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五世流转 » 第二十一章 出院

第二十一章 出院

    这块手表实在是过于诡异,于寒完全想象不出来,什么样的人才能造出这块手表。

    这完全不是这个时代的技术能造出来的东西。

    难道是未来的东西?

    如果真是未来的东西,世界上那么多地区,为什么只有这四个地方在手表上面。

    对了!

    会不会是未来,世界经济前几位的国家或者地区,联手造出来的?

    这样一想还真有点可能。

    当时的统计数据显示,世界经济占比,美国第一,日本第二,然后就是一水的欧洲国家,中国GDP在意大利后面,刚好和手表上的几个数字对应。

    那就是说,以后,我们国家的经济能稳住保持在世界的前面,至少是前四水平?

    于寒不由有些兴奋。

    年初时,天涯论坛上有个帖子,一个叫“雪亮军刀”的贴主认为,GDP能在2030年超越日本,许多人在下面留贴嘲讽。

    于寒的同学中也有人悲观的认为,一辈子都超越不了。

    现在看来,未来是很有希望的,不像网上说的那么昏暗。

    不然,为什么手表上面会有个“C”?

    一想到这个,于寒心情都变好了一点。

    正好这时困意来袭,他决定先睡一觉。

    至于手表的来历,未来既然有希望,那就等着以后再慢慢探索。

    ......

    第二天一早,于寒醒过来时,所有的不适全都一扫而光,精神也非常之好。

    吃了几个昨天同学们送来的水果和粽子,于寒感觉自己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叫过护士,给医生表达了自己想要出院的要求。

    医生给他检查一番后,惊奇的表示他确实恢复的很快,自己从没有见过一个失血这么多的人在两天内恢复成这样,向他说了几句注意事项之后,便让他去办住院手续去了。

    一直忙到早上十点左右,他才拿着退回的住院押金走出了医院。

    中途顾炎和陈阳过来想要帮忙,被他给赶回去复习了。

    当时地铁还没有开通,于寒看准线路,坐上了一辆公交车。从医院到火车站很近,不到半小时,于寒就到了南京火车站。

    到了火车站广场,于寒看到有一群年轻人正举着牌子说着什么,凑上前一看,原来是让人发短信投票支持李宇春。

    “不是应该支持安又琪吗,这个李宇春从哪冒出来的?”一个三十岁模样的人问道。

    “安又琪是去年的冠军了,李宇春是今年开始比赛的。”一个留着短发的女生不遗余力的宣称李玉春的唱功有多好,还说她肯定是今年超级女声的冠军。

    于寒停下来看了一会儿热闹,等到大屏幕上显示的从重庆发来的列车快要进站时,他跑到了出站口去等着。

    来来往往的人很多,于寒不敢离开,生怕错过,直到人群都快出来完了,他终于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爷爷,我在这里。”于寒用家乡话大声喊道。

    一个背着大包,看上去七十岁左右,精神矍铄的老人朝于寒挥了挥手,快步走了过来:“日吗人太多咯,老子孩子都挤掉了。”

    于寒低头看了一眼爷爷于德的脚,笑出声来:“你啷个一只脚皮孩一只脚凉孩哟?”

    “老子在车子上睡了一觉,皮孩不晓得被人家甩到哪里去了,找半天没找到就算逑,买了个人的凉孩。”

    “他把孩子卖给你,自己穿啥子呢?”

    “那老子就不晓得了,反正老子给了钱,他愿意穿你吗啥子就穿啥子。”

    于寒无奈地笑了笑,他这个爷爷1930年出生,自16岁当兵,一直做到了营级干部退休。生下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却都没有保住,一直到三十岁,才生下了于寒的父亲。

    他父亲结婚挺早,二十四岁就生下了于寒,但不幸的是,不等于寒满一岁,两人就双双离开了人世,奶奶在长期的悲伤中也因病去世,留下了爷孙两人。

    不过因为爷爷的退休金不低,再加上一些政策,于寒倒是从小没怎么吃过苦,只是偶尔看到别人家庭美满时会觉得孤寂,也会偶尔受到别的小孩欺负,不过都没有太过分。

    “你现在好了撒?”于德见于寒精神不错,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之前你同学打电话说你啥子,变啥子植物人了,把老子嘿一跳。”

    “没得事了。”于寒不想让他担心,随便找了个借口,想要帮他接过背包却被拦住了。

    “你病才好,莫背这个,这个很重嘞。”

    “你带的啥子嘛。”

    “你喜欢吃的腊肉,还有屋头三婶娘做的粑粑,你二爷爷给你带的苕粉......”

