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梦深宫 » 第一百四十一章带球出征

第一百四十一章带球出征

    众人争执不定,不一会儿的功夫,目光便齐刷刷落在了宴涟漪身上。

    皇上到底年轻,竟将国家大事等同儿戏,虎符置于皇后手中,上万兵马只听她一人号令,他们争吵再多,若宴涟漪固执己见,亦是无济于事。

    宴涟漪薄唇微抿,从身边不少老臣望过来的目光中,看见了痛心疾首的影子。

    “本宫以为,若东陵国大军真如传闻所言,有十万之众,行军途中必辎重繁多,脚程不快,可令轻骑每隔二十里设伏,一可探听敌军实力,以早做准备,二可冲破阵营、扰乱敌心,使之疲乏拖延,为我等设防争取时机。”

    她深吸了一口气,迎着满殿内众人的目光,缓缓开口:“除此之外,本宫还有一计,若实施得当,或可令局势大为扭转。”

    此言一出,霎时间大殿内寂然无声,众臣皆屏息凝神,无数道炽热的视线一瞬间将宴涟漪笼罩其中。

    “东陵国与我国接壤,皇上自即位以来便对其内政留心,更有暗探已成国君耳目,那东陵国国君素来是小廉曲谨,拘于小节而目光短浅,若迎敌不顺,不如略施手脚,从其内部入手。”她声音不大,却如钟鸣般在殿内众人心中轰然一响。

    “依皇后娘娘之见,如何实施为好啊?”立刻有人发问。

    顷刻,宴涟漪直言道:“东陵国随军出征的二皇子虽受宠爱,但最受国君忌讳的一点,便是谋算皇储之位,而那罗森早被猜忌,正寄期望于此战在朝中立足。”

    “若有人向东陵国国君禀报,正是这二人早有预谋,假借战事胶着领兵在外,实则调虎离山意指东陵国皇位,再加上东陵军行兵数百里如入无人之境,不曾正面交战,那东陵国国君岂能不胆憷,而罗森与这二皇子进退为难之时,何尝又不会互相猜忌?”

    一席话令殿内众人憬然有悟,不一会儿的功夫,便达成了一致。

    “皇后娘娘这离间计使的妙,老臣即刻便命人联系使节,若能奏效,定能事半功倍,为我等争取许多时间和良机。”

    见反驳争执之声渐熄,宴涟漪悬在半空中的心终于落地。

    “若无异议,本宫便拟定懿旨,诸卿各司其职,如有军机重奏,即刻禀报凤栖宫。”

    宴涟漪身着朝服站在最前方,气度雍容、声威凛然,似有万千决心将敌军铲除于铁腕之下。

    顷刻之间,无人置喙于其女子之身,皆俯首领命告退。

    宴涟漪走出太和殿时,星月已高悬于天穹,茫茫夜色寂寥深沉,零星蟋蟀虫鸣从婆娑树影间泄出。

    她高乘与銮驾之上,蹙眉凝神,思索着战事紧要,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更有三皇子一众党羽暗中阻挠,一刻也不可掉以轻心。

    半晌,銮驾绕过墙角,路上迎面撞见几个打扮华美的女子,为首之人像是有意等在此处,见到宴涟漪的身影,面上扬起笑来,脚步向一边退避,随着跪下身的动作,纯金的步摇在烛灯下闪烁晃荡。

    “臣妾,参见太后娘娘。”菊嫔的声音很大,一字一句凿在寂静的夜里,霎时间,万籁俱寂。

    “菊太妃?”宴涟漪的思绪蓦然被打断,扬手停了銮驾。

    注:菊嫔先皇的妃子,姜原都不晓得这号人物,以前是跟再陶妃身后的舔狗,名,关菊。

    她的目光自上而下,落在菊嫔精致的脸上,本就为了招事惹非而来,刻意奚落宴涟漪的身份,面上丝毫不见愧色,反而是洋洋得意。

    自从摘桃花那事以来,便与宴涟漪势不两立,纵使她如今贵为皇后,身份也是见不得光的。

    明面上辈分压宴涟漪一头,又岂肯轻易咽下这口恶气。

    不料銮驾之上,忽然传来一声低低的嗤笑声。

    “这些年本宫教导你的规矩,你是半点没记在心里,如今既已活腻了,本宫便送你一程。”

    宴涟漪不愿与她过多纠缠,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径直逼压而下。

    “臣妾是受亲旨册封的太妃,你怎敢……”

    话还未说完,却被宴涟漪斩钉截铁打断。

    “关太妃冒犯失仪,不知礼数,”她挥了挥手,銮驾徐徐而行,话语的尾调带着阴恻恻的寒意,瞬间渗透了关菊僵硬的四肢百骸。

    “玥彤,你盯着她在此处杖责五十,叫关太妃好好学学规矩。”

    “皇后娘娘饶恕,五十杖是要打死人的啊!”关菊身边的侍女惊叫起来,然而宴涟漪的衣角转眼间已消失在远处夜色之中,关菊的咒骂和求饶被远远甩在身后,再没有转圜余地。

    若是从前,她并不会因口角之争行这般惩罚,可这关菊入宫以来便多行不义、坏事做尽,她也不介意当一次这嚣张跋扈的恶人,在那赫赫威名之上多添一笔。

    书房的灯烛璀璨,燃至半夜,玥彤终是忍不住叩门。

    “娘娘,您还怀着身孕,太医说了,切莫如此劳累……”玥彤深知戎马仓皇,奈何宴涟漪忙起来常常忘了身子,且不说皇上回来无法交代,她就是在门外这样候着,心中便焦急不安。

    案上层层叠叠皆是兵书卷轴,她接过玥彤手中的安胎药,头也没抬便饮尽,低低叹了口气,说道:“本宫再看一刻钟。”

