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一级上士朱由检 » 第贰拾肆回:大雪封山风怒号,月刃飞舞弄新刀(上)

第贰拾肆回:大雪封山风怒号,月刃飞舞弄新刀(上)

    昨日一场大雪过后,京师仿若蒙了一层白雾。

    天空再不似往日灰霾,竟已有了些许亮光一般。

    片片雪云弥漫之下,尚衣监中彩旗迎风飘扬。

    各色各样的彩旗挂满整片天空。这些军旗都是在大雪龙卫的军旗之上加上番号形成的,满面通红的色彩,更有激昂慷慨、舍生取义之感。

    距离上一次会操已过去了几日,现在也到了十一月十日,面对来势汹汹的金兵,大雪龙卫再度加强了训练。

    寒风布满整个大雪龙卫驻地,由于训练科目的增加,原本的尚衣监也不够用了,朱由检特地下令,在尚衣监南方开辟了一块场地用做训练。

    这煤山本来是大明朝宗庙所在,寻常时节是这些小太监不能进入的,但如今被朱由检改造成了演武场。

    整个演武场占地三十亩,地面平整,虽然没有铺清砖,但还是压得平坦。四周梳理着几千个草人,上面还用八色布覆盖,用来扮演满清鞑子的样子。

    三千多个大雪龙卫的小战士们各自拿着新发的燧发枪,显得威风凛凛,站在广场中央的,赫然便是大明皇帝朱由检。

    由于裁减了宫内开支,朱由检这个时候也终于有了正当的理由躲在宫里练兵。对外也就是号称带着太监在宫中种地。

    重农轻商自来是儒家的信仰,谁能阻挡皇帝种地呢?

    站在朱由检身后的赫然便是徐光启,此刻的他显得红光满面,一开始接到皇帝陛下的任务之后,他还没有当一回事,但随着自己将制造工艺分工、那些工匠各自负责一个步骤之后,工厂的效率何止提升百倍?

    加上皇帝陛下传授他的管理方法,虽然不再在枪上刻上工匠的名字,但通过各个关口的质量把控,这生产出来的火枪,竟是比以往还要强上不少。

    “陛下,臣近日百思不得其解,同样一百个工匠,每个工匠生产一支火枪,但为什么经过分工之后,一百个工匠却能生产上千支?”

    徐光启虽然心中喜悦,但对于这样的事实在想不出来,尽管自己号称科学全才,也曾学过数学知识,但这财富、效率怎会凭空产生?

    朱由检看到燧发枪的质量,心中也是喜悦非常,忽地听闻徐光启这般询问,下意识的想起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原来在朱由检穿越到后世之时,听闻英吉利国区区弹丸之地,却能虎踞全球之时,他一开始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读过了《国富论》,了解了工业革命,他才终于明白了。

    朱由检随即对徐光启说道:“以卿之所见,何为生产?”

    徐光启想了一下,马上不假思索答道:“劳作,是为生产,农民耕地、工匠造物,皆是生产。”

    朱由检点了点头,接续说道:“之所以分工之后,工厂效率大幅度提升,看起来不可置信,但原因却很简单,在一个工匠负责整个制造流程时,他要掌握许多步骤,但若是分工,那边只用掌握一个,这样一来,不仅省去了几个步骤之间的时间,还让劳动生产力得到了最大的增进,运用劳动时的熟练程度、技巧和判断力也得以加强,所以不仅提升了质量,还增加了产量。”

    徐光启本来就是聪慧之人,立即就明白了其中的要害,对于寻常工匠来说,制造一把火铳,需要掌握锻造技术、冶铁技术等等,但是如果把他精密分工之后,工匠们便只需要掌握其中小小的一种技术了。

    徐光启猛地拍了拍手,说道:“臣为何没有想到?”

    朱由检撇了徐光启一眼,却低声说道:“并非没有想到,只是不愿去做罢了,我泱泱大国,几千年文明,能人何等之多?如此简单的道理,怎会没有想到?”

    徐光启这可愣了一下,赶紧说道:“陛下,臣实在不懂此言,这分工协作之事,有利于生产,依在下看来,纺织也好各行各业也罢,都可以采取此法,那为何不做?”

    朱由检听得此言,差点笑了出来,片刻之后方才说道:“我大明幅员辽阔,百姓数以千万记,官僚饮民血而生,卿是在官场呆过的,对于官僚而言,生产一支枪和生产一百支枪有何区别?”

