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汉圣祖 » 第八章 关山月!

第八章 关山月!

    南宫外不远处便是洛阳南市,此地乃是洛阳城商贾集散之所在,食肆商铺比比皆是,吆喝叫卖声更是此起彼伏。

    刘裕没有急着回府,而是在南市闲逛起来,由于南市属于内城,没有普通百姓,往来行人也都衣着不凡,就连贩夫走卒都给人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

    走了一阵儿,多少有些饥饿,便走进一家食肆中。

    来到店内,刘裕皱了皱眉,此时还未到正午时分,可这食肆内已是座无虚席,伙计们忙着招呼客人,竟也没人管他。

    刘裕眼尖,看到还有最后一张空桌子,连忙坐了过去。

    “小二!小二!”

    “来了!”

    随便点了些小菜,便将打发店家走了,值得一提的是,这食肆之所以生意如此之好,原因竟是洛阳城内只有这一家食肆可以喝到冀州酿。

    “难怪如此火爆,原来是因为冀州酿啊!”

    现如今冀州酿不仅在冀州闻名遐迩,即便是洛阳也是一坛难求,刘裕看着四周心里不免有些激动。

    就在他心中暗喜之时,打门口进来二人,一高一矮,一黑一白。

    “曹阿满,此地宾客如云,适合缘故?”那白面身长者看着此间人声鼎沸皱眉问道。

    “哈哈,本初兄有所不知,此间有美酒冀州佳酿,故而日日熙攘!”面黑者看了一眼说道。

    说着无意,听者有心。

    刘裕听到二人对话,心中已有了猜测,环顾四周发现周围已经座无虚席,于是便给自己到了一杯酒,端起酒杯说道:“二位,此间客满,不如同饮一杯如何?”

    来的正是一代枭雄曹操和四世三公的袁绍。

    曹操闻言看了一眼刘裕,见此人气度不凡,衣着华贵,眼中精光一闪大笑道:“哈哈,如此某便却之不恭了!”

    说着便大刺刺的坐了下来,抬眼对袁绍说道:“本初兄,站着作甚!快坐下与这位兄台吃些酒水!”

    只听那袁绍“哼”了一声,趾高气昂的坐了下来。

    待二人坐定,刘裕这才打量起二人来,这一瞧刘裕心中不禁莞尔,曹操身材短小,面容黝黑,长相十分普通,反观袁绍则是身材高大,气宇轩昂。

    只见那曹操也不客气,先是给袁绍杯中斟满酒,又给自己倒了一杯,举起酒杯道:“某乃曹操,字孟德,这位是袁氏长子袁绍,袁本初,不知兄台如何称呼?”

    刘裕嘴角噙着笑容说道:“在下刘裕,字为善,久闻二位大名,今日有幸得见!”

    曹操闻言肃然起敬,大呼道:“可是河间刘为善乎?”

    “正是在下。”

    袁绍不解,转头看向曹操,目光中透着询问。

    “本初兄有所不知,此人乃是河间王之子,现任雁门都尉,这冀州酿便是为善所制。”此刻的曹操还只是洛阳北部尉,刘裕不管是官职出身都比曹操强。

    袁绍这才收起轻慢之色,举起酒杯说道:“某非敬你官职,单敬你汉室贵胄耳!”

    袁本初啊袁本初,怪不得你斗不过曹操,刘裕不动声色地瞅了袁绍一眼,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三人放下酒杯,曹操说道:“听闻为善兄被天子封为雁门都尉,为何会到洛阳?”

    刘裕告诉二人来京城谢恩,不日便会赴任。

    三人一边吃酒,一边畅谈,没多久曹操便有些醉意,眯着眼道:“为善初到洛阳,可知洛阳城今日有一桩趣事乎?”

    人妻曹能有什么趣事,刘裕不禁有些好奇。

    曹操趁着醉意又说道:“蔡议郎今日在府中宴请诸方士子,操心向往之,为善何不与某同去一观?”

    刘裕听罢顿时来了兴致,蔡邕何许人也,执汉末文坛牛耳,能得到他的赏识,必定会博取天下士子的认同,这可是个出名的大好机会!

    不就是吟诗作赋吗,自己随意背它几首千古名篇,还不赢得满堂喝彩。

    “有这等事?孟德兄快快带路,我等前去观之!”

