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箫啸长天 » (十五)深深思考

(十五)深深思考

    陈剑在山里找一处隐蔽的山洞。

    他吃过灵药,打坐,运功疗伤,身体稍微康复就立马下山。

    他骑着雪儿扩大再扩大,足足找了五天。

    没有一丝红衣婆婆与严刚的消息,一切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陈剑又回到那个曾经疗伤的洞中。

    他还需要调理身体,同时他也需要一个安静的空间去思考。

    比如,红衣婆婆是谁?她所做所为是为了什么?他为什么既救七狗?救了七狗,她为何又不让严刚受到七狗的伤害?

    当然,这个问题是没有结果的。

    陈剑思考更多是武功上的疑惑。

    记得废材师叔与他讲,师父教授武功是照本宣科,而师叔的教授方法算什么呢?

    打破陈规?不对!另辟蹊径?不够准确!

    应该叫做理解!对,是理解,是教会别人如何理解武功的方法,而不是照着古人所传授的固定套路机械地传授。

    彼岸掌就是我的一个非常新的课题,当时我迷茫了,也就失败了,因为师父未曾教过我面对这种问题的解决思路,如果我的内功远在对手之上,我当然能应付,可是大家功力差不多就应付不了,因为在我所会的武功范围内没有可以借鉴的解决个例,也没有相似的解决理念,自己也是执着于破解招数,致使了失败的发生。

    如果师父教授的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就不一样,我可以按照据他现象去解决,去思考。

    这里有个理性的问题,本质的问题。

    比如说,武功最本质的意义是什么?

    当然是为了克敌制胜,用自己的术击倒对方是目的。

    可是,我们以学习古人的套路为目的呢?

    这个性质就可能偏离本质。

    比如说,为了姿态优美,为了动作更潇洒,更飘逸,你的初始目的是否会遗失?偏离?

    所以,所有进攻都应该是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做出最直接的动作,击倒对方的动作,不是以此目的所做的动作都可能是多余的。

    比如说我们选择道路,我们一般会按照现成的固定道路去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因为什么?因为,这样的道路是经过无数人踩过,走过,已经有显然的证据证明这条能够到达你想要到达的目的地。

    可是,这条路是不是最近的路呢?也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如果不是最近的路,为什么我们不找最近的路?不走最近的路呢?

    找最近的路需要能力,需要智慧,需要勇气,没有这些优异的素质你也不敢去做这种事,因为它的风险太大,危险太大。

    譬如,翻越一座大山你想找一条最近的路好找吗?

    你的方向感强不强?不强的话,你敢创新路吗?

    你能力强不强?你翻越无人行走过的道路,你没有足够的能力你敢翻越?

    如果这些素质不强的话,你只能按照别人的,成熟的路线去走。

    而能力强的人呢?

    你有能力,你能走出自我,你可以寻找比前人更便捷的路。

    如果你有这种能力为何不去做呢?

    譬如师父教徒弟,师父告诉你,你在比武时必须做个起势,为什么做起势动作?借起势调气,蓄能!不做不行吗?这是惯例了,或者说已经成为规矩了,如果你不做,别人会认为你不守规矩,可是,如果你在做生死对决呢?你还考虑规矩不规矩吗?

    用最快,最有力的拳头或掌,指打倒敌人才是目的!

    学会在适当的时机放松。

    因为有时的打斗需要时间,如果你不会在适当的时机学会放松,那么,你将不能进行持久战。

    这就像我们长跑,长跑如何放松?在你蹬地时你要用力,可是在你蹬地后到下次落地的行进中你应该尽量让肌肉学会偷懒,放松,这样在你用力的时候你可尽量用力,在你不需要用全力,或者只需要用少力的情况你尽量节省体能,你的体能储备好于对方,你战胜对方的几率当然就大。

    我们打出一拳,在打出的瞬间必须发力,这个力越短促越好,可是,在拳头行进的过程中你要学会放松,在打到对方前再发短促的力,这就是放松最好的个例。

    当然,这种发力方法很难掌握,可是掌握了,你的持久战力就大大增强了。

    拳法,剑法,内功最佳的学习方式不是融会贯通,不会是轻车熟路,是理解,是消化,是超越功力深厚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搏斗是随现场的变化而随机处理,绝不是按固定的套路拆招,破招。

    安静地思考,深深地思考对于陈剑在武学理论,内功及拳术,剑法的认识有了飞跃式的提高,陈剑明显感觉到自己自己每一拳,每一掌的着眼可见的破坏力增加。

    同时,陈剑也再深化樗里不疾师伯的剑术,拳法,尤其是《睥睨掌》与《碎石拳》,以前不懂发力的诀窍,《睥睨掌》与《碎石拳》发挥的威力仅仅三成不到,如今的《睥睨掌》《碎石拳》不说是石破天惊,至少能达到树倒石崩。

    可惜的是自己还是远远未理解到《睥睨掌》与《碎石拳》的全部,可是,他没有时间了,他预感,江湖的重要事件就要发生了。