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大国院士从学霸开始 » 第14章 国奖种子

第14章 国奖种子

    翌日晨光熹微之际,在学生们按时起床到教室上早自习的时候,固远一高校长孙学海也正驱车前往平洲市第一中学。

    参加全市普通高中校长会议。

    平洲一中作为市里唯一的重点中学,无论师资力量还是生源都是其他学校无法相比。

    甚至连使用的教材都不一样。

    每次市教育部门有报告会,都会选择在平洲一中内进行。

    孙学海和学校的同行人员在路上解决早饭,到达目的地刚好八点左右。

    轻车熟路走进学校内的报告厅,顿时便看到不少熟悉身影。

    均是各县以及市各高中校长副校长。

    互相寒暄几句,便落座等待主持会议的领导到来。

    所谓报告会,无非就是学校间典型经验交流,具体是否适用都还两说。

    不过今天孙学海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会议上,而是想着昨天王清韬说的事情,刚好有现成的机会肯定要把竞赛资料问题给解决。

    于是上午趁着会议中途休息时,他特意朝平洲一中校长走了过去。

    “陈校长。”

    “你刚才在台上讲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可是让我很受启发,等回去我们也要搞个试点。”

    “原来是孙校长啊。”陈文钟闻声扭头看到是老熟人笑着打起招呼。

    固远一高虽是县级高中,但本科率却比他们一中还要高,因此对待孙学海的态度自然和其他县高中校长存在些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孙学海并未直接表明目的。

    成功打开话题两人先谈了下刚才会议的内容,看时机差不多他才开口道:“听说今年贵校又组织了数学竞赛班,应该培养不少好苗子吧?”

    “那有这么多好苗子,天才都是可遇不可求啊!”

    听到对方提起自家的竞赛班,陈文钟故作遗憾的感慨了句。

    只是说话时的神情怎么看都是满意。

    就差把骄傲写脸上了。

    孙学海则在旁边附和着,然后突然话锋一转。

    直击正题。

    “不知道陈校长能不能把你们用的全套竞赛资料给我一份带回去?”

    “竞赛资料?”

    陈文钟猛地坐直身体满脸疑惑:“你们不是已经放弃竞赛,要这些资料有什么用?”

    “其实今年我们学校还有一位学生参赛,而且是当国奖种子来培养的。”孙学海充满自豪的回答,并未隐瞒徐源的存在。

    去年固远一高首次竞赛失利,在很多会议场合上他没少被大家调侃。

    现在学校有这样的种子,那肯定要高调下。

    让其他人知道固远一高是有实力培养优秀竞赛生。

    当然此举他也有赌的成分。

    就赌王清韬的眼光。

    要不然届时徐源连省奖都没捞到,那他可就不是只丢一点面子了。

    不过孙学海虽说的信誓旦旦,陈文钟却并没有放在心上。

    想他们平洲一中建校至今,每年都会选拔学生报名参加五大学科竞赛。

    但也只有一位入选国家集训队。

    现在一个没有竞赛经验的县高中说培养了全国高中数学竞赛国奖种子,恐怕任谁都不会相信。

    而这时周围人听到谈话,倒是来了兴趣,忍不住互相讨论起来。

    “固远去年组织的竞赛班都没搞出成绩,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国奖种子,该不会是孙校长你期望太高了吧。”

    “说起来咱们市确实有很多年没有过国奖了,看来今年要仰仗固远一高才行。”

    “要我说老孙,你们还是多提高本科率吧,竞赛交给市里就行。”

    ……

    将众人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孙学海注意到开口的大多是市里的中学校长,知道他们是羡慕固远一高全省排名前列的本科率。

    对此连搭理都懒得搭理,只是等着陈文钟的答复。

    场内还有不少领导在,陈文钟代表的平洲一中作为市里的老大哥,肯定不会在意一套竞赛资料。

    随着脸上堆出笑容,当即表态道:

    “参加竞赛出成绩那也是为咱们市争光,孙校长为学生亲力亲为更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等会我就让人把数学竞赛资料多送几套过来。”

    “那就谢谢陈校长了。”孙学海闻言连忙感谢。

    这点事情对今天的报告会来说只是小插曲,有了结果后很快便没人再提。

    但可以确定的是,下个月肯定会有不少人去关注固远一高这位国奖种子选手,看看到时候究竟会考出什么样的成绩。

    下午孙学海从市里回来,第一件事便是让王清韬把那些最新的竞赛资料全部交给徐源。

    使得徐源能继续先前的复习计划。

    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徐源的学习变得规律起来。

    除每天大量的刷题训练各项能力外,还会适当调整自己的计划。

    以求对数学的理解达到更深入层次,而不是单纯为了解题。

    转眼来到月底,眼看距离联赛越来越近,徐源却反倒放缓了刷题复习的速度。

    就像是一切尽在掌握中。

    “源哥你简直太适合当老师了,明明没有什么头绪的解答题,听完你讲的之后瞬间就知道怎么解,感觉这几天我数学提高了很多。”

    这天上午教室内,杨斌听完徐源的讲题,眼神中除去崇拜还是崇拜。

    自从他向徐源请教了一道数学题后,整个人仿佛打开了新世界大门。

    从未想过数学还能如此简单。

    于是每天都要让徐源讲几道题才行。

    否则绝不罢休。

    为此他对徐源的称呼,都从之前的只喊名字变成了源哥。

    “其实数学没你想的那么难,只要剖析本质,下次遇到同类型的题会很简单。”

    徐源显然都已经习惯了杨斌的这种浮夸表现,最后稍微总结一句,便把目光重新转到了自己桌面上的海外数学著作。

    最近这些天他除了给杨斌讲题,班上其他人请教也都是来者不拒。

    因为他擅长分析题型本质,并坚持使用最适合的方法解题,其思路很容易被其他人理解。

    往往更能让其他人真正掌握此类题型。

    到后面甚至王清韬上课时,都经常让他上台给大家讲题。

    加上竞赛方面的真题他已经没刷的必要,倒也乐得体验把当老师的感觉。

    而正他准备继续阅读手上这本数学著作时,又听旁边的杨斌说:“对了源哥,这个月放假你真不回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