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宇宙流浪说明 » 第二节 南京,南京

第二节 南京,南京

    曾经有三次到过南京,心中泛起的感受都不一样。

    第一次是大学时刻,大约2016年夏天。暑假前和女友说好等到八月份科目二考过,就跟她去南京旅游一周。

    我俩从六月份开始做起攻略,计算好住宿地区离各个景点的距离,在根据距离长短做好日程表。因为当时的她是马鞍山人,离南京只有十几分钟高铁的距离,对于那座城市比我熟悉,所以总编撰一直由她担任。

    经过最终确认,最后订好了玄武湖旁的民宿,按照南京屠杀纪念馆、钟山、明孝陵由远及近的游玩方式进行。

    制定好计划的两人就开始了攒钱模式——我瞒着家人——说学校因为技能培训晚放假两周,趁这段时间去一家甜品店打工。

    甜品店的工作很繁琐,每天需要八个小时的时间招呼客人、收银打杂。我不算很有耐心的人,竟也能一天天坚持下来。完工回到宿舍已是晚上,不喜欢足球的她除了视频跟我通话外,还会陪我一起熬夜看16年的欧洲杯。

    那届的葡萄牙一路踢得坎坎坷坷,C罗也足够努力带领球队向前。小组第三、淘汰赛两场加时,足够让人心悬的忐忑直到半决赛二比零淘汰威尔士才得到足够的安稳,但转念一想决赛面对法国,十二年的轮回万一重现,又让人心忧。

    打工生涯在决赛当天结束,我也乘当夜的火车返回故里。火车迈进原野开开停停,手机信号时有时无,偶尔跟她的联系也断断续续,决赛的直播更是经常卡顿。到后面,我耐不住性子,索性吩咐她明天早上告诉我比赛结果,便一人睡去。可躺在床上却睡意全无,只好卧在床头静静听车轮压过铁轨发出的“轧轧”声,思绪也不知飘向何方。

    第二天看她消息,失去C罗的葡萄牙的确看到绝望,但更稳健的防守加上艾德的神兵天降,终于把失去十二年的德劳内杯捧回里斯本。我一开始陷入狂喜,开始相信“破茧成蝶”一说,但之后发生的种种,却也难言“蝴蝶可以飞过沧海”这句话是否能在我身上实现。

    来自家庭的阻力遇上我们不成熟的想法,终究使“南京之旅”化为虚妄。双方微信互删后,我拿着打工的钱约朋友一起旅行,第一站定在泰山。两人在岱宗坊集合,带好饮用水、登山杖等装备便“雄赳赳、气昂昂”地往山顶进发。

    一开始,的确顺畅,我们与许多登山客汇成一条长龙,踏着被深夜露水滋润的阶梯不断进发。等到中天门,队伍退了下来,再过十八盘,只有寥寥百人与我们共赴玉皇顶。

    朋友看我身上被汗水湿透,说山顶风大,劝我花钱租一件军大衣。我没有领会,耳朵也好像听不见任何杂音。身体只一个劲地告诉自己你得向前,一直向前,不要停。

    我不知为何如此,或许答案有,只是不想去问。

    爬上泰山顶峰的时候已经凌晨四点多了,天空微微有破晓的痕迹。山顶的雾气依旧很重,租军大衣的师傅说等到太阳升起起码还要半个小时。

    我和朋友分吃了一个巧克力补充体力后,倚在一座岩石旁静坐。耳边不断风声呜呜,眼前雾气越发稀薄。等到凌晨五点多,太阳突然释放威力,丝丝雾气被蒸发不见。郁郁葱葱的山头处——被云层包裹的远方。一个蛋黄的球体慢慢显露形状,先是一点,后来轮廓被越来越大。轮廓下背光的翠绿的草木被染上墨色,而轮廓中的云层却越发光亮,明与暗的画卷在眼前铺开,山顶上的雾气也越发稀薄。我望着天边被朝阳染色的云彩,心思却飘到远方,此刻若是她能跟我一起欣赏,该多好。

    登完泰山,朋友便返回济南,只我一个登上前往BJ的高铁。列车刚出德州便遇上阴雨。我从车窗向外看,墨绿的平原在水汽中被翻滚,一棵高耸的白杨树矗立其中,好像大洋深处一座孤岛。

    “每个人都如同一个世界”。我不断回想这句话,或许世界并不相通,你看大地辽阔,却也是无数独木拼出来的。我把视线收回眼前,望着车窗不能成线的落雨,若有所思。

    于是,我再也没提起过她,也很多年没去过南京,更不会在生活中特意提起“南京”这个名字,只有偶尔寒暑假“返乡回沪”的旅途中,听到“列车已到南京南站”,心思才略有所动。

    第二次去南京已是18年年初,因为公司一些业务前往。

    等到会议开完,天色都已暗淡。我们乘地铁到新街口吃饭,等出站却发现天空下起了细雨。风吹过,竟比上海还冷。

    我们逛了一圈没找到合适的饭店,同事便提议去玄武医院附近的小巷子碰碰运气。查过路程后,觉得不远,众人提议步行。

    从中山路一路北行,沿街除却人流,尽见法国梧桐。这其中的故事当然不用细说。只是冬雨中的梧桐已经没有夏天的枝繁叶茂,只有几片树叶零星地散落在枝桠上,而被雨水洗过的黑核在灯光中越发明显。

