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红楼读书郎 » 第四十三章 惩处

第四十三章 惩处

    小年夜拜过灶神后,家里的大人就开始年关前的最后准备。春联总是少不了的,这事自然落在陈恒身上,他提笔写了一对:好年好景好运气,多財多福多吉祥。

    吉祥,正是陈丐山为尚在襁褓的三弟选的名字。

    “一个双喜,一个吉祥。希望我们一家人,都能像今年一样顺顺利利。”

    年三十的饭桌上,陈丐山跟家人宣布自己的决定。

    陈启自然不会反对,吉祥跟如意,这俩名字他都喜欢的很。唯独二叔在一旁捂嘴偷笑,陈丐山看着觉得奇怪,就问道:“你在笑什么?”

    “爹,我是想到你当初给恒儿取的小名。哈哈哈哈哈,再看看你现在取的。”陈淮津咧开嘴,完全没去注意陈丐山黑下来的脸色。

    周氏寻思着明天就是大年初一,可别又闹出小儿子挨打的笑闻,赶忙出来打着圆场,“二狗这名字怎么了,要我说,也就是二狗出生后,我们家日子才一日好过一日。”

    陈丐山闷着声点点头,陈淮津还想出声解释本意,陈启已经在桌下踢了他一脚,示意这个缺心眼的弟弟,别再给自己找不痛快。

    “大家先吃饭,咱们边吃边说。”二婶也趁机转移着话题,对着周氏道,“娘,一会吃完,我陪着你去点香呗。”

    每年三十晚上的子时,周氏都会带上家里的儿媳,去村头的土地庙上香祈福,只是今年顾氏要在家中做月子,这活就只有二婶能陪着她一起去。

    周氏笑着应道:“今年把陈青、陈娴两姐妹也带上,人多也热闹些。”

    农家的女娃懂事早,虽然并无大户人家的那么多规矩,可逢年过节的习俗也是少不了要学习的,古人乡土观念重,对土地公跟灶神的敬畏还要胜过财神之类的多些。

    男的自然也有类似的任务,一般去祠堂祭祀祖先都会交给他们,只是今年这事没轮到老陈家,落在别的亲戚家身上。

    “也不急。”陈丐山还是心疼孙女,说道,“今年有县里的戏班来村头唱戏,先带孩子们过去看看热闹,回来要是不累,你们再带她们去。”

    村头的戏班,往年是没有的。听说是隔壁下塘村有人在外头发了财,今年刚回来就怂恿村里的里正,才从县里把戏班请来。

    这种事只想着自己村的人看,容易落别人的闲话。下塘村的丽正也聪明,直接把戏台子选在跟山溪村交接的位置。其他村子里的人,过来也方便一些。

    他们只需要占了这个名头,请人写了两行排头,立在戏台子两侧,既扬了名,也不会让人觉得显摆招摇。

    陈青、陈娴两姐妹,巴不得同意。一边跟奶奶保证,自己上香时绝对不会犯困。一边期待着戏台上的热闹。

    吃过晚饭,陈丐山就带上一家老小直接出门。只有周氏跟二婶抱着吉祥,留在家里陪不能出门的顾氏。

    本来双喜也是不想带的,架不住这孩子一直哭闹。二叔心一软,就把他抱在怀里,告诫他不能乱跑后,才让这小子得了这个机会。

    今夜是個好天气,明月当空,万里无云。天上的星星,闪烁在戏台正上方。陈恒赶到时,此处已经人山人海。

    陈启放下从家里扛过来的两条长凳,在外围稍高的地势找了个位置。陈启拉着陈淮津在凳子上跳了跳,再三确认没问题后,才拉着陈青等三姐弟站上去。

    “爷爷,听说戏唱到最后,会扔糖是真的吗?”陈娴眨着明亮的眼睛,她对听戏不太感兴趣。才吃过晚饭,已经盘算着一会的吃食来。

    陈丐山笑了笑,“你要是能坐到最后,再想着要不要上去抢糖吧。”

    “姐,你要吗?”陈恒搓了搓手,对着陈青低声道,“你要是想吃,我就给你抢。”

