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暗弓暗攻 » 第二十三章重回营地2

第二十三章重回营地2

    D18当天就和马丁先生坐飞机回到了营地,一回来就投入到了紧张的训练中。

    这段时间不在,有很多科目拉下了,需要他白天黑夜的赶进度学习,不会因外出特训而网开一面。所以他每天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估计晚上是只能睡三个小时间。

    初期,语言课是他觉得头痛的,不是学的进度慢,而是语种的灵活转换,思维一下没那么快。比如是刚上完阿拉伯语课,营员彼此以阿拉伯商人身份在聊石油股价问题。下一节课就要求用日语和老师对话,谈大学毕业理想。

    再接着情景模拟,以诗人的身份登台,用流利的英语朗诵诗歌。他头都大了,后来渐入佳境后,也逐渐适应了每天这样不同身份的转变。

    这是名合格清洁工必备的生活技能,掌握不同真实身份,低调、隐蔽的隐藏。俗话说“大隐隐于世。”人不可能活在真空世界。不禁想到,清洁工的这些理念其实和爷爷说过暗弓理论类似,低调、隐蔽。

    D18有时仿佛觉得自己在国外某个大学读书,但每天在训练中,不可避免的格斗搏杀,流血,总会提醒着他,这个大学不一样,是清洁工大学。

    “A组出列,在原地不动搜索,用肉眼观察你们前面这片区域,有哪些地方藏着人?每人只能用一颗子弹,来射击你发现的可疑物,不准交头接耳,考核时间五分钟。”A组有十个营员,意思这里藏着B组的十个人。

    这是隐秘训练课之一,如何借用周围环境在野外隐藏。要求不仅是隐藏巧妙,而且要能迅速自如的反击。这就像打架搏击样,不是纯为躲闪而消极躲闪,是为了更好的进攻而防守躲避。

    D18也躲藏在这片区域某个地方,和B组其他营员一样,他身上也是全副武装。戴着TIG盔全封闭式、背着PPK-20冲锋木仓、腰插把9毫米马卡洛夫手木仓、贴身挂着几枚手榴弹等,一套标准的俄罗斯特种部队装备,但都没穿防弹衣。

    所不同的是,他还额外手持自己那把传统弓,背着五十支箭。

    这是他在每次训练时候,必备的装备,教官美其名曰培养感情,相互熟悉。当然,其他营员有趁手的武器也是要求如此,这算一个特色吧。

    A组十个人一字排开,端着木仓,警惕的观察着面前这片区域,组长D6第一个发现异常。在远处树下有个头盔似的圆弧型物体,被树枝遮掩着。他抬手就是一木仓,啪的打中目标。

    “啊,”传来一惨痛的叫声,那木仓正中D12肩膀。他老实的站起来,捂着伤口走到教官身边,准备事后接受惩罚。

    虽然被橡皮子弹射中不会死人,而且子弹的火药量也不足,当那个痛是没几个人可以接受,这就是他们被要求不能穿防弹衣的原因。

    “啪,”听木仓声就晓得,又是一个倒霉鬼被找出来了。陆续有8个人被发现,现一脸郁闷的待在教官身后,等着呢。

    现就剩下D18和D20没被找出来。“时间到,集合。D18不动,继续隐藏。A组你们几个没找到人的,和B组几个被找到的,一起去躲藏当目标。你们负责搜索的每个人,这次可以射击两颗子弹。”教官一脸严肃的喊道,“如果这一轮,D18还没被找出,就继续趴着,直到被射中为止。”

    所以隐蔽训练也是D18最怕的,最后每次都被打得片体鳞伤。

    作为一名在现代战场的弓箭手,首先你的野外隐蔽生存是第一,没有这个都是空谈。因为你干的都是偷袭的活,射程短板,会需要比其他人潜伏的距离更近,而且射姿也更要隐蔽。这就好比户外狩猎,拿木仓和拿弓箭猎杀难易度的区别同理。

    以及体能训练上也有区别,雪地十公里全副武装,要求在五十分钟以内完成。D18不仅要额外背着弓和箭,而且在跑后,立即进行一公里的鳄鱼爬训练,配速在8分钟以内,冲刺一百米的配速,要在五分钟以内。

    有时要求用手掌落地,或者是握紧拳头,更有时会要求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撑着,来完成鳄鱼爬的动作。因为这不仅是身法灵活性训练,也是D18近身搏杀的基本功之一。

    自从岛上回来后,马丁先生就连夜召集营地几个教官,开了个训练会议。

    吩咐了几个教官,对于D18要特别加料,不分白天黑夜。特别是在隐蔽课程、身法训练、灵活反应上、体能、眼力测试、近身格斗上比其他学员要更严格,每项需要达到C级的考核标准。只要人不死,就往死里整。

    而弓箭的专项特训,就由马丁先生亲自抽时间来指导。

    几名教官私下里看过监控视频,也晓得D18在这次岛上任务中表现出色。因不清楚总部的决定,所以没想到马丁先生会这对他这么重视,不禁面面相觑。特别是队长妖女,眼睛里露出一丝阴狠。

