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九重境上 » 第18章 复国

第18章 复国

    天玺帝这边虽然也已经同意了金国的条件,但是他并不想就这样被金国彻底拿捏,依旧在心里盘算着如何能够在后期摆脱此等局面。

    谁知事情并不如他所愿,他现在最大得危机在于聚心军顶在自己面前,并且燕国迅速对外发布了和聚心军结盟得信息,天玺帝心里便清楚金国的军队一时半会儿是无法抵达玲珑城来解围城之危。

    于是又便心生一计,随即差使宦官将当年给先皇治病得太医传来,天玺帝将书房内侍奉的宦官们全部撤走,然后天玺帝笑眯眯的对太医说道:“陈太医,你是我赵国老臣,如今国家遇难,大厦将倾,寡人想向你借一物解燃眉之急,不知你可肯借否?此物能保赵国平安,能保你家族荣华,并且你的后世子孙也能因此物而入朝为官。”

    陈太医连忙疑惑得问道:“老臣不过一医者,又能有何物对国家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老臣不解此为何物,请陛下明示。”

    天玺帝随后伸出右手指着陈太医得脑袋轻声的说道:“此物便是你得项上人头,寡人需要用他来换取赵国得平安。”

    “啊”,陈太医听闻天玺帝此言,随即双腿一软,瘫坐在地,再三起身却被吓得身子都无法直立,只能身体发抖的哭道:“陛下你这是要老臣的命呀,老臣侍奉三朝,殚精竭力,绝对对陛下忠心不二,还望陛下饶老臣这条残命。”

    天玺帝紧接着面无表情得说道:“陈太医,自古国家危难之际,忠臣良将皆可抛头颅洒热血,我坚信陈太医你也是此等忠义良臣。现在你只需要在我拟好得信件上面誊写一份,然后砍掉脑袋,否则你得家族亲眷绝对看不到明天早上得太阳,你难道想看到白发人送黑发人吗?难道想看到自己全族上百口人全部人头落地?”

    陈太医面如死灰,流着眼泪,再三磕头,请求天玺帝饶命,天玺帝唤宦官将侍卫引来,拖着那年迈的陈太医就出了书房。拖行中陈太医的双手依旧拼命的在地上翻腾,期望能够抓住任何一个能够拖住自己那瘦弱身躯的物品。

    可怜的陈太医就此被天玺帝割去了脑袋,天玺帝遂传手下将将自己亲笔书写的信件和陈太医的脑袋送往聚心军。

    赵真于军营内接见了天玺帝派来的使者,使者先是宣读了天玺帝的圣旨,圣旨上写到今日起册封赵真为王,赏赐金银财宝无数,众人皆对天玺帝此等行为感到荒谬,世仇已结,不死不休,岂是儿戏一般封赏便可了结!

    随后使者献上书信和装有陈太医脑袋的木盒,赵真打开第一封信件,信上确实是陈太医得亲笔笔迹,信中内容诉说自己当初庸医误国,致使先皇暴毙。如今幡然悔悟,请求殿下宽恕,讲述了自己因为急于治好先皇得病症,所以将药方里得药量加大得计量,故而导致先皇得身子没有抵抗住猛烈的药性。望今日已亲命换取赵国平息兵戈。

    第二封信则是天玺帝写给赵真得,信上说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你我叔侄本可相安无事,寡人已将当年先皇暴毙得罪魁祸首陈太医得脑袋砍了下来,总算能够为自己得亲生大哥报仇雪恨,还望侄儿不要再举刀兵,看到赵国子民流血牺牲,寡人心中无比难过,如果寡人不是已经当了这么多年皇帝,一时间无法退位,那么肯定会禅位于赵真,现如今如果赵真同意,他可先受封为王,待寡人百年后由侄子来继承赵国皇帝。

    赵真看完书信,当着使者的面随手撕碎,只轻描淡写的缓缓说了一句道:“可怜了陈太医。”

    在这样得世道成长起来得赵真怎么可能会被这样简单得承诺就蒙蔽了双眼,如果赵真不是杀伐果决之人,又怎么可能兴起刀兵来犯。

    天玺帝还是小看了赵真复国的决心,也小看了这个会在未来成为赵国皇帝的男人。

    此刻,聚心军大营同时内传来了燕国和金国在匪盗之地开战得消息。虽然玲珑城这边防御依然坚固,但聚心军日夜赶工得攻城锥也已经完成。

    由于聚心军没有了后顾之忧,终于到发起总冲锋的时候了,虽然所有人都清楚这一战伤亡不会少,但全军将士都众志成城,所有人都明白聚心军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只认军功,即使在攻城中死亡,但是破城后一定会论功行赏,对于那些曾经困顿于底层的民众来说,宁可赌一次性命,也不愿再当流民,流离失所。更不愿意自己的后世子孙在城内当一名贫苦百姓,永世被贵族欺压。这是他们这些人改变命运唯一得机会。

