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五世流转 » 第四章 捡到手表,遇到和尚

第四章 捡到手表,遇到和尚

    手表?

    这里怎么会有手表?

    于寒捡起手表仔细查看一番,这是一块普通的石英手表,时间停在一点三十五分,和之前顾炎话里描述的那块表一模一样,难道这就是当时他捡到的那块?

    正疑惑间,他忽然听到一声清脆的木鱼声在他左边的林中响起。

    这声音来的太过突兀,惊得他浑身一跳,手中的表也掉在了地上。

    他立在原地,竖起耳朵仔细再听,却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了。

    在这一瞬间,就连风声都消失不见,只有面前的大树的重重身影,仿佛是无数个沉默不语的士兵,无形中让于寒感受到了一种肃杀之气。

    于寒定住心神,擦了一下头上的汗,却觉得有些粘稠,低头一看,原来自己刚才在林中穿行时,额头上被戳了一下,流了许多血。

    本已经被风吹干,但刚才被汗冲了一下后又化开,变成了液体。一滴血混着汗往下滴去,不偏不倚,正好滴在了那块手表的表面上。

    于寒重新捡起手表,正要擦去血迹,耳边又听到了一声木鱼。

    这次他听得真切,那木鱼声离他并不是很远,大概只有一两百米的距离。

    难道是灵谷寺里的和尚?

    他冒出了和顾炎当时一样的想法。

    咬咬牙,他决定去一探究竟,不管怎么样,他也不相信这世界上真的有鬼。

    将那块表拿起一看,竟惊讶的发现那滴血已经消失不见,秒针也开始转动起来。

    会不会是这块表被摔了一下后,电池开始运转,所以也能转了?

    于寒先放下这个疑问,将其揣入口袋,循着绵绵不绝的木鱼声,小心翼翼地走进了林中。

    这边的树林似乎比之前的树要大,有的甚至比于寒的身体还大,像一堵墙似地挡在他面前,幸好那木鱼声一直没停,月光也一直都在,于寒这次不会再迷路了。

    估算着距离,走出大约一百五十米后,树林变得稀疏起来,周围的树也小了很多。再走二十米,于寒眼前霍然开朗,他已走到了一片平地上。

    这块平地面积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野草及踝,能看出时常有人打理着。

    平地正中间有一间小房子,房门半开半合,灯光从房门出透出,木鱼声便是从里面传来的。

    应该是旁边灵谷寺的和尚,晚上在这里做功课吧。

    于寒不太了解佛教习惯,但好不容易看到了人造出来的灯火,于寒可不打算无视。不管怎样,他是不敢再在外面过一夜了,万一再碰上那头狼可不是好玩的。

    吞了一口口水,于寒慢慢往前走去,想要在那里借住一晚,至不济也要问那敲木鱼的人如何出去。

    但不知怎么的,越靠近那间房子,他越觉得紧张,连口袋中的手表发出轻微的震动,他都没有察觉。

    走到门口,他深吸一口气,站定后敲了敲门,木鱼声立时停住,他只听得房间里面响起一阵脚步声,有人正走过来。

    从房间走出来,不过短短几秒,但就这几秒的时间,让于寒像是过了一个小时那么长。他脑中胡思乱想,不知道将会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人,会不会出来一个青面獠牙的怪物?又或是一个绝色美人?

    他越想越觉得嘴唇发干,心头跳个不停。

    “阿弥陀佛。”

    就在惊疑之间,他骤然听到一声佛号,愕然抬头,只见门框下站着一人。

    那人身材削瘦,身高在一米七上下,穿着黄色的僧衣,但因为是逆光,于寒看不清他的面貌,只看到一个光头,在灯火下闪闪发光。

    那人显然看到了于寒,也愣了一下,半响才反应过来,走到门口,面向于寒时,于寒才看清了他的脸。

    这人面黑无须,脸上沟壑纵横,年龄在七十左右,若不是穿着僧衣留着光头,和普通的农民几乎没什么两样。

    他的手上拿着一串佛珠,缩回手中后,双手合十朝于寒道:“不知施主夜半至此,有何要事?”

    他的口音十分奇特,很像南京本地话,又带着些扬州风味,若不是于寒在南京生活了三年,恐怕是完全听不懂的。

    “我......”

    于寒愣了一下,不知怎么开口,他还没怎么与和尚打过交道,摸了摸头道:“大师,我是南大的学生,在这里迷了路,不知道怎么出去,麻烦你给我指一下出去的路好吗?”

    于寒的南京话水平一般,因此说的是普通话。

    那老和尚听了于寒的话,眉头皱起,上下打量了一下于寒,直看的他浑身发寒。

    半晌后,和尚才道:“施主所言的南大,贫僧从未听说过,不知在何处。”顿了顿,他又道:“听施主口音,仍是北方人士,不知如何到了此处?”

    于寒勉强听懂了他的话,只觉得他说话半文不白,心中奇怪,但也没有多想,解释道:“南大就是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那和尚眯起了眼睛,看了看于寒衣服和发型,又看了看他手中拿的三本书道:“此地数十年前曾命为南京,但贫僧孤陋寡闻,实不知南京大学所在何地。”

    “这里难道不是紫金山吗?”于寒被他说的有些糊涂了。

    那和尚点头道:“此山古称紫金,倒也不错。”

    “那不就是了。”于寒长舒一口气,他还真怕自己乱穿到什么地方去了,既然自己还在紫金山,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但他脑中忽然一道闪电穿过,回想起早先自己对顾炎说的话,地点没问题,但是时间呢?

    一想到这里,他猛然抬头,看着面前的和尚,难道他就是当时那个提着灯笼的人?可他面目和善,慈眉善目,长的一点也不凶啊。

    他打量那和尚时,和尚也在一刻不停地打量着他,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一阵风袭来,吹起了和尚的黄色僧衣,也吹起了于寒手中的书。

    “现在......现在是哪一年?”于寒突然问道。

    老和尚明显愣了一下,双手合十道:“此时为大明洪武十五年,七月十五日,子时时分。”

    他的声音不大,但听在于寒耳中,犹如平地惊雷,将他震在原地动弹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