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周天下 » 第七章 说书人

第七章 说书人

    《五代史补》:世宗在民间,尝与鄴中大商颉跌氏,忘其名,往江陵贩卖茶货。

    江陵,城郊。

    江陵作为古往今来兵家必争之地,能够在五代乱世期间避免兵戈,从某一方面来说离不了高家父子多年来的苦心经营。

    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贯穿了江陵大地,时时刻刻滋润着两岸的人们,多少年来见证了纷纷扰扰的悲欢离合。夕阳西下,熙熙攘攘的沿江大道此时只剩下稀稀疏疏的几个人更是增添了几分萧瑟之感。

    沿着江堤一棵合抱之围的大柳树下一个简易的草棚,此刻,一堆男男女女和七八个小孩正聚精会神的听一个瘦削的老者说话。

    那说话人大约五六十岁的年纪,穿着一件破布袄,只见他拿着一对乌黑发亮的木板往桌子上面一拍,右手拿起一根小木棒在旁边的一张皮质发黄的羯鼓上面连连敲了几下,唱道:

    “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路走中央。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

    那说书人说完这首诗以后将那木板敲了几下接着道:“这首七言古诗说的是这人世间善恶终有报,万事皆由因果。说起来我们说书人也是借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劝诫大家向善,这做人只有行得正才能站得直。但是现如今老头却有些疑惑了,只因这世道真是让人一言难尽。”那说书人喝了一口水接着说道:

    书接上回,上回咱们说道昔日大唐庄宗皇帝少年时便有并吞天下之志,却说这飞虎子因为连年征战,52岁的年纪便行将就木,临终之时将自己的将自己那宝贝儿子庄宗皇帝叫到了自己的跟前,郑重其事的将三支箭交到了他的手中,说道:“梁国,是我的仇人;燕国的刘仁恭,是我亲自任命他为燕王,而契丹国主曾经跟我结拜为兄弟,但是他们两个现如今都背叛了我投靠了朱温那狗贼,这三件事可以说是我平生的遗憾,现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了我的愿望。”说完这些便撒手人寰。

    话说这庄宗皇帝也是一代人杰,自从接收了父亲的遗愿以后,便将这三支箭放到了祖庙当中,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正是: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说书人用力拍了拍面前的惊堂木,接着说道。

    这庄宗皇帝豪情万丈依靠一己之力先是攻克了幽州将那刘仁恭父子二人用绳子绑到了祖庙的前面,然后乘机覆灭了不可一世的大梁,接着便发兵北上将北方的契丹打得一塌糊涂,当时真是一时之豪杰啊!

    “哎!只可惜······!”这老者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下面的众人顿时议论纷纷。

    “先生,接着发生了什么啊?”

    “对啊,先生,不要卖关子了。”

    ······

    那老者抿了一口茶,接着说道:

    只可惜庄宗皇帝取得这大好河山以后便没了进取之志,后期沉湎声色,用人无方,纵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猜忌杀戮功臣,横征暴敛,吝惜钱财,以致百姓困苦、藩镇怨愤、士卒离心,只短短的几年便葬送了这大好河山正所谓:

    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

    当年兴教门事变庄宗皇帝毙命于大火当中,真就是: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那老者说完这些,接着说道:

    老头本是幽州人士,只是可惜近些年那契丹坐大,再加上这晋国皇帝石敬瑭为了做皇帝瘾竟然做起了割地求荣的事,将咱们中原大地的门户幽云之地直接送给了契丹人,最让人可笑的是这石敬瑭最后还认了比自己小十多岁的契丹国主做自己的干爹,真是让人为之气结。

    各位看官,大家仔细想想,我幽云之人百年来都在抵抗着这批北方蛮子的袭击,想当年庄宗皇帝带着咱们杀得他们丢盔卸甲,现如今竟然让我们对他们卑躬屈膝,老头我全家都几乎丧命在契丹人手里,现如今更是不可能屈服于他们,所以就一路难南逃逃到了这里,个中辛酸实在是一言难尽。

    今日到这里实在是万般无奈便做了这说书先生服侍大家这一段故事,还请在座的诸位多加体谅,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说着将面前的惊堂木往桌上一拍,取出一个空盘子,在座的众人本就听的义愤填膺,当下便有村民从自己的囊中取出几枚铜钱放倒了盘子当中,不一会的功夫便得了四五十文。

    郭荣也掏出了几文钱放到了老者的盘子当中。

    却说郭荣傍晚的时候待到船一下码头便离开了高从诲的官船,因为高从诲一下船便被一群人簇拥着离开了江堤直往内城而去,郭荣便一个人徐徐的顺着码头来到了这家小酒肆当中,正巧赶上了说书人的故事。

    这说书人讲完就准备收拾自己的东西准备离开,众人也慢慢的作鸟兽散,只剩下几个小孩子依旧围着老人希望老人可以继续给他们讲一些好听的故事,毕竟这个时候孩子们的娱乐活动实在是有些匮乏。

    郭荣此时跟店家叫了一份米粥外加两块面饼,正准备大快朵颐的时候傍边传来了一阵骚乱声,顺着骚乱的方向看去,原来是几个青壮汉子正围着一个长相稍微有些怪异的汉子指指点点。

    只见这汉子大约五十出头的年纪已经略微有些发福,高鼻深目加上布满两腮以及下巴的络腮胡让人一眼就知道这人绝对不是中原人士。

    “各位壮士,我不是契丹人,大家手下留情啊!”那汉子倒是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话。

    “哼!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其中一个青衣汉子朝着那异邦汉子就吐了一口口水。

    “是,多半是北方的探子,先打他一顿,然后拿他去见官,说不定官府还会有赏赐呢?”另外一个汉子朗声道。

    “诸位,慢着,我这里可是有梁大人的手书!”那异邦汉子赶忙从怀里取出一张纸对着几个将要对他动手的汉子说道。

    “梁大人?”那几个汉子立马有些迟疑起来。

    这荆南梁大人可以说是如雷贯耳,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以说荆南能有今天的成就,高家父子功不可没,但是在高家父子背后的梁大人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然不知道这人所言是真是假,但是这几个年轻人却有些怯场了。毕竟如果得罪了梁大人的座上宾实在是有些得不偿失。

    就在几人想要退却的时候,忽然从背后传来一阵马匹的骚动声,接着几个官差朝大家走了过来朗声道:“就是他,莫要让那番邦人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