    发起总冲锋的前一日,全军将士在寒冷的大营内,吃了一顿热气腾腾的吃食,这是赵国一般百姓只有婚丧嫁娶时才能吃到的一种食物,用面团将猪肉和蔬菜剁碎后调成的馅料包裹,然后在滚烫的开水中煮熟,在外的游子,离开父母亲人的男儿都吃着这代表团圆的食物,心中鼓起念头,绝对要赢下此战,然后和亲人团聚。

    大雪依旧下个不停,一片白茫茫的景色中,聚心军的投石器械不停的向玲珑城投放巨大石块,骑兵部队在步兵后方等待城门破开得时刻,冲锋部队将巨大得盾牌顶在头顶抵御,所有人都推着巨大得攻城锥向前方城门处移动,只见玲珑城得箭矢如流星雨般从高空射中,许多士兵还没有跑到一半就已经被箭矢射穿了身体,随着尸体越堆越高,有人心生胆怯想回跑时,后面得军队就无情得从他们身体上踩踏过去,这一战只能前进,没有退路,随着攻城锥一下又一下得猛烈撞击在城门处,终于将城门撞开了。

    力辛有如神助,率领着千名重装骑兵如死神般快速得冲入玲珑城,城门处的守军根本无法抵挡这猛烈的冲击,便被冲散了阵型,身着重铠的步兵手持长剑跟随骑兵入内,见到玲珑城得士兵便猛砍下去,每名士兵都集中在方阵内,犹如海啸般向城主府推进。

    杨雄,姬海崖等一众高手飞身一步达到城墙之上与赵玲珑手下的将领们展开搏杀,其余士兵将云梯布好,跟随武者身后,登上城墙,城墙上方的玲珑城将领和士兵进退无路,便也都放下武器,尽数投降,这一刻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解脱。

    而穆生所在得蛇字营如鬼魅般,全员白衣,跟漫天的飞雪一致,悄悄的潜入赵玲珑所在得城主府,布置好引燃得材料后,一把火熊熊得燃烧了起来,两天两夜,整个玲珑城尸横遍野,士兵们胜利后在城里享受着属于他们的狂欢,将领们其实都选择了默认。

    就在士兵们抢劫得差不多的时候,把聚心军中一些别国安插的间谍和探子拉出来,斩首示众,也平息了城内百姓的怨气,也不违背当初劝降书上所写,此事就当了结。

    赵真并不是不知这样得情况,这是聚心军第一次大战胜利,斩首那些间谍和探子就是为以后此等行为起到警示作用。所幸城内百姓本就没有什么钱财,大多还是留下了性命,比百姓们肥一些的贵族倒是遭了殃,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围城他们还是能够藏挪一些财物,谁知这样剥削而来得财富竟这般瞬间灰飞烟灭,即使活命,那以后也只能像他们长期吃肉喝血得贫民一样生存下去。

    金国朝堂上,金国皇帝看到玲珑城城破,天玺帝没有能够阻挡赵真得脚步时,气得将杯子摔在了大殿之上,然后迅速命人将派往赵国得部队撤退回来,心中暗叹这赵真绝不是寻常之人,此刻他最不想看到的便是赵真发展起来。他现在非常确定的认为赵真是和自己一样拥有雄才得人主,连蒋黑龙那样得九重境高手都愿意栖身旗下,并且在短短得几年间便组织起如此滔天声势,未来对付天玺帝可比对付赵真这样年富力强得英主简单得多。

    赵真明显不是屈居人下之人。反而是天玺帝那样得废物才能成为被金国控制得傀儡。这一战他也明白,从此他得边境会出现一个强大得敌人,燕赵合力,金国将很难越过匪盗之地,图谋燕赵得领土。

    燕国朝堂上,琚思齐和李尚瑁也都同意将大部队撤回燕国,只留一部分驻守在匪盗之地和金国边境形成看守之势。

    天玺帝看到玲珑城已破,贵族们离心离德,面对自己得圣旨也三番四次得置若罔闻,剩下得城邦也都顺势倒向了自己得侄儿,自己得败亡也只是时间问题后,瘫坐在龙椅上,整个人瞬间像又老了几十岁。

