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一级上士朱由检 » 第叁回:陨思宗复生归来,新天子重立朝纲

第叁回:陨思宗复生归来,新天子重立朝纲

    且说朱由检带着周皇后二人进入了内殿,王承恩看到这位皇爷大有不管不顾外朝之事的模样,心中也是惶恐不安,不知该如何是好。

    曹化淳却是缓缓站起了身来,就要往殿外走去。

    王承恩看到曹化淳这般反应,赶紧问道:“曹公公,还请同咱家一道,再劝说皇爷一番。”

    曹化淳却是轻笑一声,说道:“边关战事,并非一日便能商讨,皇爷大病初愈,吾等为何要苦苦相逼,你且回禀诸位辅臣,有何要事,且明日再说。”

    王承恩听得此言,也知道自己劝不动朱由检,于是只好站起了身来,轻轻拍了拍身上泥土,向殿外走去。

    是时,跪拜于殿外的韩爌、钱龙锡等人早已等得不耐烦了,不时张望着养心殿内的动向。

    其中最为着急的莫过于兵部尚书王洽了,只见这位“门神”不停拍手徘徊,甚至想要冲进养心殿中去。

    韩爌撇了王洽一眼,风轻云淡得说道:“何必慌张?陛下吉人自有天相,吾等做臣子的静待便罢了。”

    王洽看到这位大佬都发话了,自己也不好再说,于是跪回原地。

    唯有周延儒将周遭大臣神色看在眼中,心中暗暗算计不停。

    正当众人等得焦灼之时,养心殿大门缓缓打开,王承恩从殿内悄声走了出来。

    王洽一看到王承恩身影,立即几步走上前来,抓住其臂膀,说道:“王公公,陛下如何了?这边关军情可是不等人。”

    随着王洽话音落下,其余大臣都望向王承恩,把这个老太监看得头皮发毛。

    王承恩略一行礼,方才说道:“陛下口谕。”

    众人听得此言,只好跪回原位。

    王承恩又轻声说道:“边关战事,朕已知晓,朕大病初愈,待到明日,文华殿内,御前奏对不迟。”

    众人一听到崇祯皇帝醒了,面色皆是大变,那王洽终究在官场中阅历不够,于是脸色大变,赶紧说道:“快请公公通禀陛下,边关战事紧急,一日都拖不得了。”

    还不等王承恩回答,韩爌便瞪了王洽一眼,随即对王承恩说道:“敢问公公,陛下圣体安否?”

    王洽这才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别说是皇太极扣关,就是真打到了京师城下,这规矩也不能忘了,于是也略行一礼,说道:“敢问陛下圣体安否?”

    王承恩心中暗暗沉思片刻,于是说道:“圣安,但皇爷方才苏醒,难以处理政事,还请诸位回班房去,待到明日再来文华殿不迟。”

    王洽本来还想再纠缠一二,但韩爌却是略行一礼,说道:“臣等遵旨。”,于是转身向殿外走去。

    王洽无可奈何之下,只好追随在韩爌左右,轻声说道:“阁老,陛下既然醒了,为何不去禀报此事。”

    韩爌看着眼前这个凭长相上位的生瓜蛋子,不知该好笑还是好气,但想到此人终归是东林出身,也就轻声说道:“此事因崇焕而起,若是着急禀报,待到御驾之前,陛下如此英明之主,你岂能瞒他?若是陛下以边关防卫之事询问你等,你该如何奏对?”

    王洽只记得这等大事还是应当早日向圣上禀报,哪里还记得这些官场潜规则,被韩爌这一问,也是愣在当场,浑然不知如何作答。

    韩爌暗暗撇了王洽一眼,又环顾四周,见诸如周延儒等辈没有注意自己,方才徐徐说道:“国家之事,若不及时禀报,陛下必定问吾等之罪,如今陛下已然知晓,你等还不回班房去好生商讨如何奏对,若是明日陛下问起来,你等岂不是自取灭亡?”

    王洽自然没有想到这么深,如今听了韩爌这一番话,宛如提付灌顶一般,连连称绝,说道:“阁老果然老成,晚辈自愧不如。”

    王洽少年得势,年纪轻轻便身居二品大员,掌握一国兵部,如此低眉顺眼,也让韩爌稍有受用之意。

    韩爌兴起之下,又再说道:“这些道理,还需好生琢磨。”

    王洽自然是连连点头,说道:“还需向阁老多多请教。”

    王洽一边说着,一边从怀里掏出个白玉扳指,趁着众人不注意,悄悄塞进了韩爌的衣袖之中,并说道:“以后还请阁老多多提携。”

    韩爌也是吃过见过的人,手中暗暗把玩一下,便知道手中的扳指价值,于是心情大好,又看这个小子如此懂事,说道:“吾等食君之禄担君之忧,皆是为国效忠,若是分了你我,岂不成了党派?”