    “人那么多,你过去凑什么热闹。姐姐不吃,就来看看热闹。”陈青终究年龄最大,一说话就不同凡响。

    “开始了,开始了。”双喜在二叔怀里,突然指着远处喊道。

    随着双喜话音方落,人群也发出欢呼。一名穿着戏服的青衣,款款走出幕帘,两袖一甩舞过长夜。鼓声、锣声逐一响起,一个彩球从半空中炸开,一副红纸黑字的长联随即落下。

    陈恒知道上面的字,写的是感谢下塘村人厉氏青云之类的话,因为这字,就是他写的。围棋之上,陈恒的悟性还有限。可他的一手书法,经过书院的锤炼,已经胜过许多人。

    今天第一场,演的是《玉蜻蜓》。这戏在扬州、姑苏两地都很有名气,响亮程度不下于《梁山伯与祝英台》。

    但这则戏的内容,却有点像许仙的儿子许仕林救母。不过较之故事离奇程度,也是不落于《白蛇传》。

    说的是姑苏一个才子叫申贵生,因不满长辈的指腹为婚,跑去法华庵避难。他来此,是因为自己元宵灯节对一名女尼一见钟情。

    陈恒一时也想不明白,这姓申的小子,是怎么会对尼姑产生兴趣。总之这两人互吐爱意,姓申的小子留下家传宝物《玉蜻蜓》,作为定情信物。

    不久,这尼姑便有了姓申的孩子。

    真的是个猛人,陈恒再一次感慨。

    不知道编这戏的人,是不是道门中的人。真的是太坏了,直接让这位女尼,在法华庵中生下孩子。

    后来碰到申贵生的原配妻子,指使家丁大搜法华庵,女尼就让庵中的师太,将自己刚刚生出的孩子悄悄送出寺庙。

    戏唱到这里,第一天的内容就算完了。下塘村的里正带着几个壮丁,提着堆起的年糕,腊肉,半只猪脚等物放在戏台上,以作答谢。

    演女尼的那位青衣,则捧着盘子走出来,将糖洒向围上来的孩童。

    等到抢完糖,大家就可以回家准备最后的守岁。照例是陈启扛凳子,陈丐山提着灯笼走在最前头。

    陈恒跟着两个姐姐,走在二叔的前头。

    “弟弟,你以后可别喜欢上尼姑。”陈青看完戏,还觉得有些匪夷所思。太可怕了,怎么能在寺庙中生孩子,不怕佛祖责罚吗?

    陈恒对这种莫名其妙的叮嘱,也有些哭笑不得,只好道:“姐,你放心吧。伱弟没那么傻。”

    “尼姑有什么不好,他们俩毕竟是真心相爱。”陈娴却出声反驳,“要我说,那个原配妻子才是,成人之美不好吗?”

    陈青也说不上来,想反驳又想不出话来,犹豫半天,才道:“反正弟弟不可以。”

    “那倒是,弟弟要是找个尼姑,爷爷怕是……”陈娴做了个摇晃不定的姿势,大概还记得今年陈淮津气晕陈丐山的事情。

    陈恒笑着摇摇头,“二姐,你当时不是哭的最凶吗?”

    “我哭是因为担心爷爷,但爷爷身体不是好了嘛。”陈娴一摊手,真有几分陈淮津乐天派的样子。

    陈淮津不知道女儿说了什么话,他还在后头应付着双喜的问题。

    “爹,我们家有传家宝吗?你悄悄告诉我,我不跟哥哥姐姐说。”

    “有啊,怎么没有。”陈淮津嗤笑一声,“你爷爷有根棍子,以后就是留给你的传家宝。你以后拿着它,当你的定情信物。”

    双喜面露惊恐,“是打爹爹的那根棍子吗?”

    “怎么,你不喜欢?”

    “给哥哥吧,给哥哥吧。让他拿去送给女和尚。”双喜赶忙缩到陈淮津脖颈,他现在想到陈淮津被打的场面,还是心有余悸。有段时间,他见到陈丐山真是怕得要死。

    “都干什么呢,走快点。”

    陈丐山在前头站定,催促着一家人赶紧跟上,众人这才稍稍加快些步伐。

    回到家,周氏已经准备好晚上祭拜的东西,只等二婶收拾好双喜,由男人们看家。又带着女眷们,往土地庙出发。

    …………

    …………

    大年的头几天,鞭炮声在村内就没停过。

    初三过后,走亲访友的安排就少不了,好在陈恒还小,又说自己想在家中读书。陈丐山等人出门时才没带上他。

    受他牵连,双喜也没赶上出门拿岁钱的好事。只能老老实实听从二叔安排,跟在陈恒身边一起读书。

    陈恒担心影响这孩子读书的心情,便将自己在戏台处抢来的糖果通通给他。这小子,这才不情不愿的跟着念了几句。

    不过很快,他就干了件让陈恒极为恼火的事情。

    那是初五的下午,陈恒想着给双喜一本三字经让他自己看着玩,结果这小子倒好,把这书藏到鸡舍中,还谎称自己忘记放哪了。

    陈恒开始还信以为真,觉得这书只要在家中,总会有找到的时候。结果到了下午,奶奶给鸡舍里的鸡喂食时,从一处草堆中找出那本《三字经》。

    这可把陈恒气炸了,当场就把双喜抓到房间,让他老老实实站在原地。

    “说,是不是你故意藏得。”

    陈恒手拿细长竹条,觉得要给自己弟弟一点教训看看。

    “我,我……”双喜支支吾吾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好伸手恳求道,“哥,你打我吧,别像爷爷一样把自己气到了。”

    陈恒那里会跟他客气,双喜今天这事传出去,得遭多少读书人的闲话。直接拿起竹条,就往双喜屁股上抽。

    双喜那里想到他哥会别出心裁,赶忙朝着外面求救,“爹,救我,爹,你快来救我。”

    “打重点,恒儿,给二叔狠狠教训教训这个无法无天的小子。”

    屋外传来的话,算是扑灭双喜最后的希望。

    陈淮津乐不可支的蹲坐在陈恒房间外,推着身侧的陈启,“哥,我给你讲个笑话,你听不。”

    陈启总觉得对方放不出什么好屁,可屋内的惨叫声着实也有点瘆人,索性道,“你说吧。”

    “我之前在扬州听人说,读书人科举的时候有个规矩。说是从怀里搜出四书五经的人,把书没收了,还能继续进去考。”

    “要是从身体下面搜出来,那就直接逐出考场。哥,你知道是为什么不?”陈淮津一脸坏笑。

    “为什么?”陈启相当配合的挑挑眉,示意对方赶紧说。

    “因为夫子嫌脏,哈哈哈哈哈哈。”

    陈淮津自顾自笑得开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