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域界之外 » 第十四章 虎骨经炼

第十四章 虎骨经炼

    清早,京城西面的一座四合小园中,传来一阵阵极有旋律的呼啸声,连带着骨节咔咔作响的声音,好在这处院子人烟稀少,否则定会引来路过行人的注意。

    黎林书身穿一身宽松的练功服,打过一遍《虎骨炼经》中的拳法,汗水染湿一身衣衫,整个人不停的喘气,全身经骨酸痛得厉害。

    不愧是武者炼体的拳法,黎林书学完人体经骨构造后,便开始修炼炼体的拳法。

    这套拳法的描述相当复杂,不仅需要拳脚到位,还需要调动气血,拉动全身各处经骨,黎林书以往没有过相应的锻炼,虽然力量惊人,可是在拉动韧带和骨骼关节时,还是痛得难以忍受,十多天过去,竟一套完整的拳法都没有打完过。

    好在京城这处院子之中,他体质特殊,这些日子在自家院子打了几口深井,井水清凉寒气浸入他的身体,让他舒服了许多,也有治愈回复的效果,全然不像海边村那边的潭水只能使用一次,饶是如此,效果也越来越差,恐怕再过一段时间就要失效。

    与此同时,他注意到,院子里的花草枯萎的不成样子,连那棵大槐树的叶子都开始泛黄。这让他对于自己的体制有些猜测,只是在海边村却为什么没有发现这样的情况?

    到如今,黎林书终于可以磕磕绊绊的打完一套完整的拳法。这套拳法的确不是张石天的家传拳法能够比拟的,他如今经过经骨锻炼,身体轻盈不少,也比以往更加灵活,最重要的是能够清楚的感受到身体力量的增强。

    经骨的淬炼并不需要分开,淬炼完成也没有什么标准,只有武者能够体会到那种身体随心所欲的感觉。

    不过如今的锻炼对身体的负担的确惊人,他找人买过一副《虎骨炼经》上记载的药房,直接花去了自己大半身家,效果的确不错,甚至比寒泉浸泡效果更好,可惜以他如今的身家就不用多想了,恐怕连大将军府要持续供应也会肉疼。当然大将军府也没有理由供应他修炼锻体。

    “得想个法子搞钱,而且得搞很多钱。”

    黎林书出身商贾,虽然极少参与父亲行商,对于其中门道还是了解一些,在这权贵横行的京城,与他们抢食无疑是自找死路。总的来说,苦哈哈想翻身,就要拿自己的命做赌注。

    “刚刚到这个是非之地,人生地不熟,贸然插手不熟悉的领域太过冒失,这些想法只能暂时搁下了。”

    现在这套拳法黎林书一天最多打两遍,再多就要伤到自己,还是没钱啊,期望能蹭一下其他地方的寒泉。

    黎林书近段时间在京城各个地方探查过,鱼鳞苑所在的区域,山清水秀,灵气逼人,其中的灵泉清冷诱人,仅仅在外围他就能感受到一股吸引力,八成是找人看过风水的。这让他对鱼鳞苑充满了期待。

    ...

    大将军府,兰寰看着手上的案卷,漫不经心的随口一问,“那人最近在做什么?”

    一旁的丫鬟道,“他院子里的人说他就到京城逛了两圈,其他时间都在宅子了练拳。”

    兰寰轻轻叹了一声,“武者炼体又岂是那么简单的?那拳法太过危险,还是让人通知他谨慎一些。”

    丫鬟应道,“是。”她看着兰寰,欲言又止。

    兰寰道,“有什么话就说吧,不要露出这副样子。”

    丫鬟拿出一个精致的锦盒,道,“今日贺家的公子又来府上,奴婢按小姐以往的吩咐说您不在。他留下了点东西。”

    兰寰沉默片刻,摇了摇头,“就不要拿过来了,退回去吧。”

    丫鬟低着头道,“是。”

    兰寰看着丫鬟手里的盒子,陷入沉思,在这个崇尚武力的世界,年轻男女成婚是比较晚的,但是到她这个年龄,大多都已嫁做人妇,兰炫膝下无子,只有一个独女,娶了她基本就能够一步登天,前几年有许多当朝文武官员想联姻,可是都被她拒绝了。

    她与父亲商量过,想要招个上门女婿,愿意上门的都是些世家庶子和寒门子弟,至于一般民众,自然不在将军府的考虑范围之内。这些人见多了,她的心思反而就淡了,随着她的年纪增长,已经很少有人上门提及此事,兰寰不及,兰炫也不急。

    那位姓贺的公子是当朝御史的长子,御史都是搅屎棍,逮谁咬谁,大将军府是丞相一派的,双方算是立场不同,兰寰自然不会与他有什么牵扯。

    她心中有些苦恼,本来她十分欣赏黎林书,又加之对她有救命之恩,想要以将军府对他培养一番,却没想到父亲极为排斥,现在倒弄的她十分尴尬,只能另外安排。

    “希望他能好自为之吧。”

    黎林书来到京城后虎头蛇尾,除了何酉和何夫人常来看望他,基本都在自己等我一亩三分地琢磨着修炼的我事情。

    ...