    徐光启也并非愚蠢,立即就明白到了其中要害。

    朱由检又说道:“官僚要的不是物,而是人!北宋时期,王安石曾搞过变法,也有点这种意味,但是却祸国殃民,导致党争,落得亡国灭种下场,卿倒是说说,王安石变法因何而败?”

    徐光启进士出身,哪能不知道“拗相公”大名,于是脱口而出,说道:“因朝中奸臣!因党争伐异!”

    朱由检闻听此言,却是哈哈大笑,说道:“这只不过是表象!对于北宋那些官员来说,生产多少物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能控制多少百姓,但这样的思想是从何而来?”

    徐光启马上明白了过来,赶紧说道:“陛下此言有如提付灌顶!句句直入老臣之心。”

    朱由检也不废话,一边行走一边摸了摸自己穿着的衣服,说道:“此事要是说起来实在太长,官员也并非都是奸诈之辈,只不过我中原大地以农耕为基,在这样的基础上,是断然不可能产生分工协作的传统的。”

    徐光启听到这里就更懵了,制造火铳都可以通过分工提高效率,为什么农业就不行呢?

    朱由检轻笑一声,徐徐说道:“对于农耕来说,是不能进行细密的分工的,就拿制造一把枪支来说,卿可以把枪支拆分成很多部件,由所有工人同时生产,再由固定的一部分人担负结合职责。但农耕不同,一个农民在田地生产,从开垦到播种,从灌溉到丰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不能同时进行多人协作的。”

    徐光启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于是赶紧说道:“我汉人以农居为生,故而在这之上发展出的国家社稷,也一定是以保护农业为主!而这样的社稷,是不可能容忍......”

    徐光启说到这里,突然发觉自己犯下大错,在皇帝面前说这些,自己是怎么想的。

    徐光启此刻吓得冷汗直流,赶紧拜伏于地,高声说道:“臣知错,请陛下责罚!”

    要是前世的朱由检听到这种大逆不道之言,定要将徐光启五马分尸、灭族满门才肯罢休,因为这样的理论,恰恰是动摇了自己的皇权。

    但现在的朱由检却只是轻笑一声,徐徐说道:“卿何错之有?卿常与汤若望交好,可知晓那英格兰国?”

    徐光启先是一愣,随即说道:“回禀陛下,臣知晓。”

    朱由检轻轻点了点头,这才说道:“英格兰国孤悬海外,土地贫贱,难以供给全民,所以容易滋生分工协作传统。”

    朱由检说到这里,也失了兴致,当即走向演武场中,对于现在的大明而言,这些事情还谈之过早,于是对徐光启说道:“工部里能制造武器的能工巧匠朕都给你了,这几日要抓紧铸造,朕还有大用。”

    (土地越是富饶的国家,发展就越为落后,所以华夏看起来是因为大明、大清落后,但实际上是我们出生的这片地域,就不支持我们发展出工商业文明。)

    “大用?”

    徐光启也摸不着头脑,只好口中称是,又紧紧跟在朱由检身后。

    两人缓步而行,不过片刻就来到了演武场中。

    这时的演武场中,大雪龙卫发了新的火铳,个个爱不释手,此时排成整齐的队列,练习着方阵。

    这个方阵是朱由检从古斯塔夫二世那里学来的,经由后世的军旅生涯加以改造,具体效果如何,朱由检也不得而知。

    但现在最让朱由检忧心的却并不是阵法之类的,而是这些没有上过战场的士兵,如何能保证,面对金兵建奴时还能保持强大的纪律性?

    朱由检一边走着,一边摸了摸下巴,随即叫来了所有连长。

    由于几日的军事化训练,这些小太监虽然比不上后世的军队,但皇权专制之下也并非没有好处。

    这些小太监比起后世带的战士,服从行要强得不是一点半点,纪律性也更加优秀。

    长久以来的阶级教育,让这些小太监们根本不敢质疑他们的上司任何一个决定,更别说皇帝陛下了。

    三十来个连长一下子就站成了几排。

    朱由检稍稍看了一眼,满意的点了点头,训练的成效比起自己预想的还要更高,于是说道:“阵型操练已有好几日了,自今日起,你等便要让所有士兵蒙上眼睛训练,务必做到在蒙眼时还能准确无误的装填弹药以及射击!”

    “蒙眼?”

    朱由检的这番话着实让众人摸不着头脑,蒙着眼睛还怎么瞄准?

    但皇帝陛下的话,众人终究不敢反驳,也就轻声答是。

    朱由检又接续说道:“十日之后,朕还要会操,待到那时,凡做不到蒙眼一分钟内完成装填和击发的连队,朕拿你们试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