    说罢,刘裕率先起身,三人勾肩搭背的走出食肆,朝着蔡府而去……

    远远地,刘裕便瞧见蔡府门前宾客盈门,蔡府仆从正恭敬地将往来士子引进门中。

    三人来到门前,袁绍上前昂首挺胸说道:“袁绍求见蔡公。”

    不得不说,袁氏子弟的名号确实好用,那仆从听罢立即将三人引入府中,三人在袁绍得意的神色中大摇大摆地走入蔡府。

    蔡邕只是一郎官,府内并不奢华,不过却也还算雅致,像是个文人府邸。

    正厅中,一中年男子坐于堂上,看着堂下诸多文人士子觥筹交错,摇头晃脑,时不时呈上一篇诗赋让自己鉴赏,蔡邕暗自欣喜。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蔡邕便有些遗憾,此番竟没有一篇诗赋可称佳作。

    曹操已经游离于众士子之间谈天说地,袁绍更是被众人围在一起,有如众星拱月一般,明明是畅谈诗赋,这二人却搞得像是在结交名士。

    刘裕暗自摇头,独自坐在角落也不与人搭话,静静地品酒。

    “阁下何人也?”身旁一人见刘裕独自饮酒,上前问道。

    “河间刘裕,敢问足下大名。”

    “噢!某当是何人,原来你便是那仗着汉室宗亲换取官职的刘都尉啊!”那人一听刘裕之名,阴阳怪气地说道。

    刘裕也不生气,嘴角噙着笑容,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不管什么时代,总会有些酸腐士人,他们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谁都比不过自己。

    那人见刘裕戏谑地笑容,有些气急道:“此间皆饱学之士,汝来作甚?”

    “还能做甚,定是来攀附风雅!”

    “是也!是也!难不成刘都尉这等武夫还能有文章传世?”

    廊下众人纷纷嘲讽道,声音渐渐传到了蔡邕耳边,蔡邕放下酒杯,扫视刘裕道:“足下便是河间王之子刘裕?”

    刘裕连忙坐起身来拱手说道:“末学后辈,见过蔡公!”

    “可有文章?”蔡邕好文开口问道。

    “哼!此人能有什么文章,不过一武夫耳,仗着家世得来官职!”先前的那人嘲讽道。

    “你这厮好生无礼!为善贤弟不与尔等计较,尔等却变本加厉!”此时的曹操还十分冲动,见此人出言不逊大声呵斥道!

    “似尔等这般碌碌小人,只能夸夸其谈,嫉贤妒能,当真是枉读圣贤书!”泥人尚有三分火气,刘裕此刻也有些生气。

    “不过就是吟诗作赋,某有一篇,请诸君静听!”

    刘裕举起案上酒樽一饮而尽,将酒樽随手一扔,环顾众人朗声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听到这里,蔡邕已经站了起来,目光火热的盯着刘裕

    刘裕借着醉意继续吟诵道:“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毕竟是在汉末,文风不能太超前,诗仙李白的这首关山月也算是乐府旧体,用在此时刚好合适。

    吟罢,刘裕看着众人呆若木鸡的神色,轻蔑地笑了笑,对蔡邕道:“裕不日便将前往边关,有感而作,还请蔡公指点!”

    大堂内落针可闻,有学识的在回味刘裕这篇诗文,而先前那些挖苦刘裕的早已羞愧难当。

    至于蔡邕,呵呵!怔怔地站在原地,双眼紧闭,不知在想些什么。

    “蔡公!蔡公!”刘裕再次出声。

    蔡邕这才回过神来叹道:“刘都尉大才!只这一篇,不出数日都尉之才必将传遍洛阳城!”

    嘶!

    周围士子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只一篇便可名震京城,他们此刻终于意识到这是何等佳作!

    “哈哈哈哈!尔等方才说为善贤弟不通文墨,此时还有何话说!以操观之,此一篇足以胜尔等千百篇!”曹操兴奋道,同样身为青史留名的大诗人曹操自然知道刘裕所颂诗文的不俗。

    刘裕内心毫无波澜,毕竟是诗仙传世之作,怎么可能连他们都镇不住,只是有些可惜,这样的大作对着一群百无一用地书生卖弄。

    众人神色各异,没有人注意到角落中还有一人饶有兴致地凝视着刘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