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十八号病人 » 西线无战事(2)

西线无战事(2)

    “你有五分钟的时间来为你的行为辩解。”18号冷冷的说。

    “你也别想用你那颗炸弹自爆,我已经把他拆下来了。”

    约翰舔了舔舌头,果然什么都没有了。

    “好吧,本来这件事应该由我自己一个人承当,但既然你也加入进来了,那我就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五分钟。”18号再次强调。

    “从前有一对英国夫妇,他们十分恩爱,他们相识于剑桥大学,经过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结婚后不久,他们就诞下了爱情的结晶,是一个男孩,夫妇二人十分疼爱这个孩子,男孩在他们的庇护下成长。

    他们本该是幸福的一家,丈夫是每日电讯报的记者,并且因为表现优异,很受编辑的赏识。

    而妻子是一间医院的医生,在她手下痊愈的病人数不胜数,深受当地人们的爱戴。

    而男孩也没有丢父母的脸,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从小就十分聪明,在当地的教会学校成绩优异,精通数学和物理,教父甚至出言要全力资助他去上大学。

    1839年英国人的鸦片被中国大臣林则徐收缴,引起了他们的不满与抗议。

    于是在1840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

    而在同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乔治·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在那里,他们和清军发生了交火。

    清朝的军备落后,军纪松散,9根本不是英国人坚船利炮的对手,清军被打的落花流水,炮台相继沦陷,城门大开,一路上都是清军的尸体,英国人甚至没有遭到多大的抵抗,就这样浩浩荡荡的进入了中国内海。

    再后来,清政府投降了,他们签订了《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国:(1)割让香港岛;(2)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4)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此外,也规定双方官吏平等往来、释放对方军民以及英国撤军等事宜。

    这对英国人来说,应该是一件值得欢呼雀跃的事情,因为这样他们就能获得更多的银子,他们的工厂可以生产更多产品,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面包和更好的生活,至少大多数人是这么想的。

    包括那对夫妇,他们也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清政府迫害他们的商人,就应该给予他们一些教训!这是他们在少年时期听说的故事,并且一直渴望到中国去看看。

    终于,在1860年,这对夫妇带着他们十二岁的儿子前往了中国,丈夫作为随军记者,带着家眷与英法联军跨过大洋,来到了这个东方古国。

    在那里,他们没有看到英国政府所说的英勇威武之师,只看到了一群野兽。

    英法联军势如破竹,一路攻到北京城,清朝的皇帝落荒而逃,只留下了几个大臣和皇亲留守。

    联军浩浩荡荡的进入了北京城,为了鼓舞士兵,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英军名义统帅格兰特允许他们的士兵们在城内自由行动不计后果。

    实质就是纵容士兵抢劫,大街上许多平民被枪杀,尸体堆积如山,家户殷实的则被洗劫一空,他们四处奸淫妇女,无恶不极,释放着他们内心最深层,最渴望的兽性。

    接着他们洗劫了所有的皇家园林,包括圆明园,那一天,火焰冲天而起,照耀了黑夜,如同血色的云层久久不能散去,那一天,是中国人耻辱的一天,士兵们扛着他们的战利品,笑嘻嘻的从废墟中走了出来,他们是强盗,他们自然不会在意被劫掠者的处境。

    那对夫妇震惊了,他们一直所接受的教育和信仰,在此刻全部崩塌了,当男孩询问母亲为什么那些士兵要杀死那些手无寸铁的人时,母亲只会用手捂住他的眼睛,嘴里不断念叨着,“上帝啊,请宽恕我们。”

    丈夫在日记中写道:

    1860年十月六日。联军烧杀抢掠,肆意纵火,无恶不作,他们所到之处,尸横遍野,狗鸦争食,惨不忍睹。愿上帝保佑我们。

    当天晚上,他就怒气冲冲的找到了额尔金大臣,要求给他一个说法。

    “将军先生,我们是带着和平与美好的祝愿来的,而不是纵容我们的士兵在这片土地上抢劫的,这样有损我们大英帝国的名望!我会如实的将这一情况写下来,并发布在报纸上,我会向祖国的人们揭发这样的罪行,恳请阁下制止他们的行为,否则您的名誉我不能保证会受到什么打击!”