    听着他的介绍,于寒头都要大了:“带着些东西过来做啥子,寝室里不准做菜,啥子都没得。”

    “找个饭店,喊他们做嘛。”

    “这里不是重庆,人家没得这么搞的。”

    “啥子没得,老子给他把钱放到桌子上,他啥子菜都要炒,不信你看到起嘛。”

    于寒摇摇头,实在是有些无奈,不过爷爷既然已经来了,那自己也顺便带他在这里逛逛吧。

    叫过一辆出租车,于寒带着于德直奔学校,先在周围的宾馆开了一个房,让他简单休息了一下之后,下午三点多,带着他回到了宿舍。

    今天下午没课,进到里面时,三个室友正围在顾炎的电脑前,看一部叫《兄弟连》的战争美剧,看到他们进来,三人赶紧离开了桌位起身迎接。

    于德的性格带着山城人的火热,一见面就要给他的室友发烟,被于寒给拦了下来:“人家不抽烟。”

    “那算了,不抽烟是好事。”于德又从随身带的口袋里掏出了三罐茶叶道:“我战友屋头种的茶,都匀毛尖,好茶。”

    “爷爷,年轻人没得几个欢喜喝茶的。”于寒有些无语。

    “给屋头老人家带嘛。”于德道。

    “就是!”陈阳双手接过茶叶,笑嘻嘻道:“谁说年轻人不喜欢喝茶,我就喜欢喝。”

    周音和顾炎也接过了茶叶,他们之前就知道于寒的爷爷是一个退伍老兵,而且级别听说还不低,见面之后,发现其健谈且热情,三人的拘束之情一扫而空,殷勤地给他端来水。

    看着他们相处的还可以,于寒笑了笑。

    “你们聊天,我给其他同学说声,晚上请他们吃饭。”这是来的路上爷孙俩商量好了的,他们专门去山上帮忙找于寒,于寒自然也不会吝啬,从那包口袋里拿了些土产礼物挨个去旁边的宿舍。

    东西不多,但重在情分,各个宿舍里的同学关心地询问几句之后,除了少数几个实在有事的,大多都答应晚上一起去吃饭。

    再回到自己宿舍的时候,于德已经和他们三个变得非常熟了。

    “老子当年刚满20岁,和你们现在差不多大,已经当了四年兵了,本来想去朝鲜的,但是上级说我从小到山里长大的,还是打土匪好点。就去了湖南湘西那里,那里的土匪格外凶,全都是一群杂种。他们只要一下山,那里的老百姓就遭殃了,啥子东西都抢,莫讲鸡鸭了,连屋头的磨盘都要拉走......”宿舍里,于德手中拿着一杯陈阳给他端来的水,开始说起了他年轻时候的事,他虽是用的方言,但三人还是能听懂大半。

    “拉磨盘干嘛?”顾炎好奇问道。

    “他们晓得解放军要来了,准备在山上不下来,用磨盘一是做东西吃,再一个就是我们进攻的时候他们好用磨盘砸。”于德喝了一口水道。

    “磨盘拉到山上不会很麻烦吗?”陈阳疑惑道。

    “他们才不会自己拉。”于德冷哼了一声:“土匪是没得啥子人性的,他们都是抓到老百姓,直接喊老百姓搬,不搬就一枪打死。有的娃儿才五六岁,都要他们搬东西。搬到山上之后,土匪嫌养他们要粮食,男的就一枪打死,女的就养到柴房里头。”

    “......”

    顾炎三人都是新时代长大的年轻人,又自小生活在城市,哪里听说过这种人间惨剧,一个个都面露不忍。

    于寒自小听于德说这些,自然不像他们三人那般震惊,默默走到阳台,关上玻璃门,掏出手机,拨打了向霜雪留给他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