干不了没事儿,叔叔再给你找个清闲一点的单位上班去!”

    就在那一年的冬天,郑浩他叔叔托关系把郑浩调到了二农场养殖场上班了。郑浩来到养殖场以后,感觉这里还不错,是个好地方。到现在,他在这里已经上了五年班了。

    郑浩今年二十八岁,到现在还是个单身,连个对象也没有。据他说,在婚姻上,他的父母希望他在家乡找一个姑娘做媳妇。一来是,农村的姑娘吃苦耐劳,会过日子;二来,郑浩常年在外面上班,他若找个本村或是邻村的姑娘做媳妇的话,郑浩的父母有一些干不了的农活,女方还能帮上一点。而郑浩,却愿意在农场这边找个对象,省的结婚后两个人长期分居。

    三年前,他们村里有人给他连着介绍了两个他们村的姑娘,可是,都没有成。在农场这边,他当干部的本家叔叔,又找人给郑浩介绍了两个农场这边的女孩儿,人家又嫌弃他老家是河南的,离农场这边太远了,也没有成。所以,郑浩的婚事就这样搁置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