    在接下来得一年时间里,聚心军势如破竹,全部兵马已经驻扎在赵国国都二十里处,而国都仅剩两万人得兵马可以调动,援助玲珑城时,自己得最高战力折损,这一路援助各个城邦,手下的甲士也消耗殆尽,就连朝堂上得大臣们此刻也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自己心里所想得皇城保卫战从一开始就没有继续打下去得必要。

    赵真派人去见天玺帝,带去自己得口谕。如果天玺帝投降,为避免生灵涂炭,可以不杀他,终身被软禁起来,而他得这一支皇族也可随他一起活下来。

    天玺帝回复希望自己得侄儿能够放过他得这一支族人,自己愿意开城投降。赵真就这样兵不血刃得拿下了赵国得国都。天玺帝在完成开城投降承诺得那一刻,便一把火将自己连同寝宫烧成了灰烬。在临死前,他这一生得记忆在脑海中飞快得掠过,曾经他也和他得大哥一起征战四方,曾经他也是在影子里注视着大哥,敬仰着大哥,发誓以大哥为目标得那个年轻人,也曾风光无限得登上了皇帝宝座,也曾为赵国开疆拓土,占据了燕国得城邦。如果再给他一次重来得机会,他会不会选择走另外一条道路呢?选择继续为自己得大哥效力,为赵国征战,成为一名能够在史书中留名得英勇将军,而不是成为一个身死被推翻得庸碌皇帝?

    终于闭上眼了,虽然他眼中满含泪水,但嘴角却笑了,如果能够重来一次,他依然会选择为登上皇帝宝座,不择手段,他不愿意活在大哥得阴影里,人生在世,即使疯魔也要遵从自己得内心去做选择。他是赵国得皇帝,天玺帝赵志,而不是他哥哥赵睿得弟弟。不过现在这一切都结束了,一切都化为灰烬随风飘散了,他走遍了皇宫,依然整齐得穿戴着皇帝才能穿戴得装束。此刻,他即使再恋恋不舍,再无法放手,也只能随同自己得寝宫一同埋没进历史得尘埃中,六十四岁得时候,他得人生走到了终点。

    赵真与一众将领来到皇宫,看着此刻的一片被大火肆虐过的废墟,想象着它曾经的雄伟壮观,这是他从小都没有来过得地方,他只是先皇在民间得私生子,他得母亲没有任何一个人记得,甚至连姓名都不配拥有,他小时候并不向往皇宫里得生活,甚至他也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有一天能够来到这个宫殿。

    赵真下令在废墟的基础上简易修复便可,当竣工后,赵真看着龙椅感觉一切都十分陌生,那就是他一直以来认为是邪恶得根源,贪婪之人对于权力得渴望,造就了如此得混乱世道,如果是和平世道,自己能够当一名闲散皇族,寄情于山水之间,岂不是更为洒脱得一种生活。

    他在皇城里教书得时候,每每听到自己得父亲皇帝赵睿又打了一次胜仗,又为赵国谋取到了利益时,他又觉得很自豪很激动。可是这份喜悦他只能独自留在心里,只有力辛和杨雄还有母亲知道他的身份,他见惯了贵族们欺压百姓,他也见惯了贫民的生活是何种的悲惨。可惜只是一个教书先生的他根本无能为力。直到听见自己的父亲驾崩,直到杨雄刺杀天玺帝失败逃亡,直到力辛被人陷害他要去营救时,他才彻底明白,他的命运本不该如此普通,他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个世道,即使那个龙椅在如今得他看来依旧厌恶,但是也只有坐在那龙椅之上得他才能完成自己心中太平盛世得目标,现在的他只完成了第一步,后面还有无数的挑战等待着他。不久后,他就会登基,然后穿上龙袍坐在龙椅上,他会成为赵国最重要的一代帝王赵真。

    赵真在简短的仪式后便登基为帝,原本隔岸观火的其余城邦的城主们纷纷前来面见赵真。

    赵真心里很明白,这些城主们无非是来打探自己的心思而已。他并没有沉迷于享乐,而是发布了一系列的命令。所有城邦的城主不换人,这才让这些贵族城主们开开心心得回了城。百姓的赋税减免一部分,自己的生活十分简朴,基本上与在军营中无异,轻徭薄赋是每一代皇帝对战争后的修养政策,由于寝宫亦被天玺帝付之一炬,登基前的这段时日,赵真依旧住在军营内,寝宫终于也在简单得修复后得以使用,赵真此时才终于不用继续风餐露宿。

    这段时间内,聚心军的将领们也都在和皇城的各部官员们做着接受工作,十分辛苦,而赵真每日亦到凌晨才可睡去,当来到皇城的国库时,赵真不易察觉的愤怒神情只有一丝略过,随后不再言语什么,当日便宣召相关官员前来,赵国也就此迎来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