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糕干情缘 »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一章

    第三天早晨王亮的病情有了好转,他就要了一碗粥和一个贴饼子、一盘咸菜,坐在了炕头上吃了起来。他一边吃着饭,一边抬起头来向前观看,忽然发现在他的前方的墙壁上写着很多行大字。他仔细观看,只见那墙上写着:“客人住店注意事项:1、请客人看管好自己的物品,行李、衣服。2、丢失物品,本店概不负责。3、如有贵重物品,可交与柜台保管。”

    王亮此时不由得有些气愤起来,再看他的左右两边的墙壁上同样都写着客人住店注意事项。这时王亮更加的气愤了,他恨自己,当时为什么只顾自己吃喝,没有好好的看看这客人住店注意事项。而且当时店小二还特意的提醒自己看好自己的物品来。他感到自己很废物,卖糕干赔钱,住店又丢衣服又丢糕干。这真是比猪还笨,真是笨蛋废物到家了,除了我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了。他越想越生气,越想越窝火。

    吃完了饭,他冷静了下来。他很快的走到柜台上开始结帐,一算这几天连住店,在看病还有吃喝的消费共计一百多个铜板(一百二十文银),好在王亮带的盘缠还够用,不过也是所剩无几。那店老板又给王亮减免了十个铜板住店的费用。王亮很是感激,于是就从篮子里拿出了两包糕干,以感谢店老板的照顾之情。

    王亮的糕干,早已被店老板放到了店房内的库房里,这是店老板为了防止糕干再次丢失。

    王亮结完了帐,很快的将糕干装在了小推车上,又很快的刹好了车。然后就问店老板:“老板我要卖这糕干,到哪里去卖好?”

    店老板说道:“你推着车子往南走,也就是十多里地的路程就到海河边儿了,到那去卖肯定能卖上好价钱。”

    ……王亮谢过店老板,推着车又往南边走去。约十一点钟时,王亮就到了海河边。

    放眼望去,这里非常的繁华、热闹,马路两边,高楼商铺林立。马路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南来北往的人们真是人山人海。王亮还看到了,在海河边的不远处,有一个码头,那码头上有很多来往的行船。那里的人们更加的拥挤,人们排着长队有上船的,也有下船的。此时王亮的前后左右到处是人头攒动,川流不息的人们熙熙攘攘。他们身穿各种各样的衣装,打扮时尚,人们有穿红挂绿的年轻美丽的少女,有穿锦缎旗袍美貌的少妇。有穿长袍大褂的先生、商人。也有穿着破衣烂衫的乞丐。王亮看得眼花缭乱,顿时就傻了眼。宽大的马路上,到处是车和人。人们有担担的、推车的,有领着孩子穿行过马路的,有挎着篮子急速行走的。

    王亮推着车再也不敢向前走了,他很是害怕车子碰到人。只见他把双眼瞪得又圆又大,推着车左右的摇晃,就是不敢往前走了。不一会儿在他身后的人急了:“你瞎晃悠嘛?往前走哇!”“别老站着道挡着人,赶紧的往前走!”一个乞丐模样的人,用胳臂猛然撞了他一下,厉声说道:“往前走!老袒儿!”王亮一个踉跄差点翻车摔倒,吓得他出了一身的冷汗。王亮回头一看,那人穿得破破烂烂,双眼瞪得又圆又大冒着凶光。王亮吓得又急忙的回过头来。此时王亮毫无办法,只得拐了个差道停了下来,他的头蒙蒙的发大。

    过了一会儿,有一个留着长白胡子的老头,手里拎着一个鸟笼子,悠闲的从河岸的西边走了过来。王亮急忙的上前问道:“大爷我要卖糕点,上哪里摆摊好?”那老者往身后指了指说道:“你顺着河边往前走一百米远,那里有很多摆摊儿的。”

    王亮顺着老者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在前边不远处有很多摆摊儿做买卖的,而且那里好像是离码头不远。那里停靠着很多的大船,人非常的多。王亮很是兴奋:“谢谢大爷。”说着他推起车急忙的往河岸边的码头走去。

    河岸的码头边不远处,摆摊儿做买卖的人很多,有卖花鸟鱼虫的;有卖蔬菜水果的;有卖百货服装洋布的;有卖烟酒茶糖的。各种摊位一应俱全。还有卖耗子药的;有耍把式卖艺的;有卖大力丸的。这里不但做买卖的人很多,买东西的人也很多,而且还有很多闲逛的看热闹的人。并且这里还有很多上下船的旅客,真是热闹非凡。

    王亮在一个海河边的地带找到了一个空地,他刚摆好了摊位,就有两个胳膊上戴着红袖章的市场管理人员来到了摊位上,其中一人开口问道:“你卖嘛东西?”