    她身为后宫之人,虽有各处情报支援,亦深知钻故纸堆的艰巨,只愿将谋划事无巨细,以防生出疏漏来。

    “对了,三皇子一党查的如何了?”宴涟漪饮了口茶提神,向玥彤问道。

    “不出娘娘所料,汇御史一众人果然与那东陵国曾有暗中联系,恐怕如今皇城内局势便是他们这等奸贼所透露,才会出此剧烈动荡。”

    宴涟漪并不诧异,点了点头:“暂且将三皇子党羽罪证搜罗齐全,先不急着动手,皇上这一年来留着三皇子性命,便是碍于那夺权之争的流言蜚语,等他自己坐不住露出马脚,才可全然斩除。”

    她迁思回虑,少顷,像是自言自语般缓缓道:“何况,这群人不过是被逼上绝境的强弩之末,外强中干罢了。”

    玥彤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又听见宴涟漪问道:“那关菊如何了?”

    “太监未下死手,仍吊着一口气,只不过五十杖下去,浑身已是血肉模糊,往后没了行动能力,与废人也没什么两样。”

    说起此事,玥彤忿火中烧,又道:“今日公然行刑,宫中下人也自会识趣,奴婢以为,她这些年与陶太妃一道作恶多端,若是就此葬身,不仅坏了娘娘的名声,也太便宜她了。”

    “你做的对,”宴涟漪眉心舒展开,面容平静如水,直言道:“她罪有应得。”

    玥彤走后,书房内又恢复了一片漫长的寂静。

    宴涟漪翻阅着手中兵书,指尖在泛黄的堪舆图上滑过,重重墨迹呈现眼前,寥寥三言两语,斑驳笔墨,却囊括了成千上万人的命运乃至王朝兴衰。

    她脑海中忽然一阵恍惚,仿佛回到了清慕园门前那狭窄的街道上,三皇子的囚车穿行而过,她站在人群之中,周身满是人们愤气填膺的话语,每一声呐喊都掺杂着淋漓的鲜血。

    面前兵书中白纸黑字,懿旨中每一笔墨迹,都将昭告着无数血肉与人命的安危,纵然身份有别,他们的性命却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她揉了揉隐隐作痛的太阳穴,沉沉叹了口气,又埋头扎了进去。

    埋伏之举略有成效,但只是暂缓之际,几日后,东陵军便已深入腹地,逼近皇城,先行的部分轻骑几乎已到达枝河边,临水驻扎集结,而边疆传来的信件,姜漓虽率军返援,依旧需几日脚程,兵力的缺席,宛如乌云密布,连空气都凝结起来。

    太和殿内,浓重的硝烟味漂浮在每个人心头,战事如绷紧的弦,一触即发。

    “皇后娘娘,枝河一过,东陵军攻入皇城再无合宜的防守之地,您计谋虽妙,可行军作战不是纸上谈兵,依老臣之见,我军定要先行渡水,背水为阵,方可置之死地而后生。”

    “承将军未免太荒谬!”当即便有人出声抗言:“敌我军力差距数倍,那罗森的实力各位有目共睹,此事若正面应敌,怎有得胜可能?”

    对面之人毫不示弱,反驳强辩道:“恕我直言,如今国难当头,不计牺牲方能有一线生机,若东陵军攻入皇城,你我之辈、乃至国家命运,都将是鱼游釜中!”

    “你以为,这两万兵将的血肉之躯,又能拖延到何时?恐怕皇上援军未至……”

    “够了,”正前方,宴涟漪开口打断他们的争执,凛声道:“我军镇守于枝河东侧,待东陵军渡水过半……”

    殿内有一瞬间的肃静,转眼间议论如沸腾的水般汹涌溢出:“皇后娘娘手持虎符,我等皆听尔号令,只是战事不可等同儿戏,若出了差错……”

    “若出了差错,本宫自会担责,向皇上解释。”宴涟漪的声音决绝,凌厉的目光在殿中一扫,顿时再无人有异议。

    太和殿之中的,大部分都是为国为民的股肱之臣,然而身为臣子之身,不得不考虑的便是自己的仕途和脑袋上的乌纱帽,兵行险着虽有得胜可能,可一旦溃败随之而来的便是无数口诛笔伐、乃至抄家灭族之罪,如今宴涟漪肯站出来担此责任,众臣心中不禁松了一口气。

    “但有一点,本宫需随军出征,以便临时调度。”宴涟漪又道。

    “行军路上颠簸,皇后娘娘身怀龙嗣,怎能经此磋磨?”

    “本宫心意已决。”

    反驳声如晚风中点燃的星星火苗,转眼间便被吹灭。

    众人正拟定详细计划,太和殿外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女子清亮的声音落在每个人耳畔。

    “启禀皇后娘娘,我沐家军自愿请命为先锋,血洒疆场,守护我国领土,力保民众平安!”

    “启禀皇后娘娘……”

    熟悉的声音,令宴涟漪的心头骤然一紧,随着门缓缓打开,沐兮身着戎装,明亮坚定的眼神穿透重重人海,映入眼帘。

    沐兮是沐老将军亲手带大的孙女,武艺精湛,入宫这些年来无一日懈怠。

    从前宴涟漪只将她当做天真无邪的邻家妹妹般呵护,可如今见到她腰配长刀的模样,却觉得比她红妆打扮摆弄精美糕点的模样美艳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