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 第四十二章 最后的冲刺

第四十二章 最后的冲刺

    种家兄弟在月夜下狂奔,目标都是萧关,那一带有种朴部八千人,番兵和弓箭手五千余人,萧关之外的边界地带还有范纯粹所部两万熙河路大军。

    按道理是应该可以阻挡的,哪怕对方是驰名天下的铁鹞子。

    但是最不可控的因素在于范纯粹的外围还有仁多保忠部近八万人,尽管正军只有一万多,其他都是部族战士,但数量太多了,而且他们已经在西夏境内获得军需补充并不是疲敝之师。

    萧关到边界宋军力量远不如西夏。

    关键的还在于仁多保忠有没有魄力敢往里打,配合梁太后他们突围。

    没有熙河路两万大军的配合,以种朴部八千混合步兵轻骑兵的禁军部队,加上五千番兵和弓箭手,在谷道这种地形根本阻挡不住

    现实情况,远比他们兄弟想的要糟糕,黎明时分,种建中哪怕为了赶路将三千骑兵腰斩为一千五百人,变成一人双马,他距离萧关仍有近八十里,而且道路难行。

    种师中沿着葫芦河谷道道路易行却距离一百多里,即便一人双马也得半天的时间,考虑到来之前他们刚经历一场战斗,甚至可能会更久。

    而此时在沟壑间休息啃食马肉的梁太后等人离萧关只有四十里,他们只需要在山间沟壑再穿行十多里就可以斜插入葫芦河谷道,然后凭借铁鹞子最后的冲锋一举突破宋军防线,打回西夏境内。

    他们之所以能够如此,除了两千多步跋子精锐顺利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之外,还得得益于三百多头骆驼,他们驮着铁鹞子骑兵的披甲在山谷沟壑间如履平地,换成马匹可能早就累死了。他们一开始留得六千匹马,除了吃掉了几百匹,如今也仅剩三千多匹,其他不是在山壑间失足跌落,就是一路连续赶路腿脚磨伤,暂时不能再战。

    如果换成马匹驮甲,这会估计他们已经无马可用。

    如果精锐铁鹞子基本没有损伤之外,两百多泼喜军尚在,如今他们这支五六千的队伍汇聚了西夏大军最精锐的部分。

    至于其他三万多人全部化整为零各自逃命去了。

    这也是为何宋军的斥候和番兵轻骑在附近侦查时都说是小股小股的敌军的主要原因,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迷惑了宋军。

    到了这一步,梁太后和李乾顺的逃跑计划已经完成了九成。

    “太后、陛下,”步跋子统制卫慕田里向梁太后和李乾顺拱手道:“这里离萧关已经很近,只需要顺着前方的沟壑穿行十多里,就可以上谷道,到时候靠着天下无敌的铁鹞子,突破萧关不成问题。”

    他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精壮汉子,久在横山征战的军中翘楚,说这些话某种程度上是宽慰梁太后和李乾顺,同时也是作别了。

    梁太后和泼喜军凭借着快马和骆驼能够冲破宋军的封锁,他们这些步跋子步兵是无法随行的,脱离了这边山地和沟壑,他们和普通的步兵毫无区别,只能是对方随意攻击的靶子,后续他们只能在山间沟壑中继续潜行,能不能逃脱只能看运气。

    “卫慕统制劳苦功高,老身和陛下都会铭记在心,今日一别,兴庆府再会。”梁太后做足了姿态,就差面对仁多洗忠时的垂泪哭泣了。

    卫慕田里躬身再拜,却没再说话,因为能不能再会谁也说不准,他和自己的部众接下来不过就是弃子。

    他是个粗人没有仁多洗忠那种忠君爱国的抱负,但眼下这局势他也没有抱怨,因为一切都由不得梁太后,更由不得他,不当弃子,他们一行人谁也逃不脱,当了弃子说不定都有活路。

    “太后,这沟壑前方五六里就很宽阔,是直通葫芦河谷道的,记得提前披甲。”卫慕田里尽了最后的人臣本分,然后拱手离开,召集部众商讨他们自己的退路。

    李乾顺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本想说到兴庆府再行封赏,可最终没说出口,想着不过是十天半月就能见到他的忠臣。他还太小,不清楚卫慕田里基本陷入了十面埋伏,很难说他们还能不能见面。

    双方在宋军俘虏营相见的可能性都高过了在兴庆府。

    天未大亮,这支眼下在山谷沟壑间人数最多的西夏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约两千人,是步军精锐步跋子继续翻山越壑,试图寻一条生路。

    另一路三千余人,他们是西夏大军最强的野战精锐,铁鹞子和泼喜军。他们牵着负重的骆驼和轻装马匹往葫芦河谷道穿插,一旦到了那里铁鹞子将如下山猛虎不可抵挡。

    梁太后为此一改多日的沮丧,振奋起精神,畅想着一路突破萧关抵达西夏。

    卫慕田里所说果然不假,这道沟壑的确越走越宽,估计是每年夏季雨水汇聚时长久冲击出来的临时河道,最终交汇到葫芦河。

    大军行了五六里,梁太后令众人取下骆驼所驮的重甲,铁鹞子人马开始披甲。

    西夏的铁鹞子不同于后世金国的铁浮屠,铁浮屠全靠一身所披的重甲护身,号称重铠全装,只露出一个眼睛。兵器也是重马枪和铁骨朵(类似狼牙棒),再加上马的披甲,说是移动小铁塔并不为过。

    但这就造成了马的负担较重,金国马匹出于辽东,属于偏小的马种,因此铁浮屠的机动性在重骑兵中是较差的了。

    铁鹞子则完全不同,西夏战马属于河西马,高大威猛,耐力不如后世蒙古马,也是能耐苦战的佼佼者,其短距离冲刺冠绝天下,能甩宋军购买的大理马三条街,加上铁鹞子所披铠甲仅有一层却坚韧无比,属于轻型铠天花板,以大宋的科技水平试图仿制都不得其法。

    这种党项人发明的冷锻精铠坚固、轻薄,保护效果比一般的重铠还要好,重量却还要轻不少。

    河西良马加轻便冷锻精铠造就了铁鹞子无可比拟的机动性和冲击力,是当世宋、辽、夏乃至西域、大理诸国中最精锐的重骑兵。

    就在十一年前,大宋和西夏的永乐城之战,就是铁鹞子率先渡河冲击宋军,所到之处挡者披靡,掩护西夏大军从容渡河跟进,最终全围平夏城,使宋军死难甚重。

    那时的种建中、种师中已在西军从军,对人人畏惧的铁鹞子印象深刻。

    如今,铁鹞子在宽阔的沟壑中披甲完成,又行五六里,正式插入葫芦河谷道,距离萧关只有二十余里,而最近的种建中也还有近五十里,种师中近七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