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山麓下的孩子 » “行一录”系列28:按资分配向按劳分配过渡的数学公式表达

“行一录”系列28:按资分配向按劳分配过渡的数学公式表达

    这是很久以前一篇旧文,翻出旧日发霉的回忆晾晒一下。

    当时把它放在网上,一是认同郑玉刚先生的相关理论,二是想找到我们这类想法的实践者。

    不知华为的分配模式会不会与我这种幼稚想法有一丁点儿相似之处?

    甚恨自己无能,不能亲身实践之。

    劳资三元二分法的公式表达及与郑玉刚先生“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基本计算公式的比较

    一、背景资料近日,在学习分析郑玉刚先生的“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基本计算公式时,觉得像这样将思想用数学模型进行表达的方式值得学习,遂将自己以前的一篇旧文《乱谈第四代劳资关系模式》中的“劳资三元二分法”试着也进行了数学模型表达,结果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即“劳资三元二分法”与郑玉刚先生“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在数学模型层面上似乎是一致的,可以相互推导出来。

    二、准备材料郑玉刚先生“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基本计算公式中各变量的意思:

    r:贡献分配率

    P:个人劳动量

    ∑P:总劳动量

    R`:新分配率

    Rn:原分配率

    郑玉刚先生“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基本计算公式:

    R`=Rn+(P/∑P-Rn)r

    “劳资三元二分法”的基本思想:企业在经营周期后的总利益,应按资本与劳动对总利益的贡献率,先进行劳资之间的第一层次分配,形成劳动利益和资本利益,然后再在劳动利益和资本利益内部各进行按资分配和按劳分配。

    “劳资三元二分法”数学模型中各变量的意思:

    R:总利益

    r:劳动贡献率

    1-r:资本贡献率

    P:个人劳动量

    ∑P:总劳动量

    T:个人资本量

    ∑T:总资本量

    R`:个人分配率

    R*R`:个人利益

    三、推导过程“劳资三元二分法”数学模型:

    R=R(1-r)+Rr

    (总利益=资本利益+劳动利益)

    R*R`=T/∑T*R(1-r)+P/∑P*Rr

    (个人利益=个人资本利益+个人劳动利益=个人资本率*资本利益+个人劳动率*劳动利益)

    演化一下得到:

    R*R`=T/∑T*R+(P/∑P-T/∑T)Rr

    (公式两边除以R后为:R`=T/∑T+(P/∑P-T/∑T)r,如果把T/∑T写为Rn,即为R`=Rn+(P/∑P-Rn)r,眼熟吧?)

    再演化一下得到:

    R*R`=[T/∑T*(1-r)+P/∑P*r]R

    (个人利益=[个人资本率*资本贡献率+个人劳动率*劳动贡献率]*总利益)

    公式两边除以R后得到:

    R`=T/∑T*(1-r)+P/∑P*r

    (个人分配率=个人资本率*资本贡献率+个人劳动率*劳动贡献率。我想这个才能更直观、更深刻揭示出资本与劳动是如何共同影响分配结果的本质原理吧。)

    以上内容与郑玉刚先生商榷,如有错误疏漏之处,请及时指出。

    李国荣2009年9月7日下午

    这个公式的另一层意义:我认为它似乎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甚至是共产主义经济过渡的方式。

    谁《资本论》学得好,望能给出更多分析和指教。

    再次申明:本人非专家,业余研究,各位请勿耻笑。

    2013-10-19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