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红楼读书郎 » 第三十九章 苏州

第三十九章 苏州

    北静王死了。

    那怕几位太医日夜守候,太上皇与皇帝接连送来续命药材,也只让北静王撑过中秋。

    这消息传到扬州时,已是重阳佳节。正巧府衙有半日休沐,韦应宏做局请了林如海跟裴怀贞。

    扬州附近少山,索性还有瘦西湖的凉亭可以消遣。三人结伴赏湖时,心情俱是不错。只是他们对北静王一事只字未提,所聊的话题都落在书院的士子上。

    凉亭内,秋风吹过门洞。因是私下小聚,首位便由裴怀贞坐着,林如海跟韦应宏分列左右。

    三人清一色便装随服,各自手捧书院里新鲜出炉的文章。一旁站在三五个仆人,斟酒的斟酒,熏香的熏香。

    秋季,湖边多蚊虫。裴怀贞不知何故,从小就特招蚊虫叮咬,这点私事,两位学生都是知晓的,所以才会一反常态熏香。

    韦应宏欣赏着杜云京新作的文章,赞不绝口道,“还是跟以前一样的心气,真叫人越看越喜欢。”

    林如海放下崔游道的文章,实在不知怎么评价。正巧他的纠结落在裴怀贞眼中,后者便问道:“可是觉得很怪?”

    “嗯。”林如海点点头,今日也无外人,他点评起来也畅所欲言,“比起府试时,他确实进步明显,可我读起来,又觉得巧思过重。就像是写出来,特意是给我看的一样。”

    “这孩子,就是心思太过机灵。”裴怀贞摇头一叹,不无惋惜。论才学,崔游道自然出色的很。

    可也是因为这份才学,才让裴怀贞特别惋惜对方,写文章这种东西,若心中只想着给某些看,纵然精彩,也只能写一时。只有写给自己看,并坚持下去,才有被天下人看到的可能。

    论起文辞华丽,崔游道还是压过陈恒、杜云京一头。可说到立意广度,崔游道中秋回来后,还是没想明白。

    “他们这个年纪,能做到这个水平,也不错了。”韦应宏打着圆场,他拿起最近发生的一件趣事,准备说与两人听。

    “裴师,如海。我之前不是将府试的文章,秘奏给陛下准备为我们邀功嘛。你猜陛下是怎么回的?”

    裴怀贞嗤笑一声,他听着韦应宏口中的‘我们’,怎么就那么不相信呢?

    韦应宏见裴师没搭理自己,十分热情期待的看着林如海。林如海受不了对方的视线,只好递过话梯子,“陛下说了什么?”

    韦应宏得意的清清嗓子,起身朝天一拱手,道,“陛下秘奏里说我运气不错,是个有福气的。”

    说完,韦应宏自己就哈哈大笑起来。其实皇帝的原话是:韦卿,你这莫名其妙的运气,连朕都也不明白。

    但这种话自然不能明说,韦应宏稍加润色,直接就换了意思。

    “也不知道这三人,以后步入仕途是什么样子。”

    你这心操的也太多了,林如海摇着头,笑道:“院试都没过,你就想着他们将来中进士?”

    “那不显得裴师教导有方嘛。”韦应宏等的就是这一句,立马抛出话来,也不知道是准备多久。

    可他偏偏用了一个‘显得’,把一句奉承话生生变成打趣。连裴怀贞听了,也无可奈何摇摇头,指着他道,“幸好当初没让我女儿嫁给你。”

    韦应宏大笑,赶忙起身劝酒,示意赔罪。

    浅浅饮过一杯,韦应宏又问:“裴师觉得这三人以后当如何?”

    裴怀贞撇了他一眼,知道这小子心中打着算盘。可他此刻玩心大起,便指着三人的文章说道:“他们中会出一個三朝重臣,你自己猜吧。”

    韦应宏傻眼了,看看杜云京的文章,又看了看崔游道的,放下后拿起陈恒的文章,不免沮丧道:“坏了,我就一个女儿,一个孙女。这得错过谁,才好呢。”

    裴怀贞大笑,“怎么,你还想都带回家?”他又看向林如海,“如海呢,要不要趁机挑一挑佳婿?”