    京城,皇宫,一位身穿黄袍的少年正在翻看一封封奏折,他相貌英俊,面带温和的笑容,一眼看去,像是个面善的的邻家少年。

    “再过几日鱼鳞苑又要招收一批学生,丞相是什么个章程,与以往有区别吗?”

    他对着身旁一位面白无须,弯腰笑着侍候的中年宦官说道。

    这少年正是南澜国的皇帝赵启,当今朝局处于权力交替的重要时刻,许多人以为皇帝着急着亲政,视军政握于一手的丞相为眼中钉,肉中刺。

    其实不然,在小皇帝面前服侍多年的近侍知道,皇帝人前一副重视手上的权力,事事都要与丞相争个高下,对丞相藐视朝堂的不满。事实上皇帝对丞相极为尊敬,私下里对他执弟子礼,甚至有着舐犊之情。

    皇帝登基的时候才四岁,懵懂无知的年纪,他记得小的时候就在这座金銮殿中,几位辅政大臣在他面前几个争得面红耳赤的样子极为可怖,他低着头不敢说话,害怕得默默掉眼泪,只有那个低头不说话,严肃得没有一点表情的中年男人私底下给他塞了颗糖,小皇帝偷偷将糖含在嘴里对着他笑。

    皇帝登基后,几位大臣操持在各地平叛,每天都有不好的消息传来,上朝的时候那些朝臣在底下显露百态,尤为可怖,那时雍廉在四位辅政大臣中排名最末,属于小透明。

    有一天,雍廉对着小皇帝说,“这些人骄横无礼,不能做好臣子的本分,我需要陛下的旨意清除他们。”

    小皇帝吩咐近侍拿出笔墨纸砚,在一张黄纸上歪歪扭扭地写道。

    “雍廉奉旨讨贼。”

    一夜之间,雍廉发动兵变,手持皇帝手谕,几乎将朝臣全部换了一茬,雍廉独揽大权,在朝堂上说一不二,吵闹的朝堂一时安静下来,各种政事很快出了结果,下达地方,以严厉的律法督促官员办事,提拔一批寒门士子代替原来的官吏。

    近侍还记得政变那晚,皇帝没有如外界猜测的诚惶诚恐,而是兴奋的在宫里跑了好几圈,还摔了个跟斗。

    整顿军队,将吃空饷和克扣士卒钱粮的军官全部换掉,一时间军队乱了起来,雍廉不知道从何处找来一批武者,杀得人头滚滚。军队在极短时间恢复了战斗力,在一年时间将明面上所有的叛乱平定。

    朝廷重新踏入正轨,皇帝大了一点,许多让他和朝臣想破头的事情丞相一句话就能解决,随后以各种方式被执行下去,皇帝在朝会的时候说了一句,“真该让丞相当皇帝,这样天下就能安定下来了。”

    一句话过后,朝臣全部跪在地上,把头埋得死死的,包括丞相。

    小皇帝说说错了话,心中有些懊恼,但是在另外一批人的眼里,皇帝对丞相的权力已经开始不满,开始以反对丞相讨好皇帝,然后他们不出所料地登上了高位。皇帝没有为他们做什么,可是丞相私底下对他说,“皇帝要有自己的心腹,他们会为陛下做好一切事情。”

    然后朝堂就成了现在这般模样,皇帝与丞相的势力互相针对起来。皇帝已经明白了权力的意义,不再是那个口出狂言的稚子,他对丞相依然尊敬。可人总是会变,今时的你我未必是昨日的你我,未来不可测。

    “鱼鳞苑入学没有什么变化,只是丞相将出师的难度变大了。”

    皇帝收回思绪,开始思考这其中的意义,“世家子弟可以回家继承爵位,依靠家中的关系谋取差事,寒门子弟就只能一路死磕。”当然,要是有世家敢不顾及皇帝,欲要包揽权力,皇帝也不会干看着。提拔寒门是为了让当权更好的掌控朝堂,只有这些人才会为了一丝希望为皇帝搏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