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珏末 » 第二十章:禾南(1)

第二十章:禾南(1)

    张廷鹤的那个计划已经酝酿好了,他在宫里物色了一名太监去禾南省衙给张廷仁传递这个消息,此时除了朝堂上争斗不休的势力外现在一个新的势力也入局了,那就是宦官,张廷鹤作为留在中央的官员,张廷仁作为地方的封疆大吏,按珏律规定他们是不能有任何书信往来的,所以两兄弟的交流一般都是托人带话,内容也都是言简意赅且很少涉及政治,但这次是例外,不过张廷鹤传递给张廷仁的消息旁人一般也看不懂。

    至于这个计划他没有明说到底是干什么的,表面张廷鹤还是告诉张廷仁要克扣住一切途经你手发往蓬安县的物资,而背地里张廷鹤却让那名太监在黄河支流的各大水坝送去了物资,而这批物资是以工部的名义送去的,然后告诉那些负责检修的人以最快的速度将这批物资用在修缮和增固水坝上。

    前面庆玄亲自告诉杨合要注意别再出现蓬安县那样的问题,那么杨合也肯定会督促工部的人加紧时间去干,这样一层催一层,最后到水坝那里的时候时间必然剩不下多少了。

    这批石料里面藏着不少火药,负责的人如果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一一检查物资是否符合规定的时候就能发现这个问题,可现在上面给的命令是用最快的速度做好这些,那么他们就来不及去一一检查,那么有问题的那一批石料也就能混进没有问题的那一批石料一起用在对水坝的修缮和增固上。

    张廷鹤一共选了九个县的水坝,但九个水坝里只有五处有火药,这也是为了让别人都觉得这是一场因为水坝年久失修带来的祸患而不是人为的。

    于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阴谋在这个诡谲的局势中形成了,张廷鹤用禾南半个省几十万老百姓的命来作为这一场政治博弈的赌注,他做这一切就是为了把张廷仁送入内阁,扳倒杨党的人。

    张廷鹤在最开始找到那名太监诉说这个计划的时候那名太监很惶恐,可张廷鹤给他承诺了许多利益,黄金千两,赶走吕平让他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之类的,那名太监最后还是选择了张廷鹤许他的这些好处,在绝对的利益面前一个人人可以不害怕任何风险,也可以不在乎别人的生死。

    禾南省蓬安县。

    有一顿没一顿的救济粮终于让难民们忍不住了,他们也终于做出了之前不敢做的那件事——造反。

    赵宪国此时在前面和土匪以及北人作战,家里的火他是没办法管了,于是这件事只能张廷仁来处理,不久前他请求朝廷调焦潞来蓬安县的的文书也通过了,于是这件事就变成了张廷仁和焦潞共同面对。

    至少张廷仁认为焦潞这样的人是愿意为民请命的人,在看到蓬安县的那些难民后他是会管的,这样张廷仁也能借焦潞的手来逼迫自己的兄长暂缓对禾南的攻势。

    但张廷仁还有焦潞都不知道在不久以后他们会面临一次人间地狱。

    聚众闹事要饭吃的难民被张廷仁用几十名捕快解决了,对付吃不饱饭的难民很简单,分给他们一点粮食就好了,他遣散了大部分老百姓,至于几个带头的张廷仁则把他们关进了大牢,抓这几个带头的是很有必要的。

    人是在蓬安县抓的也就被关到了蓬安县的大牢里。

    这时焦潞也已经到蓬安县了。

    他看到的是一个破败,凄惨,民不聊生的县城,路边躺着死去买不起棺材的人,活着的人面黄肌瘦,身上的衣服也是破烂到不足以抵御这寒冷的春风。

    蓬安县的县丞在驿站等焦潞很久了,当他看见焦潞时心里的激动是难以掩饰的,高汉他们告病后蓬安县大大小小的事都是他在做并且他还走不了,以前的他是跟在高汉他们身后捡小便宜浑水摸鱼的人,现在却扛着这样的担子确实是很难为他。

    现在那个在整个大珏官场都很有名气的焦潞来了就意味着他又能过以前的日子了,至少他现在是这样认为的。

    “焦大人。”潘俊走到焦潞的身边行礼。

    “你是潘县丞?”焦潞猜测到了这个人的身份,蓬安县县衙的现状他是知道的。

    “大人一眼就知道我是谁了。”潘俊有点激动,“大人,您请。”

    潘俊说着指向了身后一辆马车,很显然这是县衙给他准备的代步工具。

    焦潞只是看了一眼马车然后说:“我喜欢走路,你去坐吧。”

    潘俊听了急忙说:“大人您都不坐我怎么敢呢,我也喜欢走路,我和大人一块去县衙。”

