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开局登基:给红楼一些小小的震撼 » 第十七章 柔韧温贤贾元春

第十七章 柔韧温贤贾元春

    转过眼便是两天。

    景仁宫中。

    朱恒延正在刘瑶莲的细心服侍下用着早膳。

    桌上的碗碟很是丰盛,乃刘瑶莲特意嘱咐御膳房所做,于此可见,她正是想借此讨朱恒延的欢心。

    昨晚在周芷薇的不断恳求下,朱恒延还是与宪庄贵妃圆了房。

    一整晚,朱恒延不仅要忍着内心的躁动,一边还要想法子安慰这个小丫头,遭了老罪了。

    因为内心的一丢丢罪恶感,而他原本也没打算下手。虽然前世一些片子看的不少,心里有些向往,但他还是决定以大局为重。

    昨晚也只是做了些亲昵的动作然后相拥而眠。

    所以刘瑶莲总觉着朱恒延不喜欢她,今早起床,就一直刻意讨好。

    朱恒延见她这个样子,不忍她在一旁服侍微笑说道:“瑶莲,陪朕一同用膳吧。”

    刘瑶莲嫣然一笑,轻轻摇头道:“臣妾还不饿呢。就让妾身服侍万岁爷吧。”

    朱恒延见她仿佛一夜间成熟了不少的样子,轻声说道:“朕向来不喜被人处处服侍,来吧,听话。”

    说罢,刘瑶莲缓缓挪步坐到了朱恒延的对面,朱恒延随手给她盛了一碗米粥,递给她,又给她夹了一根青菜放进碗中。

    刘瑶莲娇声道谢,满带笑意轻轻吃着粥。

    秀色可餐!

    朱恒延看着顿觉食欲大开,满意一笑,端起碗大口吃了起来。

    荣国府,禧荣堂。

    荣国太夫人,贾元春,一等神威将军贾赦,京卫指挥使王子腾,保龄侯史鼐(nai),薛姨妈,薛潘,还有贾珍,贾政等人。贾史王薛四家,除忠靖侯史鼎领兵未归外,握权掌舵之人尽在此处。

    贾珍作为贾家明面上的话事人,所以率先出口,一番客套,抛砖引玉。

    一阵寒暄后,贾母轻咳两声,众人安静下来,随后贾母开口说道:“鼎哥儿镇守辽东,已有五年了吧,唉,可怜着孩子了,在那鬼地方吃了不少苦罢。”

    说完见众人不语,继续说道:“子腾啊,之前便听你说,京营之中错综复杂,你缺少臂助难以全盘掌握,今日圣上有意借我等之手,重掌京营,你可能想个法子求陛下将忠靖侯调回来吗?”

    王子腾一拱手,苦笑着说道:“回老太太的话,这件事确非侄儿能思量的,辽东虽苦寒却是我开国一脉在九边重镇中唯一一处手握重兵之处。况且今时也与往日不同,那次大败之后,能领兵一方的大将,尽皆任职于九边,辽东重地必须有大将镇守,即便我开国一脉里有人能将其替回,忠靖侯回来后多半也是接替侄儿指挥使之职的...”

    说着看了贾母一眼,继续说道“侄儿能接掌京营,实际上是内阁选任的,就是因为侄儿文人出身,虽能料理军务,却难领兵杀敌。”

    贾母听闻,知道不能再提了,恐生了嫌隙,只得叹道:“我老婆子,不理外事,没想到其中牵扯如此之深。那此事就做罢了,子腾,你可不要吃心呐!”

    王子腾摇头笑道:“老太太说笑了。”

    贾元春心思灵敏,眼见堂上气氛不对,连忙笑盈盈开口说道:“王伯叔,今日诸位长辈,将元春唤来,可是有事吩咐。”

    众人连道不敢。

    王子腾拱手说道:“在场的都是自己人,愚叔也就直说了,今日我等前来,不为别的,只是想问问大姑娘出宫时,陛下可曾有什么吩咐没有,过了今日,省亲之期便到了,圣上若有什么私下的吩咐,我等也好分忧。”

    贾元春闻言一番思虑后凝重的说道:“诸位叔伯,元春身居后宫,不曾参知外事,况且太祖早有定规,后宫不得干政,所以...”