    那一天,他彻夜未眠,将他所见的,所想的,所痛斥的,通通注入了墨水,反映在纸上,他带着满腔怒火写下了长达一万字的报告,里面描述的都是联军在中国所犯下的罪行,每一条都触目惊心,震耳发聩。

    他要将这个报告写给报社,写给编辑,写给国王,写给首相,写给祖国的人民,他们会审判这群强盗的!他心中暗暗的想。

    他从小就爱打抱不平,他一直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正义,文明的国家,但随着他的信如同石沉大海,久久没有回复,甚至还收到了来自编辑的劝诫。

    大概意思是叫他不要多管闲事,这一切都是默许的。

    他绝望了,他的人生观在此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从小的锦衣玉食让他看不到社会最凶险的一幕,让他以为自己在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

    如今幻梦破灭,这对他来讲,是致命的打击。

    他自杀了。

    他用一把小刀结束了他的生命,留下了他孤苦伶仃的妻儿。

    就在他自杀当晚,几名士兵闯入了他们的住所,那一晚,女人的叫声响彻整个房子。

    最后,只剩下男孩一个人了,那位母亲,在不堪重负后投海了。

    男孩在街上漫无目的的走着,英军已经离开,也许是去其他地方抢劫了吧。

    城里的人们回来了,街上渐渐的恢复了生气,穿着大褂的人们好奇的看着这个金发的男孩,更多的是厌恶,就是他们,让他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男孩被他们追打,谩骂,男孩听不懂他们的话,但也大概知道他们为什么打他,因为他是英国人。

    “该死的洋鬼子,快滚!你们全家不得好死!”

    “打死他,我的孩子就是被他们打死的,我要让他们血债血还!”

    “………”

    英国人杀死了他们的孩子,侵略了他们的国家,他们现在需要一个发泄的对象,很显然,落单的男孩就是最好的选择。

    妈妈只是说她离开一会,很快就会回来的,男孩心里想着,所以他不敢跑远,看到后面的人群散去,他又偷偷跑回原地,四处眺望,渴望看到熟悉的身影。

    他等啊等,那个熟悉的身影一直没有出现,他沮丧极了,天空中也下起了小雨,雨水滴滴答答的打在石板上,击穿了石上的青苔,也击穿了男孩的内心。

    他很冷,身上的衣服都被打湿了,他只能自己一个人坐在别人的屋檐下瑟瑟发抖,像是一只无家可归的小猫,金色的卷发此刻湿漉漉的,盖住了他的脸,雨水夹杂着泪水,在无声的诉说着命运的不公。

    不知过了多久,他醒了,他感觉自己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一个很可怕的梦,在那里,巨浪滔天而起,父母却头也不回的向着海浪走去,无论他怎么哭喊,他们都无动于衷,直到被海水淹没,消失在他的视野中。

    他活了下来,他被一对中国夫妇带了回家,他们没有因为他是黄头发而嫌弃他,他们视男孩为己出,那对夫妇是一个书香家庭,他们教男孩识字,习惯中国的各种习惯,男孩也很听话,在那里,他多了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他们都很疼爱男孩,把他当做亲弟弟来看待。

    不久,男孩长大了,他告别了养父母,说是要去闯荡一番,待功成名就之后就回来。

    男孩回到了英国,在那里,他找到了当年父亲的朋友,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复仇的种子在此刻发芽!

    都是因为英国政府的放纵和支持,所以他才会失去父母,而英国皇室,更是一切的罪魁祸首,他们派出军队,在他人的土地上屠杀,抢劫,对外人毫不手软,对付自己人,只要是对自己不利的,也同样惨无人道!

    他进入了牛津大学,专精化学和新闻学,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旁人看来,这是值得夸耀的事,这足以让男孩在英国得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和不菲的薪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男孩拒绝了所有高薪聘请,反而加入了一间平平无奇的报社。

    “再后来,那个男孩加入了组织,成为了一名特工,我说的对吧,约翰•迈克逊,那个男孩就是你,你一心想要为父母报仇,因此你借着这次机会,向组织索要了一箱炸弹和武器,企图刺杀所有皇室成员,包括那年参与侵华的所有官员。”18号收起了手枪。

    “我可以理解你的行为,但因为你的莽撞,我们现在被整个伦敦通缉,我们想要从这里去法国,难于登天,现在你的画像已经被警察贴在任何一个大街小巷里了。”18号无奈的叹了口气,“我总不能一枪把你崩了吧,不然靠我自己是完不成任务的。”

    “不过要是有下一次,这颗子弹就会打在你的头上。”18号冷冷的说。

    “那你现在能给我松绑了吗?”约翰被铁链绑的严严实实的,身上许多地方都被压红了。

    “不行,你现在是通缉犯,不能随便乱走,我出去找个人,这段时间你就自己在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