    焦潞听了只是淡淡一笑,他自己背着行李就上路了。

    他确实不像一名官员,身上的衣服虽然干净整洁但却有不少补丁,至于衣服的材质也很一般。

    潘俊跟在后面看着焦潞这一身打扮暗自惊奇,原来这世道还有清官,不过他也在怀疑这是沽名钓誉。

    一路上的惨象让焦潞触目惊心,他实在没有想到蓬安县的水灾会这么严重,而这些一切到现在都没有解决,从水灾发生到现在已经过去快五个月了,他不敢想象这五个月这些百姓是怎么度过的,他们在冬天失去了家园和土地,在腊月的寒风中逃亡到县城附近,在寒风中挨饿受冻度过了除夕和春节,接着又这样来到了春天,可是情况依然没有好转。

    他有一丝愤怒,他想去去质问省衙,质问朝廷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他又在心里告诉自己皇上圣明,这些事情一定是杨合那些奸臣做的,他们蒙蔽了庆玄皇帝的双眼。

    走了一段时间他们终于到了县衙,焦潞换上官服后问:“县衙里还有多少粮食?”

    潘俊赶紧回答:“大人,县衙的粮食也不多了,那些都是拿来分给咱们县衙里的人的,每人每天分半碗多一点的小米。”

    潘俊在这点倒没有骗焦潞,因为省衙原本该派发给他们的粮食至少被张廷仁克扣了接近一半拿去分给愿意改药田的农户,而剩下的一半粮食平均到蓬安县的难民手中也就那么一点,更别说中途县衙还要克扣一些。

    总之救济粮的分发状况就是越发越少,比如说昨天一家人还能领一袋小米,今天一家就只能领不到半袋了,至于救灾款一层克扣一层最后到百姓手上能有一两银子都已经很多了。

    县衙这边之前出了造反的事情之后,张廷仁来了后把县衙的粮食分了十分之七出去,所以现在县衙确实没有什么粮食了。

    焦潞沉思片刻说:“潘县丞,你去隔壁省买点粮食回来,务必要快。”

    潘俊听了犯难了,他说:“大人,我们先前买过粮了,现在粮食也是越来越贵,朝廷拨下来买粮的钱也不够买啊。”

    “买,把县衙的钱全拿去买,人没有俸禄还可以活,买完了再去借粮,能弄到多少粮就弄多少,再让难民吃不饱饭造了反,这次再闹到省衙去我们县衙全部都得以死谢罪。”焦潞把问题说的很严重。

    潘俊被吓出了一身冷汗,他急急忙忙的冲出县衙去借粮了。

    这时县衙又来了两个人,是省衙的。

    “你们是?”焦潞不知道这些省衙的人现在到蓬安县来干嘛,也没有看见他们携带什么物资。

    “焦大人。”来人很客气的行礼。

    “二位来蓬安县是有何贵干?”焦潞问。

    “焦大人,我们是来把那几个带头造反的反民带回省衙的。”来人说。

    “带头造反?”焦潞反问,“是他们愿意造反吗?”

    焦潞对于蓬安县的这次造反的事情了解的很清楚,这一切都是一层一层的贪污克扣造成的,所以他不认为这是那些难民的错。

    省衙的几个人面面相觑,他们也听过焦潞的大名,但没想到这人是真的一根筋。

    于是他们好声好气的说:“焦大人,省衙对那些人的定义就是反民,人我们是要带回去问话的,至于是不是冤枉的到时候也就清楚了。”

    “省衙的谁让你们来的?”焦潞抓住这个问题反问他们,省衙是五人共管,他很好奇把这些难民定义为反贼是谁做的,不可能是张廷仁,张廷仁在之前亲自去蓬安都没有对那些难民做出这个认定。

    对面几人又相互看了看彼此,其中一人又说:“焦大人,这是省衙何大人和李大人的意思。”

    “另外三位大人的意见呢?尤其是张总督的意见。”焦潞问,他又抓住了对面这些人语言中的漏洞,这么一件大事只有两位高层的意见,其他三位一言不发显然不可能。

    “赵总兵在前线打仗……张总督的意见就是赵总兵的意见……罗大人对此……没有表态……”

    “好,罗大人没有表态,那张总督的意见呢?”焦潞又问。

    “这……”几人面面相觑没一个人回答的上来。

    焦潞笑了笑说:“既然意见没有统一,那人你们就不能带走。”

    “可是省衙……”有人想要反驳。

    “造反这种大罪,省衙五位大人的意见没有统一你们就想把人带走?是为了灭口还是什么?”焦潞义正言辞的反问。

    对面几人彻底说不出话了,他们原本以为能靠着何效和李易的威名来让焦潞妥协,结果这个一根筋一点都不害怕。

    “回去吧,意见统一了再过来。”焦潞开始送客了。

    于是这几个人又灰溜溜的走了,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这位县令会这么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