    贾元春扫了一眼将众人心思了然于胸接着说道:“不过,元春出宫时倒是听宫中太监提过一件事。”

    “哦?什么事?可是与我等有关?”保龄侯史鼐连忙问道。他亦是同景田侯裘丰一样,曾在贾代化手下的京营做过事,后遭罢免,还罚了一笔银子,变卖家产才交上保住了爵位。此后保龄侯府节衣缩食,全靠一点薛家的分红,日子艰苦,所以心急如焚,想着寻个差事。

    贾元春淡然一笑,语气有些疏离的说道:“回侯爷,元春一介女子,并无什么能耐,即便日后受陛下隆恩,封了妃,也更当以陛下为重。”

    众人听言,心里皆咯噔一下,心道不好。

    史鼐闻言也是面色一滞,随即黑着脸低下头来。

    贾元春仿佛并未看到,接着说道:“先前在家时,太太与老太太曾多次教导元春,出嫁从夫,恪守妇道。不过元春毕竟出身贾府,血脉相连,若有益处,只要陛下允许,自然先想着贾家与诸位亲眷。”

    说完,看了一圈,见无人开口,淡然一笑接着说道:“元春出宫前日,曾有宫中相熟女官传来风言,说是宫中新建内务府,由内库改建而来,内宫大总管魏忠已精心挑选了精通算术,聪明识字的数百人,并有传言说,陛下会挑选一位宫妃掌管内务府。”说完后,便低头垂目,闭口不言了。

    堂下众人面色不一。

    先前,众人听闻元春封妃之事皆因圣上看重贾家,所以想着今日一同来讨些好处,可是元春的话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

    王子腾这几日也是等着皇帝的召见,想要即刻着手大干一番!他听完元春的话也是默然,心想:这才是聪明人!宫里的果然没有好相与的。

    整个堂上数十人此时也只有薛姨妈面上还有喜色。

    薛姨妈此人虽不善人情,但在商道一途,却远非常人可及。只是听了一番就知道这内务府非同小可。

    薛姨妈心思一转,堆起脸上笑容:“大姑娘,真是聪明大气啊,不愧是国公府邸养出来的小姐!”

    贾元春微笑谢道:“姨妈夸奖了,我不过是命好生在了老太太膝下,依我看,宝钗妹妹才是个好姑娘呢,将来若是薛家恢复了官家的身份,将来入宫为妃也未尝不可呢。”

    贾母听闻,心里十分受用,笑出声来抬手抚摸着元春的头发。

    薛姨妈闻言后面色一滞,心想:这大姑娘说话怎么这样直率,这是在挖苦薛家吗?可是也不该啊。

    凝神一看,元春侧着头靠在贾母怀里看着她,笑着的脸上满是深意。

    薛姨妈会意,心中的激动险些控制不住,连忙笑了笑闭了嘴。

    这边事刚完,另一边贾珍却坐不住了,开口有些阴阳怪气的说道:“元春妹妹,不是做哥哥的说你,虽然说出嫁从夫,可你现在还不是妃呢,再说了,即便你明日封了妃,那也是丈了咱们贾家的势!怎么八字还没一撇呢,胳膊肘子就开始往外拐了?”

    说完站起来面向众人一拱手接着“今日咱们金陵四家老爷们都在场了,大家说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贾母闻言,面色一沉,就想骂上两句,还没开口,贾赦又站了起来,拉着贾珍坐下劝道:“珍哥儿勿恼,大姑娘是个有心的,岂能真如你说的那般。”

    呵呵笑着看向伏在贾母怀中面色淡然的贾元春说道:“大姑娘,珍哥儿的话虽然不中听,可理毕竟就是这个理!今日能否给堂上爷们们交个底?我等既然蒙圣上看中,我等又岂能不主动替圣上分忧呢?”

    贾母闻言也沉默了,如今贾家式微,竟无一人入朝为官。今日她也想看看借着今日的机会,能不能给贾家讨点好处。更想知道在元春的心里,贾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