    过长江路兜兜转转来到太平洋面馆,才发现早已关门,只好再一头扎进巷子。还好,朋友眼尖,没走多远就发现一家面店。

    我们问面店老板店内有什么美食推荐,老板说各种各样,但总绕不过老鸭粉丝汤和皮肚面。我素来不爱吃粉丝,便点了一碗皮肚面,嘱咐面条下硬点,出锅别放香菜。

    老板答应好,便钻进厨房忙活。我隔着玻璃向内看,他抓起细面,在一桶煮开净水的大锅里下入,只一会便捞出重新放入肉汤锅里,加入调料煮烂后,放上配料端出。

    我咬了一口皮肚和猪肝,混合辣椒,有点老BJ卤煮的味道,只是咬头偏糯。“呼哧呼哧”吃完一碗后,擦掉额头的汗,点根烟看外面的雨。

    雨倒是越下越大,落在顶棚上不断发出回响。我不由地想起朱自清的《背影》,或许明天应该跟公司请假,去浦口火车站看看吧。有些背影虽然不必追,但总想找个方式缅怀完才算珍重。

    我心里的打算盘旋到同事吃完。几人付完账回到宾馆。隔着窗外,南京的灯光在冬雨中慢慢熄灭。我拉上窗帘转头,决定让心事落空。

    再去南京是因为C罗的球赛。

    2019年夏天,也是他转会尤文的第一个赛季末,尤文答应了国米在南京的热身赛。我从听到消息起始便在网上抢票,历经一月,却始终不得。

    比赛前一天晚上,思来想久,看到尤文的大巴驶入南京奥林比克体育馆的镜头,决定勇敢一把。等到清早,请好假后,便直奔南京。

    出门仓促,到达南京没做任何准备,下了火车才开始订酒店。想到南京奥林匹克体育馆附近肯定人山人海,便住在附近。

    简单洗漱后,打车前往。查过路线,特意让出租司机从龙蟠路拐入内环北线,经过玄武湖隧道。

    车辆一路走走停停,驶入江东中路后,才看到奥体中心硕大的体育场横亘在眼前。沿街两岸的小贩纷纷售卖百十块的“尤文7号”球衣和“C罗加油”的卡通贴纸。

    我没有票不能入内,在附近踱步到开赛前,才从“黄牛”手中花“低价”买了一张。

    我所买的门票处于南看台,是国米球迷的半区。他们身着蓝黑球衣,由领队敲鼓呐喊。

    比赛刚开始十分钟,尤文乌龙进球,国米便取得领先。等到下半时,C罗在门前二十米开外获得一个任意球。我挤过人群用眼神眺望,一个大写的7字静步吸气,助跑后,一脚入网,扳平比分。自从苏宁入主国米后,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俨然成为其第二主场,可面对C罗进球,无论是谁,都扯着嗓子呐喊,声浪好像能把天空轰穿。

    我内心难掩平静的看他做出标志性的庆祝动作,虽然南看台据此遥远,在我眼前的他只是一个黑点,可也忍不住摆臂欢呼。

    从曼联到尤文,从欧冠十六郎到五年四冠,从里斯本黑暗之夜到终于举起欧洲杯的豪迈。我不光喜欢他的球技,也喜欢他不服输的性格。而每每看他的比赛中,总会那么一些人陪你经历,他们(她们)伴随他的进球、场次,随我的记忆到我的生活中,用一枚枚小点串成一条长线,用一点点过去塑造成我的现在。原来我怀念如此,不光是想体味曾经,而是总有遗憾,不想彷徨。

    双方90分钟战罢,经历点球大战,尤文如愿品尝胜利。散场后,人群走出体育馆。8月份的南京竟然如此炎热,虫声不断从路边草丛传出。人群快步从旁边走过,带起的风惊起几只萤火虫。他们闪着光在路灯旁忽明忽暗,判不清回家方向,有些焦急的乱飞。我经过身旁,挥起衣袖,用风帮他们卷回草丛。

    回到酒店已经半夜,在路边小店买了半只咸水鸭,两瓶冰啤酒当晚饭。吃饱喝足后,才感觉因为呐喊而沙哑的嗓子好受点。

    我就请假一天,但心里有点不想明天就离开南京。来了几次,当年说好的景点一个没去,只是在路上坐车,只是在饭店吃饭,只是在球场看球。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做好攻略,在朋友圈打卡美食、景点。只是想来了就来,想去了就去。

    可并没有觉得南京好像在我心中没留下任何深刻印象。如果把经历比作一幅山水画,群峰勾勒是我的作为,流水群觞是我的心事,大片留白便赠给这座城市。

    睡醒后,第二天一大早,我还是乘高铁返回了上海。

    火车开动的一刹那,才突然觉得,“相顾无言,情暖自知”或许正是南京带给我的经历,只是我用了好几年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