    林如海笑着摆手婉拒,“玉儿还小,我还想她多陪我几年,等她及笄之后再说。韦兄既有此意,不如就看韦兄挑吧。”

    韦应宏看来看去,思索半天,最后才笑着挑出两份文章,笑道:“真要选,还是这俩吧。”

    裴怀贞也不评价对错,只笑着说了句,“你这运气,也是有趣。”

    这叫什么话啊,听起来不好不坏的,让人不明就里。韦应宏一直到离开前,都在缠着裴怀贞询问对错,哪知道这老头坏得很,只听着韦应宏呱噪,闭着嘴就是不说。

    …………

    …………

    “这么说,韦大人挑中杜云京跟崔有道了?”

    “为什么韦伯父不选兄长?”

    晚上跟家人一起吃饭,林如海将下午的趣事拿来给夫人跟女儿说。看着俩人各自不同的反应,林如海夹起菜,放在黛玉的碗中。

    林如海幼时丧母,少时丧父。比起食不言寝不语这一类的规矩,他更贪恋一家人在吃饭时的温言片语,所以林家在这点上管束一直不多。

    “也不是挑中,我看韦兄的意思,也只是说玩笑话。”林如海看着黛玉,打趣道,“那玉儿的意思,是韦伯父选错了?”

    “对啊,兄长不是府试第一嘛。”林黛玉睁大眼睛,理所当然道。

    “哈哈哈,院试就未必了。”林如海不好解释个中难度,只岔开话题道,“到最后,韦兄架着我跟裴师,非得一人挑一个,说要看看二十年后,谁是猜中的那个。”

    贾氏眉目含笑,道:“夫君选的是恒儿对不对?”

    晚上夜凉,她今天穿了件粉色半身褙子,又配上淡色袄裙,将她整个人衬的高挑纤细,脸上不施粉黛,可就那双顾盼生辉的眼睛,已经让林如海不自觉沉醉其中。

    一家之主不得不咳嗽几声,点头道,“韦兄自己先挑走杜云京,剩下两个人,我看着裴师有收崔有道为弟子的意思,就先把恒儿挑出来。”

    “是这样吗?”贾氏有些吃惊,又唤来女婢将几道玉儿没动过的新菜撤下去。

    林黛玉一脸纳闷,自家兄长就这么差吗?怎么样样都选不到他。

    林如海瞧出女儿的疑惑,直接解释道,“裴师年龄大了,你兄长年龄又小,要等他长大,变数太多。”

    变数?什么是变数?林黛玉还太小,她虽然聪慧,可有些事不去经历,是不能理解这个词背后的重量。

    看着女儿满脸纯真的模样,林如海颇为爱怜的捏捏她的脸,不由的希望对方永远也不要明白。

    “你呀,跟孩子说这个作甚。”贾氏嗔怪道,又叮嘱着黛玉,“快点把饭吃完,不然晚上,你就别想去书房看书了。”

    “啊?!”黛玉小脸一苦,她的饭量向来不大,可惜母命难违,她只好求助的看向林如海。

    “听你娘的。”林如海故意板着脸,也不敢在这个时候替女儿出头。

    一家人才吃上一会,就有一个婢女急匆匆进来禀告,说少爷又把刚刚吃的饭吐了。贾氏哪里还坐的住,一脸忧虑的起身带着人赶去。

    黛玉见到有机会不吃饭,也以去看弟弟为理由,兴高采烈跟在贾氏的身后。

    这俩人一走,灯火通明的堂内,摆满佳肴的丰盛桌面上,就只坐着林如海跟几个一旁服侍的仆人。林如海此时也没了吃饭的心思,只握着筷子,望着窗外黑沉的夜色,一阵阵出神。

    许久,也不知道他想到什么,突然长长的叹口气。

    “老爷,可要把饭菜重新热过?”

    “撤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