    D18通过这次执行岛上任务也感触颇深,弓箭手的优劣势太明显。尽管如此,他出于对传统弓的热爱和痴迷,还是希望能刻克服这些问题,让弓在自己手上能大放异彩。

    马丁先生也和他说过,营地会在硬件上给自己很大的帮助。已经在为他特别定制三把传统弓,箭也在制作一批特别的,预计有五百支箭带不同功能,以及弓箭手的其他装备,都会在三个月之后送过来,这个让他有点小期待。

    他心里清楚,马丁先生确实对自己倾注了蛮多心思。没有他在后面的大力推动,引起总部对自己的兴趣,作为一名弓箭手,根本不可能在营地被重视的。

    当然,也是自己的表现引起了上面的关注,才有更好的资源提供。他们也想看看,这名弓箭手到底可以走多远、有多大成就。

    所以这个“小白鼠”,D18心里还是很乐意当的,国内可没有这样环境让自己去发展,限制太多。

    但D18更明白,冷兵器在现代社会,毕竟不能和热火器划等于号。一把武器就直接把人的差距拉大了,让劣势一方倍受打压。

    但不管什么武器,使用的是人,是人就会有缺点。所以马丁先生不仅通过硬件上,来提高D18。更是在软件上,也就是强大的心理素质、大脑的灵敏反应、弓箭手的身体灵活度、直觉射法的出箭速度等方面也有套训练计划。

    目的只有一个,如何更好的在战场上对抗热兵器,以及压制住。这听起来天方夜谭,但自从上次,在马丁先生办公室,看到了他整柜的弓箭装备、衍生出来的配件,以及射出的那几箭后的威力后,是完全有信心。心里隐隐的明白,自己在战场上未来的定位是什么?

    随后的这几个月就是不停的训练、考核,再训练。各种环境的模拟,不同战术的制定与执行。高强度紧张的氛围适应后,D18觉得自己相比岛上期间,又提升了很多,自己不知有多少次在生死边缘徘徊。

    “D18过来,马丁先生吩咐你训练完后,去他办公室报到。”射击教官在宣布训练结束后,对他说着,引来其他营员羡慕嫉妒恨的眼神。

    “是,”D18干脆的应声道倒是没想那么多,还沉浸在刚才巴雷特狙击木仓的回味中。

    既然要对抗和压制热兵器,那就要了解它们特性,晓得差距后,如何去面对解决。对马丁先生说过的这句话,他一直没忘,每次都会不自觉的思考这个问题。

    “D18前来报到。”站在马丁先生门口,他边敲门边大声的报告。

    “进来。”马丁先生笑着对他说:“你过来看看这些是什么?”

    D18疑惑的走近一看,地上堆着几个军绿色大箱子。他小心的打开其中一个后,惊喜的发现里面码着三张传统弓,都是自己用习惯了的明小梢,硬梢头,也是分体双节棍。长度和自己现用的弓一样,也是1.3米长,颜色呈墨绿色,但整个外形看着凶悍逼人。

    三把弓身上分别标记着,32英寸拉锯80磅、32英寸拉锯90磅、32英寸拉锯100磅。见D18疑惑的看着这个数据,马丁先生解释道,因为做这把弓的实验室分析出,他最合适也最舒服的拉锯就在32英寸,拉锯不需要再大了,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他小心翼翼拿出那把80磅的弓,爱不释手的在手中翻看着。入手感觉很轻,颠了颠,感觉只有自己那把弓二分之一的重量,一下有点没习惯。

    弓的材质D18没看出是什么,晓得是层压的,但具体的就不清楚了。发现两边梢头有不一样之处,梢尖被设计成三菱尖锐状,而且弯曲的梢脊都带有刃口,泛着寒光,不晓得是什么金属材料做的,但这一看就是妥妥的大杀器。

    D18心里有丝困惑,问马丁先生:“两边梢头做成这样,会否因为重量,实际变成了长梢的性能了啊,拖累了箭速?”

    “不会,第一,这个弓体的材料你感觉到了,轻又硬。第二,弓稍这部分用的材料更轻,,但它硬度性能却不差。第三,你也看出来,这弓适用于突发时的近身格斗。把弓接上时,你把接口这里锁住,它就是1.3米的长兵器,两头都适合捅刺,弓脊还可以切割对手。”

    “第四,这个弓身外采用了军方变色龙技术,可以贴合不同环境下的应用,也就是说提高了弓的隐蔽性。箱子里还有三个弓包、十条备用弓弦,也都采用了这个技术。”马丁先生边说,边从箱子里取出弓弦,把弓安装完成。

    两人来到门外空地上,站在一颗树边。马丁先生持弓快速划过去,D18惊讶的看见树干上,留下一道深深的痕迹,竟然那是被弓弦造成的。

    “第五,你看,这弓弦也是可用的近战武器,并且不怕一般的匕首切割,韧性极佳。你不要问我这把弓的一些材料问题,我也不晓得。你以后有机会,可以去集团总部的杜邦实验室,当面请教杜邦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