    王洽虽然心中想着,你这老家伙不正是如今的东林党?在这里装什么清流,但口中却是谄媚的说道:“这是自然,这是自然,明日御前奏对,小子便靠阁老了。”

    韩爌也不废话,如何向崇祯皇帝解释,他也早有盘算,之所以敲打王洽,不过是担心这个皇帝宠臣目中无人而已。

    几人说话之时,夜色已暗,也就各自离去了。

    是时,紫禁城中昏暗一片,除却值班太监提着灯笼行走之外,便再没其他声响。

    而养心殿内殿之中,朱由检一家三口皆是聚集在御塌左右。

    三世为人的朱由检,由于在后世学了不少理论,也知道明朝灭亡并非人力可以抵挡,所以在他心中,割舍不下的就只剩下了这点骨肉亲情。

    朱由检一来到内殿,便一把抱起了小朱慈烺,不时捏起他的小脸,说道:“好皇儿,朕好想你。”

    七八个月大的朱慈烺,哪里懂得这些道理,又因为朱由检政事繁忙所以少有来往,看着眼前一脸兴奋的朱由检,瞬间嚎啕大哭。

    朱由检赶紧轻拍其背,说道:“好皇儿莫要惊慌。”

    周皇后看到朱慈烺哭得声嘶力竭,也是接过了小皇子,一边轻拍其背,一边对朱由检说道:“夫君,妾听闻皇太极率兵南下,夫君为何不与朝臣商讨?反而要与妾回这内殿之中?”

    朱由检听到皇太极的名号,心中却是不起波澜。

    这个时候的皇太极虽然看似来势汹汹,但因为毛文龙刚死,耿仲明等人还没叛明投金,手中火器缺乏,最多只能在京师周围抢些财物罢了。

    于是轻声说道:“边防之事,朕自有打算,皇太极率兵南下,不过区区几万人马,朕自有退敌之策。”

    周皇后虽然心中忧虑,但看到朱由检一副轻松模样,也就不再多说,而是安心和朱由检享受起这来之不易的缠绵时刻。

    时光浮华,月色皎然。

    养心殿中不时传出窃窃私语:“陛下自何处学得这些花样?”

    ......

    时光转瞬而过,转眼便是日出东方,在军营中生活多年的朱由检早已习惯了作息,于是凌晨六点过便早早醒来。

    虽是醒的极早,但对于明朝君臣来说,这便算得上是懒觉了,要是第一世的朱由检,现在都在太和殿听文臣讲经了。

    朱由检猛地睁开了双眼,满怀爱意的看了因为照料自己,几日未曾休息好的周皇后一眼,便暗暗起身,只穿着一身素衣便蹑手蹑脚的下了床。

    朱由检来至殿外时,王承恩等人早已等候多时,看到朱由检出门,便要为其披上朝服。

    朱由检却是轻轻挥了挥手,说道:“暂且免了,朕要出早操了。”

    王承恩哪里听过“早操”是何物,于是一脸疑惑的看着朱由检,问道:“内阁辅臣们已在太和殿等候多时了,皇爷不去见一见?”

    要是第一世的朱由检,对于自己的声名可是非常在乎的,怎么会让那些文臣多等,但如今的朱由检,又哪里在乎那些文臣如何去说自己?

    朱由检冷哼了一声,也不多和王承恩说话,而是自顾自的在殿外奔跑起来。

    朱由检的这个举动可把那些太监们吓了一跳,王承恩赶紧拖着老迈的身躯,紧紧跟随在朱由检身后,一边拿着朝服,一边说道:“皇爷,如今可是入了冬了,气候寒冷得紧,皇爷可别染了风寒。”

    朱由检哪里管身后的这些太监,自顾自的迈着步子在广场上奔跑着,一边还喊着口号:“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朱由检中气十足的声音,听得身后的王承恩惊慌失措,这位皇爷向来恪守礼制,即使有狩猎的礼法,也从不多玩,哪里会像今日一样,在操场中跑得起劲?

    朱由检足足跑了约莫四五公里,等到大汗淋漓的时候才停了下来,不顾身后累得四仰八叉的太监们,自顾自的说道:“这身子果然孱弱,还是要加紧训练才行,要是连长和班里那些小兔崽子看到我跑个徒手五公里都累成这样,指不定怎么笑我呢。”

    朱由检自顾自的说完之后,便从累瘫在地上的王承恩手中接过了朝服,一边还说道:“王大伴,朕还有事要交代。”

    王承恩跟着朱由检跑了几圈,老骨头都累得差点散了架,但陛下交待,怎敢不从,于是翻身拜伏于地,说道:“臣听令。”

    朱由检一边披这朝服,也不管衣着是否整齐,一边说道:“你和曹大伴,从宫内选个几千健壮之人,朕要在宫内练兵。”

    王承恩听到练兵二字,早惊得目瞪口呆,太监练兵?真是闻所未闻啊。

    朱由检也不管王承恩如何作想,披着朝服便向文华殿走去,待看到文华殿中那一群东林党身影之时,心中不由得暗暗作想,道:你们这些老家伙,腐朽落后的封建地主,且看老子怎么收拾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