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野路子的美食逆袭 » 第79章 余总的第一个门店

第79章 余总的第一个门店

    宋青芦,不就是她的第二个天选服务员嘛!

    外表帅,年轻,刚好跟富婆形成互补。

    而且,宋青芦的帅,是带着一点傻气的憨。

    这样的帅,女生很喜欢,同时也不会让男生反感。

    这还有啥好犹豫的?签他!

    宋青芦就这样,稀里糊涂得到了一份新工作。

    “老板,那我什么时候上班呢?”

    余织萤沉思。

    嗯……是个好问题。

    或许到了租门店的时候了?

    她不再耽搁,将礼物送给田叔和田姨后,马上出门找中介了。

    早在回程的飞机上,她就已经想好了租门店的策略。

    其实跟当年摆摊的方针一样,那就是靠近学校。

    像螺蛳粉这种实惠重口的小吃,那简直就是量身为学生定做的,10个学生里10个爱吃,只要味道不拉垮,那人流量肯定不用操心。

    但是嘛,有个小问题还需要衡量。

    那就是寒暑假的三个月。

    一旦放长假,学生们不在校,生意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开店可不像摆摊,可以随便挪位置。

    所以,这个门店位置,最好在一个既靠近学校,又毗邻小区的地方。

    这样就算学生放假,也不会让门店的生意惨不忍睹。

    房产中介一听她的要求,露出赞许的眼光。

    这姑娘厉害,是个做生意的料子!

    他作为房产中介,见过无数一头热血跑来开店的人,但很遗憾,大部分人连第一关都没过。

    门店位置真的太重要了!很多人压根就没这个思维。

    尤其对于餐饮来说,位置才是最重要的!

    就算你饭做得再好吃,可要是位置偏僻,食客们也懒得去呀。

    毕竟现在大家都很忙,时间就是金钱。

    很可惜的是,很多来创业的人,光图房租便宜,不听劝告非要把店开在鸟不拉屎的巷子里。

    中介也很无奈。

    以前他还苦口婆心地劝告,结果人家根本不领情,甚至还觉得中介是为了佣金乱推销。

    今天难得碰见了一个脑子通透的生意人,他简直不要太开心!

    一定要把压箱底的好门店拿出来,给她,全都给她!

    好资源就要送给识货的聪明人!

    中介拉着她从中午看到晚上,基本把全县城的好地段全都看了一遍。

    如果余织萤是个选择困难症,那这会儿肯定都迷糊了。

    每个门店都很好呀!能不能全都要?

    但很可惜并不能。

    其实做选择这件事,它是理性与感性的集合。

    理性分析,感性决定。

    既然每个门店都有利有弊,难分伯仲,那就不要分了。

    直接闭上眼睛,按照第一印象大胆去选就好了。

    看了这么多莺莺燕燕,哪个门店是一直在脑海里徘徊忘不掉的?

    没错,就是它了!

    余织萤是个做事麻利的,确认细节无误后,当场就签下了合同。

    终于有属于自己的门店啦~

    这个门店的位置刚好在高中附近,背面就是一个小区。

    从人流量角度来说,是最好不过的。

    既有学生党,又有上班族,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有。

    而且这个门店的街道全都是小吃店,有浓郁的餐饮氛围环境。

    对于小吃店来说,这点也很重要哦!

    一定要跟着同行一起扎堆开店,这样才能有最好的客流量。

    这一点确实反常识。

    因为普遍大家会认为,竞争对手当然越少越好,恨不得全世界只有我一家店才好。

    但对于餐饮业来说,恰恰是相反的。

    其实人的潜意识深处,都有从众心理,多少还有疑神疑鬼的不安全感。

    扪心自问,如果你看到整条街道只有这一家餐馆,你是不是心里会犯嘀咕?

    这家店是不是黑店啊?怎么只有它一家卖小吃的呢?

    哎呀算了算了,里面人又少,肯定不是正经做饭的店,还是去小吃街看看吧。

    于是,难得的客流量就这样流逝了。

    而余织萤选的这家店,位置正好就在热闹的小吃街,左邻右舍全是搞吃的。

    这家店的位置可以说是绝佳的风水宝地了。

    当然,这都是有代价的。

    它的租金价格也最贵。

    现在压力给到了餐厅的营业额。

    接下来,是一场肉眼可见的硬仗。

    但余织萤只是云淡风轻地笑笑,一点都不在怕。

    怕?有什么好怕的!当年她能把油茶做大,现在依旧能把小吃店做强。

    创业做事,靠的就是坚信不疑的那口气!

    接下来的日子,余织萤忙到飞起。

    白天忙着找装修队,晚上回家又在钻研最终的配方。

    一周七天连轴转,每天都要熬到深夜。

    跟设计师互虐多次后,她们终于敲定了装修方案,正式开始动工。

    余织萤实在忙不开了,有时便喊来富婆,帮忙去门店监督装修。

    而她则去田叔家里,跟田叔商量着怎么调整最终的配方。

    田叔拿起勺子,第N次尝试成品螺蛳汤。

    说实话,味道已经很好了,非常接近正宗的螺蛳粉。

    但是……

    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田叔放下勺子,沉吟片刻说道,

    “其实这样已经是很好的配方了,拿去做生意肯定没问题。”

    “但我总觉得还能更……嘶,怎么说呢,更……”

    余织萤蹲在凳子上,抱着膝盖,

    “更本地化?”

    田叔一拍大腿,

    “没错!就是这个词!”

    两人算是心有灵犀,同时都想到了这个问题。

    螺蛳粉毕竟是南方小吃,要是生搬硬套挪到北方,其实并不见得有多好。

    本地化改良是必须的。不然本地人会用残酷的现实教你做人。

    但田叔和余织萤,并不擅长本地化配方。

    这事儿啊,说起来简单,但其中的度很难把握。

    既要保证正宗配方的灵魂,同时又要击中本地人的心巴,那真是不容易。

    正在焦虑的时候,余织萤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林松。

    他不就是平平无奇的本地化小天才嘛!

    那碗肠粉做得多好啊?一方面保留广东肠粉的细腻口感,另外又兼顾本地人独特的口味,堪称一绝。

    仅仅靠着他的肠粉,居然都能拉出一个美食群,可见大家有多认可他的手艺。

    很好,第三位员工已锁定,拉林松进队!

    但余总这次,可真是踢到了铁板。

    林松根本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