    王亮忙答道:“是糕干,就是用大米面做的点心。”

    那人听后便说道:“这里是百货区,你到食品区摆摊儿吧。”

    “那食品区在什么地方,我头一次来,不知道在哪里呀?”

    “你跟我们来吧。”

    王亮又把摊位上的糕干装上了车,推着车子跟着这两个人来到了食品区。那两个人又帮王亮找了一块地间儿,王亮很是激动:“我谢谢二位。”

    “不用谢,你交一下摊位费十个铜板。”

    “好我交”

    王亮交完了十个铜板的摊位费,那两个人离去了。

    王亮摆好了摊儿,将一块木牌摆放在了摊位上,那木牌上写着“杨村糕干”四个大字。这是王亮为了这次卖糕干方便特意制作的,也别说这样就省去了王亮的很多事,他不用再大声的吆喝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他卖的东西。刚摆下摊儿不久,就见一个叫花子模样的人来到了摊位上,只见这人,穿着一身破破烂烂的衣服,手里拿着一副呱嗒板子,头上戴着一顶破旧的无沿儿的帽子,浓眉大眼小瘪嘴。他站在摊位前,冲着王亮就呱哒上了:“打竹板,哗啦啦,老板就要把家发,买卖兴隆似火红,老板欢笑把客迎。呱哒哒、呱哒哒。”那叫花子的板子响个不停。

    王亮听后很是高兴,他看了看那叫花子,觉得很有意思,那叫花子说得很是好听,然后他就冲着叫花子笑了笑。以表谢意。

    那叫花子看了看王亮,又是接着打着他的竹板:“呱哒呱、呱哒呱,打竹板响连天,老板的生意很赚钱,生意好来客人笑,杨村糕干香又甜。呱哒哒、呱哒哒”

    王亮听后更加的高兴了,只见他双手抱拳向那个叫花子深深的作了一个揖,然后又冲那叫花子笑了笑。

    那叫花子还是不停的呱哒着他的竹板子:“老板发大财,财源滚滚来。左边来,右边来,四面八方财源滚滚来。呱哒哒、呱哒哒”

    王亮不知这叫花子要干什么,感到很是奇怪:“这叫花子,这是要干什么呀?怎么老在这里呱哒哒、呱哒哒的说着好话,唱着喜歌呀?也别说,他打的竹板还挺好听的,可是他不能老在我这里呱哒哒的打竹板呀?他怎么也不走呀,老这样我这买卖可怎么做呀?”想到这些王亮有些着急起来。

    原来这叫花子打竹板儿唱喜歌,就是向主人要饭呢。你不给他东西,他是不会走的。一般人都很怕那打竹板要饭的,只要是这种要饭的,人们见后就会很快的拿上一些东西打发他走人。可是王亮不知,而且还一个劲儿的冲那叫花子笑,并且还一个劲儿的冲那叫花子作揖。

    此时王亮的摊位上,围上了很多人,听着那叫花子呱哒着板子,唱着喜歌。

    那叫花子,呱哒了半天板子一看王亮无动于衷,便有些生气起来,只见他还是不停的呱哒着他的竹板大声喊道:“老板发大财,财源滚滚来!”

    王亮还是没有反应,那叫花子也看出来了:“这是个乡下的老袒儿”因此他很是生气。他的嘴上也就没有了把门儿的了,说出的话来真叫个缺德损。只见他把那竹板打得更响了:“呱哒呱,呱哒呱,打竹板,哗啦啦,老板就要败了家,着了火,烧了家,大火差点烧死了他的妈。呱哒哒、呱哒哒”

    这时摊位上已经围了很多人,人们听后一阵哄堂大笑:“哈哈哈哈。”

    王亮听后,真是又气又恨,脸色铁青。

    那叫花子,还是一个劲的不停的打着他的竹板:“打竹板响连天,杨村糕干坑人钱,又发臭来又发酸,老板马上就玩儿完。”呱哒哒,呱哒哒。人们听后又是一阵哄堂大笑“哈哈哈哈”这时有人笑着说道:“这老袒真叫哏儿,怎么这么死心眼儿呀?”

