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一级上士朱由检 » 第陆拾回:驱虎吞狼起激斗,大度调停解纷争(上)

第陆拾回:驱虎吞狼起激斗,大度调停解纷争(上)

    勋贵们闹得难看,这个时候的大明皇帝朱由检却在殿中沉思,案前摆放着画卷几副画卷,均是朱由检凭借着记忆描绘出的军阵。

    正当朱由检沉思之际。

    王承恩却是疾驰而入,刚刚想要通禀,朱由检却不紧不慢的问道:“所为何事?可是吴惟英在皇城哭诉?”

    王承恩心想陛下果然明察秋毫,当即答道:“回禀陛下,正是恭顺侯吴惟英求见,还有成国公、武定候、泰宁候等,京师中勋贵大多都已到了。”

    朱由检听到外面的事闹得越来越大,也是轻笑一声,说道:“朝臣与勋贵自来不和,看来这次的事确实把所有矛盾都弄出来了。”

    王承恩一日之间见了太多大场面,也吓得够呛,赶紧说道:“陛下,臣听闻朝臣们去了恭顺侯家中,说是查抄吴惟英贪墨之事,勋贵们自然气不过的,陛下难道不去安抚一二?”

    朱由检听得此言,却是哈哈大笑,无论朝臣也好、勋贵也罢,谁不想把他这个皇帝拉下水?只要他一踏出宫门,就会陷入党争洪流之中,无论偏朝哪方,都会激起更大的矛盾,所以见不如不见。

    朱由检拿着画册,又躺回摇椅上面,轻声说道:“让他们去闹!一群宵小之徒,还能闹出什么动静?”

    王承恩看了宫外那些勋贵得模样,心中还是胆寒,于是说道:“陛下,守卫皇城的将士大多都是勋贵出身,就怕......”

    朱由检自然知道王承恩要说什么,于是将画册扔在地上,骂道:“朕看谁敢!传令新军,立即集结,凡有妄动之人,格杀勿论!朝臣们要吵要闹,就由他们去闹,待到日落时分,你再出宫传朕御旨,就说:京师戒严,傍晚不回家中去者,立下三司会省!”

    王承恩听到这杀气腾腾的话语,也是愣了一下,赶紧说道:“陛下,如今金兵还在城外,就怕激起官变啊。”

    朱由检却是撇嘴一笑,调孙承宗入京不就是为了此时?于是说道:“传令孙承宗,赐尚方宝剑,守卫京师的将士,任何人不得妄动!但凡军中有变,可就地格杀勿论!傍晚时分,调孙承宗那三千精兵入内城平乱,戒严期间凡宵禁不归家者,责令罢官回乡。”

    王承恩听得此言,再也不敢啰嗦,赶紧出殿传话去了。

    就当成国公率人围堵左顺门之时,在吴惟英家中查抄出银钱的文臣们也杀了回来。

    左顺门外不过区区小片广场,哪能容纳这么多人,一时间拥挤在一起,就有不少好事之人推推搡搡,意图把事态扩大。

    这些大明朝最有权势之人,不是京卿就是侯爷,这一刻却像市井之徒一般,当是破口大骂,积累了几百年的矛盾瞬间激发。

    是时,韩爌身居前列,看到最后面的吴惟英,方才高呼一声,说道:“恭顺侯可干的好事!”

    吴惟英听得此言,又回望过去,正见堂内摆满自己家的珍馐玩物、金银钱财,不由得勃然大怒,当即拍案而起,高声呼道:“韩爌!你等自诩清流,怎地干起了这打家劫舍之事?”

    吴惟英不说话倒也罢了,此言一出,瞬间将东林党人的怒火点燃,要知道,这些东林党为了那六百万两银子,可是把老本都掏出来了。

    于是破口大骂之声不绝于耳,只听众人呼道:

    “侯爷倒是说说,这里足足百十万两,侯爷是从哪里得来的?”

    “侯爷身为忠臣烈士之后,却在我大明朝倾颓之际富了自己、丧了国家!难道侯爷就不觉得心中有愧不成?”

    “若是侯爷来日下了阴曹地府,有何颜面去见你家先祖?”

    东林党人大都是清流,其中更是有不少翰林出身之人,骂起人来那叫一个精彩。

    只见几个言官口吐飞沫,句句如珠,说得天花乱坠、又是一番引经据典,足把吴惟英说成了魏忠贤之流。

    吴惟英受辱,其余勋贵也都看在眼中,这些人大多是武将出身,在明末重文轻武的情况下,对文官自来也有不少痛恨,但嘴皮子比不上东林党,也就只能破口大骂,问候东林党的祖宗八代。

    这时的左顺门外,勋贵和朝臣加起来恐怕足足快上千人,你一嘴来我一句,根本听不出谁说的是什么。

    这样的模样可把左顺门守城将士看呆了眼,要说朝臣谏言圣上,他们大抵是见过的,这在大明朝也不是头一回了。

    但朝臣和勋贵骂在一起,这可真是从未见过的事。

    守城将士们看到两帮人马大有大打出手的意图,于是就想上前阻拦。

    王承恩赶紧将人拉住,说道:“你等是皇城守卫,职责是为保护圣上,这外朝大臣之事,与你等有何干系?且不说你等分不清是非曲直,就算分得清了,这满堂勋贵、朝臣,你们又得罪得起谁来?”

    王承恩的这番话可谓是说到点子上了,守城将士们纷纷说道:“还是王公公疼爱吾等,差点犯下大错,但吾等难道就这样看群臣在左顺门前大闹不成?”

    王承恩轻笑一声,说道:“如今马上要到傍晚时分,京师戒严,孙大人自然会派京营平乱,你等何必掺合?”

    众人听到这里,方才恍然大悟,孙承宗是东林党出身,如今又督战京师,这戒严之事,正是他的职责,于是再不多说,只是站在一旁看着朝臣们打起嘴炮。

    由于勋贵文化水平不行,吵起架来哪里是东林党的对手,于是在推搡之中,不知哪个侯爷挥了一拳,径直打在了东林党首曹于汴脸上。

    曹于汴吃了一拳,忽地觉得门牙掉了几颗,吃痛之下连连高呼,道:“好胆!真是好胆!谁给你等的胆子,竟敢对士大夫出手?”

    曹于汴话音未落,又有几个勋贵凑上前来,乘着人多眼杂,又是几拳砸在曹于汴身上。

    曹于汴身为东林党首,又是御史台左都御史,可谓大明第一嘴炮,平日里不知弹劾过多少勋贵,如今好不容易有了机会,勋贵们怎么饶得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