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 第七十二章 宗教与风俗

第七十二章 宗教与风俗

    卫慕氏部族的配合避免了一场更大的杀戮,他们恭顺的归还了半个多月前劫掠而来的人口和牲畜,而牲畜因为跑了很多,还费了些工作才凑够。

    麟州一些守军大部去支援府州对面的浊轮寨让种师中有恃无恐,在接纳百姓和牲畜时从容不迫。

    当然,必要的警戒还是需要的,卢大乘所部的一百名骑兵散落在周遭数里充当临时斥候,监视着会不会有党项人的援兵。

    一直到天色大亮,一切才交接完毕,种师中令姚冬部带百姓赶着牲畜先行,他带大军押后,防止卫慕氏族人有不服或者反抗者从后方偷袭。

    卢大乘带三四十人去来时的山坳接受伤的军士回神木寨。

    卫慕氏部族因群龙无首,加上还要追回牲畜,救治伤者,往腹地的卫慕氏大部族汇报情况等善后的事情,没有再做任何多余的举措。

    种师中一行人费时一天半在距神木寨六十余里外与接应的何灌会师。

    这下确定是安全无虞了。

    回到神木寨后,种师中作为目前麟州职权最高者却没有做行政上的部署,他一边往太原送六百里加急的军情文书,一边让部众稍作休整准备午后启程押解姚洞国叔侄返回太原府。

    日谷得如愿得到了他期盼的番兵都头,这让他在族人面前乃至神木寨其他各族如吐蕃人和回鹘人眼里都倍有面子,甚至走路都有些趾高气扬起来。

    不过,他没高兴太久就听闻种师中要班师回太原府。这消息没来由让他心头一跳,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这麟州任命谁为知州犹未可知,可不管是谁他都不认识,万一对方不认他这个种师中任命的番兵都头可如何是好。

    于是,日谷得来不及再炫耀,在午时前匆匆来到神木寨军营求见。

    “你是怕你这新得的都头捂不热吗?”种师中当然晓得他是为何而来。

    “是也不全是,”日谷得倒也不尴尬,只是认真来答,“种二爷不晓得俺们羌人小部族在边疆生存艰难,终于能有一个吃皇粮为朝廷效命的机会,如何不珍惜?不过俺来也不全是求种二爷再给个保证,还想给二爷送行,用汉人的话说二爷是俺得贵人,俺该尽力报答的,礼节上不能不到位。”

    种师中其实对日谷得印象不错,这人是世俗势利了一些,可如他所说小部族确实生存艰难,不世俗不势利如何能在险恶的边疆延续下来?

    这次能成功诛杀卫慕启哥,跟日谷得尽心尽力是脱不开关系的。

    “你放心,我走后何灌何将军暂代知州,我已经跟他交代过,你这番兵都头板上钉钉。”种师中如何会是亏待功臣的人,不过他这时突然萌生一个想法,“不过你若是实在担心,可以先随我到太原府,至于做什么职务到时候再安排。”

    “太原府?”日谷得闻言愣了好一会,他几乎不敢相信。

    “你若是愿意,现在就立刻去收拾随身物件,我等你半个时辰。”种师中还有些许事要忙起身往大营外走去。

    日谷得这时才算完全反应过来,能跟随种师中到太原府这可能就不仅仅是番兵都头了,他哪里会不愿意,赶忙拜别种师中骑马就往寨里自家去了。

    由于时间紧急,他立刻收拾了几件衣服带了些许细软,然后把子侄数人叫到跟前说了他随种师中去太原府的事,吩咐子侄们不要懈怠,务必将族里贸易的事好生做好。

    然后他套了一件平时根本舍不得穿的丝绸褂衫,又学汉人束起头发,穿上汉人的六合靴,辞别族人背起包裹驾马到军营寻种师中报到。

    种师中不料他变化这么大,之前还是标准的羌人,如今像是不伦不类的汉番混血,差点没认出来,不由摇头笑道:“当真是士别半个时辰就当刮目相看。”

    日谷得倒是难得有些难为情,拱手道:“让种二爷见笑了。”

    一切准备妥当,午后种师中部近一千骑兵准时出神木寨返回太原府。

    种师中、周启与何灌拜别暂且不提,太原府那边在年后迎来了本以为年前就会下的第三场雪。

    随着大雪而来的还有麟州送到太原府的六百里加急军情,这种军士每隔二三十里就在驿站换马全速奔驰送来的军情快得时候甚至用不了一天。

    也就是说种师中在斩杀卫慕启哥之后,当天晚上军情文书就送到了赵煦的手上。

    赵煦看了之后自然十分欣喜,不过文书中种师中提到卫慕启哥最后几乎是从容赴死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知道西夏人是笃信佛教的,甚至一度立佛教为国教。

    而他旧时的同袍关羽是佛教护教伽蓝,种师中一直被西军盛传为关二爷转世,卫慕启哥以为是关二爷要杀他所以从容赴死?

