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年代文,重回1985 » 第八章喜事临门的烦恼(二)

第八章喜事临门的烦恼(二)

    和同事的关系应该说还算是可以,不过也只是因为他们都是一样吃苦受罪干活儿的人而已,大多数都是四十左右了,年龄不大不小,人到中年了,上有老下有小,正是年富力强家里面负担最重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大多数读书不成早早就参加了工作挣钱,挣多少那是一个问题,但至少也可以让家里的负担轻了不少,日子过得宽松不少,最关键的是养家的负担不再是全压在了做父母的身上了。

    如今他家里面有一个准大学生,还有一个学习成绩不错的上高中的闺女,两年之后就又可能多一个大学生了,说实话,家里面的日子过得太紧张了,送走了自家老爷子和老泰山已经三年了,如今他和孩子妈才刚刚还了完了从职工互助金那里借的钱,如今家里几乎没有什么积蓄,他有点害怕了。

    从他十四岁从中学退学报名参加工作已经有快三十年了,说实话他一直都在咬牙坚持着,这么多年过去了,就是铁人也觉得有点累了。

    可小儿子说出的话让他感觉到了一些失落、伤感甚至还有些愤怒。

    一直以来都是大家长的他第一次觉得自己有些失去了做家长的尊严,本来很想痛揍一顿傻小子,最后还是一忍再忍放下了。

    自己生的孩子,再傻又能怨谁?难道怨他?

    孩子自己愿意这么傻吗?

    孩子自己肯定不会愿意,可又是谁让他这么傻的呢?从根源上说,这还是他和孩子妈的问题啊!

    再说了孩子再傻那也是自己生的,亲啊!

    没看孩子他刚刚帮他妈洗完了衣服回来,就又想着帮他按摩一下自己的腰疼的部位,虽然年龄小又没怎么干过活儿没有什么力气,费了好大劲也没有什么效果,但至少他作为孩子他爸是真得非常满意啊!

    自己的孩子很傻又有些笨,但绝对不缺孝心和对他们夫妻俩的亲近。

    人就得要想开些就好了,什么事儿它都是有不好的一面就有好的一面。

    大儿子倒是聪明能干,但那心思也是野得很,还没有上大学,心早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将来女儿是不是应该也是一样?

    这个真的不好说,但他至少可以肯定笨笨的小儿子考不上学校,将来顶替上班之后肯定会会留在他们夫妻身边,他们夫妻俩必须要为小儿子将来的生活多花费一番心思,但至少身边有人,将来老了也不会寂寞空虚吧?

    “老刘,想什么呢?一会儿要加班干活儿,活儿干完了有加班饭!”

    “这意思是没有钱吧?”

    “那你以为呢?让你美美吃一顿好的就不错了,再给你发钱,做什么美梦呢?好事儿都是你的了。”

    “嗨,我这不是孩子上大学缺钱了吗?就想的挣钱了吗?”

    “知足吧你!我儿子要是能考上了大学,我做梦都能笑醒了。唉……,一家有一家的难吧!”

    “嗨,你闺女儿三年之前初中毕业不是就考上中专了吗?我记得她和我家大毛还是同学了吧?”

    “是,闺女儿是不错,可她两个哥哥就太麻烦了。都等着顶班呢!老大已经准备顶他妈的班,可我这距离退休还有好几年呢!老二等不及了啊!”

    “呵呵……,那是因为你结婚早,孩子都大了嘛!”

    “谁说不是呢?当年老人都说早结婚早得利!如今倒好了,力是得了,不是帮助的力而全都是阻碍的力!我也一样愁得不行啊!”

    老刘同志和自己的小组长老乔一边说工作一边低声控诉着自己的生活不如意。

    可能这就是同龄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吧!说了一通听了不少,彼此心里的不痛快还在,但没有原来那么压抑了。

    活儿并不复杂,尤其是对两个老师傅而言,不到一个小时就干完了,就这还是专门拖延了一会儿,就为了能吃上一口加班饭,标准不高,但总比自己家里面做的味道好,而且还有充足的油水。

    对于这次加班老刘很满意,自然也和他的小组长老乔人特别会说话有关。脾气不好的老刘同志,只要毛捋顺了,还是很好说话的,干起活来那也手拿把掐,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没有多喝酒,还是以前老乔同志留在食堂里面的那不到半斤的散酒,和老刘同志一起分享一下,饭吃完了各回各家,心情莫名其妙地似乎好了很多。

    “男人只有最无奈的时候可以稍微休息一下才好,如果可以那就喝一杯酒让自己放松一下那就更好了!男人也不是铁打的,该累的时候一样会觉得特别累!”

    老刘同志不由得想起了自家老爷子曾经偶尔对他说过的话,如今的他更加理解了。

    如今的他已经不是曾经那个年轻的人了,不仅仅是身体变老了,最可怕的是他的心也变老了。

    越来越害怕困难,也没有奋发图强的信心,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他都没有注意,偶尔也会把内心深处的惶恐不安借着管教孩子的理由发泄一下。

    年轻的时候,他可不是这样,有问题就解决问题呗!只要人愿意努力这个世界上哪里会有那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

    学习能力强,人又勤快的他虽然个子不高也不一样找到了高个子的媳妇儿了吗?

    可如今为什么会成了这样?

    当年老爷子是不是也是这样?人越老就越是想的多,想的越多胆子就越来越小了,越来越害怕改变了?

    确实如此,其实大儿子在本地和沪市上大学,最大的区别就是一年生活费可能要多不到一百块钱吧!可他为什么会反对?大概就是怕他去了沪市对家里面的生活会有影响吧!

    估计大儿子也发现了,是不是会非常不满意,甚至会有些抱怨?

    他是在老家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快上学的时候才回的城里,本来就对这个家里有很多不大满意,看看他对他弟弟的态度就知道了,冷漠、冷淡到几乎无视,反而是和他经常吵架争论不休的女儿和他关系更加亲密一些。

    孩子大了依旧还是个孩子,做什么都只从他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不理解他们夫妻俩当年是有多么的迫不得已才把他送回老家,一个大男人在那个时候硬是被逼着成了模范丈夫,家里面很多的家务活儿都是他在做,尤其是一日三餐。

    大儿子只觉得他自己曾经受过了委屈,可他当年不也一样委屈?

    溜达溜达半个小时左右,老刘同志慢慢地从工厂的食堂走回了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