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红楼读书郎 » 第六十章 骂名、动荡、喜讯

第六十章 骂名、动荡、喜讯

    陈恒回到松江的消息,很快传遍府内。正值年关假期,府内诸多官员都有年假在身。老杜是个嘴利的热心肠,来的更是快。

    刚与老杜碰上,上门的客人就当着主人家的面,开始唏嘘起陈恒的遭遇。

    陈恒听了半天,不由觉得奇怪。大家一起在书院治学时,你老杜私下可是最喜好侠义话本。

    整日盼着做个轻侠,喊些“大丈夫当如是”的口号。怎么到了现在,反倒对战场之事避犹不及。

    正是春风得意的老杜嘿声一笑,抬手指了指县衙后宅,又取过茶杯满饮一口入腹。

    陈恒这才恍然大悟,忙起身恭贺道:“真是大好事啊,恭喜杜兄,贺喜杜兄。”

    “还未满三月之期。”老杜大笑着摆摆手,忙示意陈恒坐回去,嘴上乐呵呵道,“持行且不可对外声张。”

    陈恒亦是作笑点头,他是真没想到老杜速度这么快,不声不响就要当爹。

    可算算他们夫妇成婚的日子,也快有一年。嫂夫人怀有身孕,也是理所当然。

    “我得跟玉儿说一声,让她晚上多准备些嫂夫人爱吃的东西。”陈恒正要喊来家中下人,老杜忙起身拦住他,取笑道,“她们俩亦是同窗密友,你还担心我家夫人不跟你家夫人说道吗?”

    想到韦琦君正跟黛玉在后屋闲聊,陈恒忙大笑着,连声道自己糊涂。

    老杜也不在意,只得意洋洋的说道:“持行,殿试之名,你在我的前面。这当爹的本事,看来还是我技高一筹啊。”

    这事啊,陈恒跟黛玉到是商议过。他们二人刚成婚时,玉儿年岁不大,身子虽是调理的差不多。

    可陈恒有后世经验在,并不觉得太早生就是好事。

    现在身边的同龄人都走出这一步,又有家中长辈不停催促。

    此时此刻,若是不早做准备,怕会让黛玉敏感的心思乱想。陈恒思考一番,只好笑道:“此事急不得,顺其自然即可。”

    杜云京说这话只是为了显摆当爹的喜悦,倒没有催促好友的意思。

    两人正继续闲聊,又碰上贵客上门。竟是许久未见的钱大有、江元白、唐景森等人。

    松江是个小府,境内的水陆交通又几经修缮,来往十分便利。

    正值大雍官员的年假,知府刘延章就借年关的名头,将各县知县请来府衙做客。

    一是感谢过去一年众人的辛苦,二是展望一番未来的前景。

    这些事啊,都是做给李俊看的。

    松江府突然来了这么个大人物,少不得要趁机表现一番。

    这三人刚在府衙那处点过名,就携手来到陈恒这,看一看旧友的近况。

    有道是知己难寻。如此良辰佳节当前,既无俗事困扰心头,又有二三好友作伴,陈恒在县衙里很是愉快的度过这个午后。

    不过这几人上门,倒不全是做客,亦有打听李俊的来意和朝廷安排的想法。

    这种事,对自己的同科好友,就不必隐瞒过多。左右年后,关于甄家的处置就会传遍江南。

    陈恒把大概的事情一说,江元白和钱大有等人,都对甄家的倒台感觉惊恐。

    对方的赫赫声名,早已深入江南百姓心中。真要一下子拔去这棵大树,众人多少有些意外和不习惯。

    “总归是件好事。”杜云京如此点评道,“少了这些人,境内百姓的日子,不知要好过多少。”

    江元白的心思最为跳脱,他对官场的事情亦不甚关心。只追着陈恒问道:“等过完年,你是准备搬去府衙居住,还是在城里另觅房子?”

    陈恒如今升任松江知州,正式从管事的父母官迈向管人的主官过渡。

    往后的办公地点,自然要随着升迁发生变动,已经不能继续住在华亭县衙。

    不过府衙的后院处,住着知府的一家老小。陈恒跟黛玉商议过此事,直接道:“已经在城里看宅子了。”

    在座的人都为一地父母官,对此事各有不同的体悟。钱大有觉得城西地段好,雅致清净。江元白又偏好城东的热闹,毕竟离阮家巷近些,总是好个好玩的去处。

    唐景森却劝陈恒将屋子定在府学边上,正所谓耳濡目染,对家风亦有好处。

    这种新潮的‘学区房"的概念,真让陈恒哭笑不得。忙谢过众人的关心,示意此事还是交由黛玉亲自拍板。

    闲聊过后,马上就是用饭的时辰。难得旧友齐上门,黛玉自然是命家中下人多做准备。

    等到林珏、陈清岳从外头回来,一伙人凑了两桌席面,各自吃喝开。

    年前的日子,总是这般轻松愉快。临到大年二十九,刘知府终于在府衙设宴,款待府内乡绅以及各房官吏。

    陈恒作为知州,亦是本府第二号人物,没有不到场的道理。

    他的席上,坐着刚刚调任华亭知县的贾雨村,官职品阶虽无变化。可从川沙厅跳到华亭县,对其的官途确实大有助力。

    有这样的继任者出现,陈恒才能更放心华亭的诸事,专心扑在州府的事务上。

    接任川沙厅的新任通判,是从余杭地界调来。

    此人的行事作风,颇有古人惜字如金之妙。陈恒没顾得上招呼,只与对方碰过几杯酒,略表欢迎之意。

    …………

    …………

    等到十五元宵过完,陈恒才开始跟黛玉、英莲布置新家。

    他们这间宅子,有两处别院。南北通透,采光极好。虽不如县衙后院那般宽敞,胜在小巧精致。

    三人对这个新家都十分满意。离府衙不远,跟云间书院也近,足以满足夫妻三人的外出需求。

    正月过完,陈恒就开始调整心态,重新适应知州的工作范畴。最先留意的就是府内的财政,以及秀南街的情况。

    也许是在外头吃过太多苦,否极泰来的好运都应在松江上。去年松江各县的财政情况,实在叫陈恒看的欣喜不已。

    过去松江虽有赋税大户的好名声,可惜这份名声就跟扬州一样,是在盐政、良田的便利上得来,完全属于资源型地域。

    如今松江已经迈出转型的第一步,借着港口海运的东风。南来北往的商旅,正把数不尽的财富带到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