    此时王亮恨得真是咬牙切齿:“这他妈的小瘪嘴,真他妈的可恨”他真想走向前去狠狠的揍那叫花子一顿,他的心里一个劲儿的骂着:“妈的,我是招你了还是惹你了,无冤无仇的,你一个叫花子,这样的在我的摊位上搅和,还这样骂我。”他有心要和这个叫花子理论,但他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前又讲不出来话,而这叫花子的板子打个不停,还在呱哒哒、呱哒哒。这把王亮急得满头大汗。他只得干瞪着眼看着,不知如何是好。然而这叫花子,却不断的打着他的竹板:“呱哒哒、呱哒哒、老板的买卖真不好,杨村糕干没人要,又酸又臭又发霉,谁买谁倒霉!”人们听了更是一阵哈哈大笑。围观的人们更多了起来。把王亮气得真是怒火冲天,急得他头发大,蒙蒙的作响,浑身上下一个劲儿的哆嗦。

    这时有个小伙子,捅了王亮一下说道:“你赶紧的给他拿上两包你卖的东西,让他走不就得了吗?”

    王亮恍然大悟,急忙的拿了两包糕干给了叫花子,那叫花子接过糕干,又打起了快板,王亮又急忙的拿了两包糕干。那叫花子接过糕干转身离去。王亮终于松了一口气,但心疼得他都要哭了,悲愤到了极点:“我怎么这么倒霉啊?这糕干一包还没有卖出去,就碰上了这个可恨的叫花子。”

    那叫花子很快的又到了另一个卖糕点的摊位上,他刚打了两下竹板,那摊位上的老板急忙的拿出了两块点心说道:“你快上别的摊位吧,那叫花子拿了两块点心转身走了。”

    王亮看后这才明白:“这叫花子惹不起,人家不是没事白白的给你唱喜歌的。我这是干什么呀?又是冲人家笑、又是作揖的,活该让人家看热闹。”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五大三粗的穿着时尚的小伙子,来到了王亮的摊位上,那人看上去长得很凶,横眉竖眼,只见他到了王亮这摊位上伸手就拿了两包糕干,王亮只是直着眼看了看,没敢言声。王亮更加的气愤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呀?怎么都冲着我来呀?我这买卖做的,打那第一天开始就没得到过好,而且还一天比一天的倒霉。”王亮气得真想收拾东西推车走人,但他又很不甘心,因此也就没有动地间儿。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下午他的生意很是不错,他卖出了三篮子的糕干,而且价格也很高。一开始他卖四个铜板(四文钱)一包,很快的就卖了一篮子。但是紧挨着他的摊位的一个卖糕点的人说:“你卖的这东西太便宜了,这样我的糕点就没法卖了,你不能这样做买卖。”王亮听后很是高兴,就把糕干长到了五个铜板一包,接果到了天快黑时又卖出去两篮子。那些买糕干的,很多人都是上下船的旅客,他们有的人一买就是十包,二十包的买。这使得王亮更加的无比的激动了,他终于看到了光明。

    天慢慢的黑了下来,那些做买卖的摊位上都点上了气灯,依然的做着买卖。码头上依然是来往的船只不断,上下船的旅客依然是很多。

    天实在是太黑了,王亮没有准备灯,也是实在是看不清了,只得收了摊儿。于是他就找了一个小旅馆住了下来。这一天虽然很劳累,但王亮很是高兴,此时在他的心中,燃起了无限的希望……。

    第二天一早,王亮接着摆摊儿,这天他抽空卖了一盏气灯,一直摆摊儿到了夜里一点多钟,卖出去了八篮子的糕干,王亮更加的激动不已……。

    四天后,王亮终于把他的三十多篮子的糕干全部卖完了,除了一切开支,他还赚了三百多个铜板(三百文钱)。他万分高兴的推着车子踏上了回家的路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