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开局登基:给红楼一些小小的震撼 » 第十一章 制冰厂雏形

第十一章 制冰厂雏形

    步辇上

    朱恒延从寿宫出来时已经午时了。父子敘完话后被留下用午膳,席上被兴奋过头了的太上皇灌了几杯酒,此时脑袋有些昏昏沉沉的躺坐在步辇上,他心里的诸多疑惑都有了解答,先前的那些担忧谨慎,此时看来多少有些荒唐可笑。

    不过好在没出什么差错,皇位交接算是顺利度过了,突然间大权在握了,又有些无所适从。

    朱恒延心里盘算着,目前对他皇权还有威胁的就只剩掌握天下兵权的靖平勋贵了,先前在寿宫朱汶傅就已言明了,一家独大绝非正理,朱汶傅在位时,皇权达到最顶端,连当朝首辅也是说换就换,靠的就是宠信靖平一脉,任其在军中一党独大。除了世袭京营的贾家,各地兵权皆在靖平一脉手中。朱汶傅还告诫他,不要学他,不然对后世之君不利。

    朱恒延心想既然朱汶傅给出了支持,那他自然也就不客气,明言自己接手兵权的意思,并拿到了接手京营及五城兵马司的允许,朱汶傅或许想让他放心,连八百郎卫也交给了他。这件事朱汶傅亦告诫了一番,言说道:朱恒延初登大位,能收服内阁已是万幸,军方此刻是万万急不得的,只能缓缓尔图,况且即便他放权,朱恒延也难以接掌兵权,稍有不慎便会自取大祸,所以目前只能由他先帮朱恒延盯着。

    至此,朱恒延完全放下心来,小命握在别人手上的感觉属实不怎么样。

    步辇上,放松下来的朱恒延舒服的闭上了眼,吩咐了身边的小黄门抬着他向西苑里冰窖走去。

    途中路过坤宁殿,见到周芷薇还在还在办公,醉意还未消,忍不住亲昵一番,弄得周芷薇面红耳赤,最后看着她用过午膳才大笑着离去。

    里冰窖,又名雪池,由内官监掌管。

    雪池典出“雪窖冰天”,是冰窖的雅称,为地下建筑,地面上只露出三尺(约一米)来高的四壁,无窗,窖顶是人字形的起脊双坡,覆盖琉璃筒瓦,内部为拱形,很像一个地下城门洞子,冰窖的墙体和拱券全部用砖砌筑而成,白灰勾缝,非常坚固。内部空间长约七丈六尺(25米),宽约三丈(10米),高约三丈(10米),窖门有四尺多厚,密封隔热性能极高,大约能盛2500立方米冰,六座冰窖,大约能盛15000立方米冰。

    潘荣陛著《帝京岁时纪胜》里记载:腊八日御河起冰贮窖,通河运冰贮内窖,太液池起冰贮雪池冰窖,开謻门运之。各门护城河打冰,于河边修土窖贮之,夏日出易甚便。由此可见,古时冰窖便是用来存冰的,冬天挖冰存起来,夏天开冰窖取冰。

    雪池位于皇宫北侧,西苑太液池与万岁山之间。雪池旁有万法宝殿。万法宝殿乃先帝所建,先帝崇尚佛法,所以修的富丽堂皇,占地不小,可太上皇并不礼佛,所以便又空了下来。

    朱恒延到这时,发现这里已有数十人等待着,旁边还堆着许多铁桶陶罐和几大缸水。

    朱恒延打量了一番,发现此处位置空旷,位置极佳,等制冰形成规模后,位置狭小的地方自然不合适,这里又大又空旷,再合适不过了。

    朱恒延又看了在场等待的众人,问道:“金锁,你等一直在此处?可用过午膳?”

