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 第三十七章 救国救民之路

第三十七章 救国救民之路

    宗泽来到永安县时是他出发的第四日午时,走的时候既没有找人辞行,也没有人送行。一日百余里,星夜兼程用时三日半抵达永安县城。

    当时王厚派去到宗泽老家浙东路寻人的心腹都还尚未归来。

    县衙的衙役在验证过朝廷的任命文书后忙把新任知县请进县衙,当然同时也去大堂通知代理知县“雍王”。

    当时的赵煦正与苏轼等商议是否用充公的王氏和业朶寺的粮食作为实施青苗法的本钱。

    这几日他带王厚、周启深入乡里,发现来年开春怕是有三成左右的农户春耕的种子是不充足的,甚至有少数的一部分人丧失土地,连糊口的口粮都不够的。

    而这次没收的陈粮和新粮加一起足有七八千石,可谓是大粮仓了。

    本来如此数额巨大的管产,州府或者朝廷都是要过问一下的,但谁让处理此事的是官家本人呢!太皇太后没说话宰执们没说话,河南府那边听闻朝廷已经委任了新的权知县事,也不想掺和皇家的事,最后等粮食和土地统计清楚,就全归永安县内自家处置了。

    苏轼见过青苗法的利与弊,对这件事一开始是不支持不反对。不支持的理由有与民争利,由朝廷直接参与做买卖,他总觉得不符合法统。

    这方面他自然是与官家早就辩论过的,但是没办法,要想改变时代赋予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固有观念是非常艰难的事情。

    但他也并没有反对,因为他也见过青苗法施行得当的地区,确实可以让朝廷和地方官府都积累足够的钱粮,一旦地方出现灾荒,甚至都不需要朝廷拨粮,地方粮仓都足以应对。

    宗泽这种刚正不阿的士子上任,应该是可以很好的施行的。

    苏学士这时只是把自己在各地为官时见到施行现状如实的转述给赵煦,以供参考,实施与否、如何推行,就让他一言决之了。

    衙役来禀告宗泽到任时,苏轼刚把那些情况讲讲的七七八八,所谓官民两利、地方动荡的情况那都是有发生的。

    赵煦听闻宗泽居然这么快到任,忙让人把他请进来。

    这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宗泽时年三十二岁,而赵煦不满十七。宗泽相貌堂堂,颇为豪气,赵煦亦是气宇轩昂,英气挺挺。

    宗泽微一打量眼前的少年人立刻就确定了心中的想法,这人必是天子无疑。

    他立刻拱手下揖行礼,“宗泽见过……殿下。”

    只是这一停顿,众人基本都知道宗泽晓得眼前人不是雍王而是官家了。

    赵煦与苏轼等人对望一眼,不由哈哈笑道:“宗知县,真是闻名不如见面,果然独具慧眼。”

    宗泽忙口称不敢,又与苏轼等人一一拱手行礼。

    “宗知县你来的正好,我们刚才正在讨论是否要在永安县施行青苗法,你既是本地主官,你来坐主位,我们一同来探究一下如何?”

    武侯并不知晓真实的历史上宗泽在日后是朝廷为数不多可以依赖的国家柱石。

    但这并不妨碍武侯此时立刻就让只有一面之缘的,自己推荐的地方主官立刻接手自己代理的职务。这便是用人不疑了。

    宗泽既然知晓眼前人非是雍王而是天子,便一再推让。可武侯直接拉着他将他摁在县衙大堂的主位上,只是让周启给自己找了个板凳坐在堂下。

    青苗法最初在浙东路施行的时候,宗泽已经是少年人,那时候他目睹耳闻了大宋吏治腐败和外敌频仍,可朝野自庆历新政要整改吏治后,居然再无人提及。

    所以,少年时的宗泽是不认为熙宁变法是可以救国救民的。

    为了探寻这条道路,他毅然离家四处求学,历时十余年之久,到过的地方有数十处之多。可谓是做到了真正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研读“古人典要”,学以致用,还十分充分的考察社稷,了解民情。

    从某种程度上宗泽可能比苏轼还要了解新法的施行状况。

    “殿下,这青苗法由我在这永安县自然是可以施行的,可如果放到别处恐怕有不小概率成为荼毒百姓的工具。”宗泽诚恳来言。

    “此话怎讲?”武侯正襟危坐,亦是严肃问询。

    “下官虽出身微薄,位卑言轻,但自幼常怀报国之志。曾到各地求学亲眼目睹我大宋基层官吏如何以各种手段荼毒百姓。以青苗法为例,按朝廷制置三司条例司颁布的法令,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这本是让百姓在青黄不接时能有可靠的过渡方式,可到了地方上。”宗泽摇头道:“施法的初衷已经变了,多数官员为了政绩往往是强行摊发,征收的利息也多数高于三成,有些甚至高达一两倍。”

    “施行成功的地方你可曾见过?”武侯闻言不免叹息,跟苏轼所说完全印证了。

    宗泽叹道:“自然也是有的,但其数量太少了。青苗法在天下各路施行的十多年,正是下官游学各地之时,明面上看国家收到的钱粮是多了起来,不过下面的民生却也日渐艰辛了,这都是下官亲眼所见。”

    “那依你之见青苗法当如何施行呢?”武侯遇到宗泽这个懂得实地考察,愿意学以致用的读书人真是莫名得有亲切感。

    这才是士人该有的样子,沉浸经义,脱离实际的文人如何能有真正的救国之法。

    “殿下,如要在天下再度推行青苗法,当找整顿吏治。恕下官直言,整顿吏治才是施行所有法令的先决条件,若任由眼下的官场崩坏下去,恐有……”宗泽说到此却是踌躇起来。

    “恐有什么?没事你尽管说。”武侯目光炯炯的看着他。

    宗泽起身然后半跪在地,拱手昂然道:“若任由官场崩坏下去,我大宋恐有亡国之虞。”

    武侯闻言,起身扶起宗泽,然后在大堂内来回踱步,宗泽之意和他暗合,只是庆历新政的失败也是不得不考虑的。

    如今的大宋强敌环伺,若是强行整顿吏治,内部生出乱子只会让周围的敌人得利。

    何况,别说他尚未亲政,便是亲政了总也该需要个过渡期。

    “宗知县所言甚和我意,只是此事我等须得慎重且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