    这一度让几乎没受过宗教文化影响的诸葛亮不大能理解。

    汉末三国时期,最盛行的宗教是太平道和五斗米教,当时太平道确实能蛊惑人心揭竿而起立刻就能聚拢数十万,五斗米教张鲁也能雄居汉中。

    当说到底是当时百姓疾苦确实也没了活路,被宗教拉拢也能理解。

    可党项贵族如何就笃信到从容赴死?

    这问题困扰赵煦了两天时间,直到他读完从汴梁带出来的最后一些文书,其中有神宗朝熙宁年间,章惇开拓湖南的旧事。

    他渐渐明白,经过七八百年的发展,宗教已然是教化百姓乃至于安抚异族最得力的武器。

    佛教高僧大德在章惇开拓湖南收服蛮人的过程中就发挥了重大作用。这让他理解了卫慕启哥在见识到种师中的神勇,以为种师中是关羽转世之后,为何甘心就戮了。

    当然除了这些,旧时的朝廷文书也让他发掘了章惇这个可堪大用的人才。

    章惇曾经是苏轼最要好的朋友,两人惺惺相惜,一度到一起结伴出游远行的程度。能与大文豪做知己,可见章惇也是非常有才华的。

    不过,他和苏轼在政治理念上并不相同,熙宁年间神宗皇帝和王安石大力推行变法,章惇是新法强力的支持者,期间他得到王安石的重用。

    熙宁五年七月章惇出任两湖察访使,奉命开拓湖南梅山。

    在唐宋之前,中原王朝对南方的开发非常有限,就算是两晋衣冠南渡后,所开发的区域大抵也是在两浙地区,两浙大概也就是后世的浙江、江苏以及江西部分地区。

    两湖尤其是湖南区域只有大些的郡城、州县是朝廷直接掌控的,在绵延的山区和丛林中多的是如蛮人一般的山越人,经过五胡乱华后南朝数百年的时间,他们也没能和汉人融合,属于地方不稳定因素,常常聚众闹事,有时还会攻打州县。

    每当朝廷围剿时,这些山越人就窜逃到大山之中让朝廷军队进退两难。

    总得来说和西北边疆的一些羌人和吐蕃部族一样,时叛时降,这使两湖相当大一部分区域只是名义上属于大宋朝廷。

    熙宁年间神宗皇帝和王安石决定改变这种局面,于是章惇走马上任。

    章惇所出任的察访使是王安石变法时专门设置,负责访查各地推行常平、募役及农田水利等新法的情况,必要时要加以督促。

    当然,这只是官并不是职,事实上当时的章惇并不是为了在两湖地区推行新法,而是经略湖南,开辟梅山,彻底解决梅山蛮的隐患。他可以调集周边辰州、邵州,潭州、鼎州等数州的兵力,说他是经略安抚使都不算过分。

    征讨梅山蛮并不是很顺利,这些山越人尚处在原始部族社会,历来和中原王朝冲突不断,太宗朝车神皇帝还一度屠杀梅山蛮万余人,可谓结下血海深仇了。

    这次梅山蛮不仅进行了坚决抵抗,还拒绝了章惇用土地招降安抚的举措。

    本来一场血腥大战要不可避免了,但章惇事前早有准备,他深知梅山蛮笃信佛教,于是说动当地密印禅寺的主持颖诠与使者一同前去劝降。

    之前还要誓死抵抗,不惜鱼死网破的梅山蛮,居然被轻易说动,同意了大宋用土地安抚的举措,然后经过谈判,顺利归附朝廷。

    之后章惇又请来高僧大德邵铣深入到梅山周边劝降溪峒首领,不费一刀一兵却效果显著。

    章惇仅用两三个月时间,就平定梅山地区,招抚人口一万四千多户,土地二十余万亩,成功在邵州设置新化县,潭州设置安化县。

    赵煦放下文书,回想起之前他从王厚处听到的轰轰烈烈的熙宁开边,其中也有一个所谓高僧大德的身影,法号叫智缘,他在招抚秦凤路、熙河路周边的番人部落中出力极大。

    汉番之间风俗不同甚至差异极大,而如今的中原王朝又丧失了汉唐时对周边各族巨大的吸引力,通过钱粮和利益招抚过来之后,如何消弭风俗的冲突,求同存异,宗教尤其是佛教似乎是可以使用的手段。

    毕竟只有利益往来,而无文化交融,彼此只会貌合神离,迟早还是时叛时降的局面。

    而佛教这个在汉末还不显山不露水的宗教,在宋时已然是覆盖西域各族、东南各族,连高丽和日本都影响深远的存在。

    赵煦不得不考虑好好思量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