    金锁回道:“回万岁爷,奴才们每日早晚两膳,此刻时间还未到,未时才是奴才们的晚膳时间。”

    朱恒延点了点头,看向他令人准备的东西,走上前一一查看。

    其实重要的就三样,硝石水缸和铁桶。

    朱恒延虽然有些微醺但并不影响意识,回想了一遍记忆中那位老师的步骤便直接开始尝试。

    实际上的硝石制冰主要分为三步:

    第一步:找一口水缸,倒入约二百斤深井水,再倒入一百二十斤硝石,然后将一个装着六十斤深井水的铁桶放入水缸,大概三分钟后捞出。如此重复两次,中间不能有间隔。

    第二步:经过第一步后,铁桶里的六十斤水已经变得极为冰凉。此时还要考虑天气与环境,如果气温较低或者在冰室里制冰,那么桶里的水就已经变成冰,如果冻得不严实,最多在重复一次。

    第三步:如果气温条件不足就只能将这六十斤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继续添加硝石,另一部分则放入其中,则立刻开始结冰。

    最后一步用来结冰的铁桶分两种。一种开口的,冰就会直接的在桶里成型。第二种便是密封的,如果是密封的,那么在第一步时,重复三次后,桶里的水就变成了过冷水,倒出之后立刻就能结冰,还可以塑造各种形状。原理也很简单,密封的水桶遇冷,桶内气压降低,冰点上升,然后继续降温,一直到零度以下。

    朱恒延只记得步骤没有用法用量,只得一步步摸索。

    他反复试验了十余次,硝石的用量也一点点增加,终于在第十三次将所有步骤做完后,激动的看着手中的冻实了的铁桶。很是满意,仿佛看到了源源不断的钱向自己涌来。

    金锁恭喜道:“陛下真乃神人!竟能变水为冰,果真是上天之子!”

    朱恒延呵呵一笑,拜了拜手道:“此乃前朝古人所创之法,书中早有记载,只是我朝硝石管制颇为严厉所以民间早已失传罢了”

    说完,看着手里的冰桶,开始思索计算。

    大梁神京城五月份天气转温,六月开始热,到七月才完全入夏。

    这时各家的冰窖才开始解封,冰窖里还能剩下三分之二左右,而且不会随便谁想用就打开,而是有宴会或重要人物用才会打开一次,即便如此过不完八月也会全部用完或融化,真正用到的不足三分之一。只有一些如皇家雪池,这种特别大的冰窖才能预留一些作备用。

    京城中开冰室的商人家的冰室会提前到六月开卖,这时天气开始温热,各家冰窖不舍的开,冰块的需求极大,冰的价格能达到二两银子一斤,到七月时会降到一两银子,然后随着天气越来越热,一路走高,七月底就能涨到二两,八月中涨到三两银子一斤,八月底会涨到五两银子一斤!

    到了这一步,各家的冰室即密封不开,存放的冰块也会融化殆尽,这时商家的冰室才会开启大型冰窖,以求利益最大化,也为了是满足权贵高门的需求。

    此时大型冰窖里的冰还能余下约五分之一的样子,到不了九月中旬就会告罄。

    包括雪池也是一样。

    朱恒延想着:自己手上的三十斤冰也就是六十两银子,用了近四百斤硝石,如果在雪池里制冰,应该能降到三百五十斤。好在这三百五十斤硝石并没有消失,支起大锅烧煮后,又能还原出来,前后损耗不了多少。

    那么成本就只是些木柴,等挣钱后,这些小太监待遇也得跟上,前前后后加起来,就算十两银子吧!

    至于硝石,单单皇宫内的储存就够他用的了,所以不算成本。

    那么,大概就这样了。

    朱恒延命那些太监仔细看着自己重复的做了几次,又令人拿出纸笔,将各处步骤都详细记下,确定了用法用量,还规定了诸般禁令,比如不得带明火进制冰室等。

    朱恒延准备将他们培养作为第一批人手,初步建立制冰厂雏形,一边前行一边摸索着扩建。

    忙完之后,已经到了辰时,天色近昏,朱恒延令他们散去,还专门吩咐了金锁给他们加餐,除了两个管事太监,其余的一并划入内务府。

    等诸事皆毕,便起驾去了坤宁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